EN
https://www.gov.cn/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新征程 新偉業

2020-11-04 08:0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謀劃長遠,為中國擘畫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新圖景。

立足五年,放眼十五年,著眼百年

五年,十五年,一百年。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後,人們討論最多的時間。

未來五年,不同尋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此前,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此次全會不但對“十四五”時期提出了主要目標,還科學擘畫了中國未來十五年的發展新藍圖,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安排細化、豐富化。

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表示,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規劃《建議》。

規劃《建議》總共有15個部分,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大板塊:總論部分,主要闡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我國發展的環境、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主要目標;分論部分,總體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結尾部分,主要闡述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健全規劃機制,為規劃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定好“十四五”規劃建議,必須處理好幾大關係:一是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三是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五是處理好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制定出一個高瞻遠矚、務實管用的規劃建議。要總結“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成就和經驗,科學研判發展環境,深入研究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準確把握重大戰略任務,提出深化改革開放重大舉措,前瞻性謀劃重大風險應對預案。

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唐任伍看來,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後的民生非常關心,期盼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十四五”規劃建議順應億萬人民群眾的期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20多次提到“人民”,字裏行間洋溢著濃濃的民生情懷,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力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我們要辦的事很多,千頭萬緒,有三件事情特別重要,就是改革、開放、創新。”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説。

韓文秀表示,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會使14億中國人民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邁向共同富裕。這種推動現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的。開放是促進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也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重大啟示。所以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絕不動搖。通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會,這既有利於中國自身發展,也有利於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治理體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創新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上。

建議稿的分論部分,總體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安排了12個部分,科技創新位居其首。“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流擊水,奮楫者先。創新,按下了中國奔跑的“加速鍵”。

事實上,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便深刻闡釋了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明確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五中全會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擺位和重大部署,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在黨長期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科學把握了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堅持了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發展道路,契合了新時代我國科技創新的階段性特徵和主要任務。”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説,“這是我們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佈局。”

王志剛表示,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再到這次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黨中央對於科技創新的戰略方針和謀劃部署既是一脈相承,也是與時俱進的。

三個“新”是核心要義

規劃《建議》的核心要義體現在三個“新”上,就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韓文秀表示,規劃《建議》的邏輯主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對於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新發展理念這一概念始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那次全會鮮明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取得重大突破,邁出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實踐充分表明,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基於此,建議稿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對於新發展格局,人們已經耳熟能詳。此次,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寫入了建議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韓文秀説,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規劃《建議》中具有綱舉目張的作用。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這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應對;是長期戰略,不是權宜之計。“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國內循環也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環。”

8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時,專門就三個“新”進行了深刻闡釋。他強調,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積極主動迎接挑戰,發揚鬥爭精神,努力化危為機,解決一系列影響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週期性、體制性問題,培育強勁持續的發展新動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佈局,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要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根據我國發展環境、發展階段、發展條件的深刻變化,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在有關人士看來,規劃《建議》把“十四五”發展作為重點,同時對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這有利於明確前進方向,凝聚社會共識,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協調統一起來,增強戰略一致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説,“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可以概括為“六個新”: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説,“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極其複雜的國際形勢,要破解許多難題,會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越是這樣,就越離不開中國共産黨這個指引方向的指南針、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就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規劃《建議》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引人關注。

寧吉喆説,“十四五”時期將按照規劃《建議》的要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

王曉暉表示,《建議》的突出特點,就是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從各個領域提出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比如,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的引領地位,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把安全發展貫徹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特別是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戰略部署,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

此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了今日中國的新坐標:“‘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記者 劉少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