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知識産權助力精準扶貧舉行發佈會

2020-11-28 11:09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國家知識産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國家知識産權局扶貧辦主任朱興國,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介紹知識産權助力精準扶貧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焦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佈會。知識産權在助力精準扶貧當中具有獨特優勢,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這方面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國家知識産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女士,國家知識産權局扶貧辦主任朱興國先生,今天我們還專門邀請到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先生,請他給大家介紹一下情況。

首先,有請甘局長作介紹。

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 甘紹寧: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知識産權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非常高興今天來到這裡,和大家就“知識産權助力精準扶貧”的情況進行交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國家知識産權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知識産權的獨特優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探索出將知識産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圖為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徐想 攝)

一是發揮信息優勢,助推專利技術強農。首先,注重知識産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知識産權局上線知識産權公共服務網,優化專利文獻檢索及分析系統等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工具,為貧困地區獲取知識産權信息資源、開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發揮知識産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的作用。通過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共同建設的51家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也就是TISC,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知識産權信息服務。其中,陜西、新疆等地的TISC中心為當地貧困地區解決了農産品種植及加工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實現了産業升級。同時,還專門面向中西部地區開展專利信息幫扶工作。通過“專利信息對接精準扶貧”等項目,在山西、寧夏等地圍繞農産品種植加工、生態環境等領域,提供專利信息服務,解決了他們的難點問題,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二是發揮制度優勢,推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結合農業産業的特點,綜合運用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地理標誌産品認定等知識産權工作,指導各地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百姓”,取得積極成效。

在審查保護方面。我們打造地理標誌産品認定以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集體商標註冊申請審查的“綠色通道”,優化審查流程,提高審查效率,大力推進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建設,為商標品牌富農和地理標誌興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批准地理標誌保護産品2385個,累計註冊地理標誌商標5935件,核準專用標誌使用企業9224家,建設24個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涵蓋所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三區三州”。

在推廣運用方面。2019年以來,我局共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四省藏區等貧困地區開展實施21個國家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項目。目前已累計直接投入引導資金逾1000萬元,覆蓋17個中西部省份的43個國家級貧困縣,涉及大同黃花等32件地理標誌。當地政府已配套投入超過1.2億元,涉及地理標誌産業産值逾210億元,相關産品加工、商業物流、旅遊業等産值40億元,有效激發了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帶動從業貧困人口超過60萬人。

三是發揮産業優勢,助力定點幫扶區縣脫貧摘帽。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禮分別是1994年和2007年成為我局的兩個定點扶貧區縣。多年來,我們都選派幹部到這兩個區縣扶貧挂職,從最初建橋修路、蓋學校的物資幫扶,逐漸發展到通過知識産權的保護運用來進行智力幫扶,助推産業發展,不斷探索知識産權扶貧新路徑。兩地通過保護和運用“桑植白茶”“崇禮蠶豆”等地理標誌,扶持壯大産業,形成“專業合作社+品牌+産業+貧困戶”等産銷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創收,以“造血式”扶貧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目前,崇禮、桑植已先後於2018年和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雙雙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其中,桑植結合自身發展模式,提出了要打造知識産權精準扶貧“世界樣本”的目標。崇禮在運用知識産權脫貧摘帽的同時,也全面加強冬奧會相關的知識産權保護,做到兩手抓、兩促進,借助冬奧會更好更快地實現全面小康。

多年來,知識産權助力精準扶貧的探索和實踐,讓我們有了切身的體會。知識産權不僅能在工業領域、大城市、工業品牌中發揮作用,而且也能在中國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打造出區域特色品牌,壯大産業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成為脫貧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以上就是有關情況的介紹。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胡凱紅:

謝謝甘局長,下面開始提問。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邀請記者提問。(焦非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才,甘局長在介紹中提到了國家知識産權局充分發揮專利信息的優勢,助推專利技術強農,我們想了解一下在實踐中有哪些成功案例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謝謝。

甘紹寧: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很好。我想,從我們專利信息對接精準扶貧引導項目和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這兩個方面各舉一個例子,看看能不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第一,專利信息對接精準扶貧的引導項目。這個項目是2019年設立的,涉及多個中西部省份,其中在山西的汾西縣,為食用菌種植開展的專利信息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汾西縣是革命老區縣,也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食用菌種植是當地的扶貧産業之一。但是,通過項目組的前期摸查,我們發現他們在種植雙孢菇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培養基製備技術和綠色循環方面。項目組通過專利文獻檢索查到了多篇利用玉米秸稈製作雙孢菇培養基有關的專利文獻,他們通過篩選分析,最終確定“秸稈+牛糞”的養殖培養基方案,此舉不僅能夠解決雙孢菇培養基的製備問題,也解決了當地秸稈數量和牛糞無害化處理的問題,應當説實現了綠色循環經濟。目前,汾西雙孢菇菌種的優良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菌種的生産成本降低了20%左右,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第二在TISC中心,也就是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方面。TISC項目是源於2019年4月,是由我們局和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共同設立的。截止到今年10月,已經在全國設立了51家,涵蓋地方專利信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産權服務機構。其中新疆大學作為TISC中心之一,結合喀什地區葉城的核桃産業,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核桃産業研究院,圍繞核桃加工産業的難點問題進行專利信息的分析研判,形成了核桃採摘和加工技術的專利分析報告,提供了核桃産業的技術研發、專利佈局等有價值的一些信息。同時,還提交了多件專利申請,力爭通過3—5年階段性努力,使核桃加工産業的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構建現代核桃産業鏈,進一步提高貧困戶的收入,助力當地脫貧攻堅。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今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地理標誌産品大同黃花時指出,要讓黃花成為我們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草”。剛才甘局長也説了,在運用地理標誌産品方面,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能否介紹一下具體開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謝謝。

