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興于産業,不困于窮——各地産業扶貧成效綜述

2020-11-19 22: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興于産業,不困于窮——各地産業扶貧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黃垚、董峻

北京烤鴨大名遠揚,但也許人們沒有想到,很多製作北京烤鴨的鴨胚是從新疆“飛”來的——和田地區洛浦縣依託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水質發展肉鴨産業,如今已是全國第二大北京四係鴨繁育養殖基地。

在洛浦縣山普魯鎮博斯坦庫勒村的奮鬥家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阿布來提·熱傑普去年9月當上了飼養員,如今月收入近3000元。

和阿布來提·熱傑普一樣投身鄉村産業發展從而擺脫貧困的人,各地都有很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産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産業基地超過30萬個,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至3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産業,産業扶貧幫扶政策已覆蓋98%以上的貧困戶。

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各地産業扶貧不僅涌現出涼山花椒、怒江草果、臨夏牛羊等特色品牌,還培養了一批聯貧帶貧的新型經營主體。隨著企業入駐,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紛紛興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為主的帶貧模式不斷創新。

廣東省鬱南縣平臺村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後,在昔日荒山上打造起綜合種養小區。政府建設雞舍,企業提供雞苗、技術、銷售等,農戶負責養殖管理。10棟共1.1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雞舍棚頂加裝了光伏板,周邊空地種植了芳香樟,走出了“種養結合、農光互補”的産業扶貧新路。

近年來,很多貧困縣和貧困村的扶貧産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貧困地區累計培育引進各類企業6.76萬家,發展農民合作社71.9萬家、家庭農場超過15萬家。

“産業扶貧是管根本、管長遠的舉措。”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説,“産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

隨著“扶貧先扶智”理念深入人心,産業扶貧的科技含量節節升高。全國4400多個農業科研教學單位、15000多名專家參與産業扶貧,貧困縣組建技術專家組4100多個、選聘産業發展指導員26萬名,實現了貧困縣、貧困村農技服務全覆蓋。通過廣泛的技術培訓和産業賦能,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群眾大都掌握了一兩項實用技術,産業發展帶頭人超過130萬人。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職副州長的農業農村部幹部李岩,兩年多前就開始為當地發展特色産業組織開展培訓工作。他説:“恩施環境好,蜜粉源豐富,自然條件和傳統基礎都不錯,但産品質量參差不齊。通過健全技術服務和培訓示範體系等措施,當地蜂産業逐漸成為産業扶貧樣板。”

産業扶貧生根開花,夯實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扶貧産業還處在成長期,整體水平還不高,産業鏈條短,加工跟不上,一些地方産銷銜接不夠順暢。今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把産業做大做強。

韓俊表示,脫貧摘帽地區農村走向富裕,根本途徑在於支持打造一批連續開發、龍頭帶動、農戶參與、融合發展的特色産業,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鄉村産業體系。下一步的重點是抓好提升扶貧産業鏈發展水平、壯大縣域特色主導産業、促進農産品順暢銷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到村到戶科技服務等任務,確保扶貧産業可持續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