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杜絕“奇葩證明”、辦事不用來回跑、規範執法都説好……建設法治政府一直在努力

2020-11-14 17: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杜絕“奇葩證明”、辦事不用來回跑、規範執法都説好……建設法治政府一直在努力

新華社記者 熊豐、劉奕湛

當你與一些部門打交道,不用為開“奇葩證明”而頭疼;當你要辦一些事情,第一反應不是去哪個窗口,而是尋找網站、APP、應用程序;當你路遇“教科書式執法”,看到執法人員有理有據有節,忍不住拍上一段上網分享……

樁樁小事中,你是否感受到這些發生在身邊的“小變化”?而這一切,就源自法治政府建設。

曾經的“奇葩證明”,不用開了

辦出境遊手續要“證明你媽是你媽”,兌換破損鈔票要證明“非被人為故意破壞”,去派出所開“無犯罪證明”要證明你需要這份證明……

面對這些“奇葩證明”,你是否曾“跑斷腿”“磨破嘴”?

從方便自己“要證明”,到方便群眾“減證明”,這些年來,各部門為清理各類證明事項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取消證明事項13000多項。

一萬多項證明,是怎麼取消的?梳理起來一般有“三招”。

一是梳理證明清單。各部門向群眾列清楚“不開”和“可開”兩張清單,證明事項“開不開”“由誰開”“怎麼開”,辦事窗口和老百姓都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簡化辦事流程。有關辦事單位梳理辦事手續,凡是沒有法律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一律取消,只向群眾要確實該證明的“證明”,從源頭堵住“證明氾濫”;

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為了應對“這邊不開了”,“那頭還在要”,各部門打破“壁壘”,聯結信息“孤島”,用電腦“點擊”代替群眾“跑腿”。

就在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標誌著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將在全國全面推開。

今後,行政機關在辦理有關許可登記等事項時,不再索要證明,而是將證明義務、證明內容以及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一次性告知申請人,在其作出書面承諾後便直接予以辦理。

從清理“奇葩證明”到推廣“告知承諾”,法治政府建設抓鐵有痕,相信未來老百姓會有更多獲得感。

辦很多事,不用跑了

在浙江很多醫院新生兒服務站辦理窗口,新生兒父母只需填寫一張《新生兒聯辦事項申請表》,提供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等4份常規材料,不到1個小時,就能辦結7個政務事項。

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證、新生兒戶籍登記、城鄉醫保參保、城鄉醫保繳費、市民卡、産婦生育醫療保險待遇申領,以往這7個事項要在6個部門辦理,前後需提交24份材料。

這幾年,“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移動辦”越來越多,老百姓享受到了真真正正的實惠。

辦普通護照、往來港澳臺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補辦身份證,考小汽車駕駛證……原來要回戶籍地辦,現在人在哪兒,就在哪兒辦!

新生兒落戶、居住證在線申報……過去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拿出手機就能辦!

下一步,“放管服”改革繼續升級提速,“只進一扇門”“一個窗口通辦”還不夠,將努力做到“只上一張網”“能辦所有事”。

“教科書式”執法,常見了

“第一次警告,把駕駛證拿出來;第二次警告,把駕駛證拿出來;第三次警告,把駕駛證拿出來。”面對民警的三次警告,當事男子仍拒不配合。

“重要的事情説了三遍後,民警使用警用催淚劑,提示周圍無關人員避開,對男子用警棍制服並強制帶離。”這段上海警方“教科書式”執法,引得網友紛紛評論。

曾經,時常出現的高鐵、飛機“霸座”和城市養犬治理過程中發生的阻撓執法、抗拒執法、執法疲軟等問題,讓公眾對嚴格規範執法的呼聲越來越高。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對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作出了具體部署。

如今,執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正得到解決。“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教科書式”執法,成為老百姓常能見到的身邊事。

不只公安機關,市場監管、生態環保、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等領域行政執法體制機制都在不斷完善。

展望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在這一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加快解決的“堵點”“痛點”“難點”,但為了你我的獲得感,法治政府建設一直在努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