國家知識産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 雷筱雲:

謝謝你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陜西考察的時候就點讚了地理標誌産品“柞水木耳”,在5月份考察地理標誌産品“大同黃花”時指出,要讓黃花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草”,高度肯定了地理標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圖為國家知識産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徐想 攝)

地理標誌是承載著特定區域的公共利益,地理標誌特色産業應該説是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富農興農的長遠之計。和經濟發達的地方相比,貧困地區地理標誌的資源優勢更加明顯。據統計,在目前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6成的地方都擁有地理標誌。近年來,國家知識産權局啟動了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以促進工程為抓手,多措並舉,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的五個方面:

第一,在地理標誌扶貧政策方面,主要強化上下聯動,形成了地理標誌扶貧政策合力。在國家層面,將地理標誌助力精準扶貧納入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年度工作計劃,予以推進。同時,國家知識産權局會同財政部在37個重點城市先行培育地理標誌優勢産業。在省級層面,在這個工程的帶動下,各個省也啟動了相應的工作,在雲南、甘肅、內蒙古等地出臺了省級的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實施方案,實施了一批省級工程項目,帶動區域經濟工作發展。

第二,在地理標誌産業規劃引領方面,主要是挖掘特色優勢,加強地理標誌産業規劃引領。圍繞地方主導的産業和發展需求,重點選擇有一定資源優勢、有規模、有一定市場知名度、涉及農戶比較多的地理標誌産業先行統籌規劃。比如,四川平昌的青花椒,就把種植納入縣域旅遊景區規劃,打造一個景區一個産業,引導貧困戶利用青花椒産業、旅遊園區等鄉村旅遊景點。

第三,在地理標誌商標品牌建設方面,重視品質內涵、加速地理標誌商標品牌建設。主要是推動設立了全國地理標誌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完善地理標誌産品的標準體系建設,保證産品質量。開展商標地理標誌區域品牌培育行動,搭臺促進展示推介和産銷對接。比如,寧夏的“鹽池灘羊”,出臺産品品牌戰略指南,加強從屠宰加工、銷售全流程的質量管控,廣泛運用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全方位開展品牌宣傳。

第四,在健全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方面,主要是強化利益連接,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探索利益共享模式,以地理標誌為紐帶,通過信息的互通、技術的共享、品牌的共建,增強徵信融資這些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利益共同體。比如,廣西的“融安金桔”,發展是通過“合作社+産業+貧困戶”,還有“基地+貧困戶+電商”,這些模式帶動全縣44.1%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融安金桔”3.5萬畝,初步實現“萬畝金桔助脫貧”的目標。

第五,在地理標誌扶貧基礎能力建設方面,主要是加強服務培訓,提升地理標誌扶貧的一個基礎能力,充分運用“知識産權服務萬里行”,這是每個年度都有的一個活動,利用知識産權行政人員能力提升輪訓活動等載體,組織開展政策解讀和經驗交流,推動基層從業人員的能力快速提升。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又舉辦了全國地理標誌企業直播電商公益研修班,助力打通貧困地區産業鏈條。比如,新疆的“和田大棗”和“和田薄皮核桃”在“七縣一市”針對政府管理人員、産區企業、農戶、服務機構等,分類開展業務培訓。

據統計,我國地理標誌産品的相關産值已經突破了1萬億元,發展地理標誌特色産業已經成為各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施精準脫貧的一條重要途徑。謝謝。

甘紹寧:

我補充一下剛才雷司長的回答。我局扶貧桑植26年了,崇禮13年了,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尋找到一條道路,能夠使貧困地區的産業發展起來。最開始,我們也是想了很多辦法,但總的來説,貧困地區往往是好山好水、老百姓勤勞樸實,但是少資源、少技術、少資金,也少人才,更缺少的是市場。通過知識産權精準扶貧,我們發現,如果有一個好的品牌培育起來,在這個品牌的背後有質量標準的控制,就能夠通過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百姓,真正地讓扶貧産業能夠過市場經濟這道關,邁過這個坎兒。所以,在知識産權扶貧方面,我們感到大有作為,特別是在精準扶貧方面,探索做好知識産權的運用很有參考價值。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剛才介紹中提到了桑植縣要打造“知識産權精準扶貧世界樣本”的目標,請問這個目標的提出是基於什麼考慮,另外這個世界樣本的樣本性將如何體現?謝謝。

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 趙雲海: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大家可能不了解桑植,不知道桑植在哪。但我相信,大家一定聽説過張家界,桑植縣就是張家界管轄的一個縣。桑植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位於湖南省西北邊陲,屬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縣3475平方公里,47萬人,其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92.6%。1986年被首批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4年貧困發生率高達28.28%,是湖南省深度貧困縣和張家界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

圖為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徐想 攝)

從1994年起,國家知識産權局已連續幫扶桑植縣26年。在堅持高質量整村推進的同時,國家知識産權局和桑植縣充分利用知識産權行業優勢,逐步形成了以産業扶貧為核心,以地理標誌産品培育為主要著力點,以“建設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産業、穩定一份收入(建品牌、帶産業、穩收入)”為目標,打造“質量高、發展快、模式好”地理標誌産品,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促進地方扶貧産業提質增效,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我想這些經驗不僅僅在桑植,應該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應該切實可行。可以説是打造了質量高、發展快、模式好的“知識産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

第一,質量高。桑植縣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地理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適宜,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和生態多樣性更是全國有名,具有地標特徵的農産品比較多,地理標誌工作具有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國家知識産權局在桑植縣一直將地理標誌培育作為推動地區特色經濟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獲得地理標誌認定後,農産品價值明顯提升,發展就很快,比如“桑植白茶”先後獲第十一屆“中華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湖南省“一縣一特”農産品優秀品牌,湖南茶葉精準扶貧十大品牌,“湖南茶葉千億産業十大創新産品”“袁隆平特別獎”等多項榮譽。

第二,發展快。目前,桑植縣共培育了“張家界大鯢”“桑植魔芋”“桑植蜂蜜”和“桑植白茶”4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及“桑植蘿蔔”“張家界大鯢”2件地理標誌産品,地理標誌擁有量居張家界市第一。與此同時,“桑植粽葉”“桑植油茶”地理標誌産品已進入申請程序。“桑植白茶”茶園面積發展到7.9萬畝,大小茶葉加工企業46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家,規模以上企業6家,擁有“桑植白茶”“西蓮雲霧”“三鶴園”等多個品牌,2019年産值達2.28億元。桑植粽葉面積約27萬畝,種植面積近2萬畝,産值超過2.2億元,兩個産業的産值就有4.5個億左右。2020年,“康華粽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光明日報》在桑植縣採訪的時候有一篇報道是這樣寫的,叫《“兩片葉子”富了一個縣,湖南省桑植縣走出了知識産權扶貧路》,在這篇報道中對粽葉和茶葉總結了兩句話:“點葉成金,粽葉成了脫貧致富葉;白茶扶貧,茶山搖身變‘金山’”。我今天帶了一個樣品,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它外面是桑植的粽葉,裏麵包的是茶葉。

全縣現在有4萬農民採植粽葉,至少帶動了1.2萬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年銷售冷凍粽葉13億片,幹粽葉3000噸,冷凍粽葉的銷售量佔全國市場的70%,幹粽葉佔全國市場的20%,茶葉的産業在地理標誌確定以後發展非常迅速,大約覆蓋了我們全縣建檔人口30%,在獲得地理標誌産品認定以後相關的産業快速發展,我們全縣現在有省級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5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43家,家庭農場386家,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23家。

第三,模式好。在地理標誌産品的社會引領和帶動下,桑植茶葉、粽葉等農業特色産業蓬勃發展,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收益分紅、參與勞務等多種形式,形成了地理標誌産品這個品牌,與“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特色農産品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迅速建立了與貧困戶穩定利益連接機制,特色産業規模迅速提升,為扶貧産業的全覆蓋、農民收入穩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知識産權工作,持續運用好地理標誌和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産,圍繞“源來桑植”區域公共品牌,繼續打造知識産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切實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我也借此機會歡迎我們媒體朋友能夠來美麗的張家界看看。《阿凡達》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叫作潘多拉的星球,所以張家界是這樣宣傳的:潘多拉很遠,張家界很近。謝謝大家。

甘紹寧:

我想補充一點。剛才趙縣長講到,在桑植縣開展知識産權助力精準扶貧的情況,我想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僅是國家知識産權局給他們提供的幫助,其實更多的是桑植幹部、群眾、老百姓他們實踐的結果,也是他們紮實工作、努力拼搏的結果。在國家知識産權局的支持和大家的配合下,共同探索出一條産業扶貧的新路。我想,這些對於桑植今後的經濟發展會起到一個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前,我認為知識産權離貧困地區比較遠,通過他們的實踐,我們感到保護知識産權實實在在地和造福百姓、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密切相關的。謝謝大家。

三沙衛視記者:

剛才發言人提到了很多我們關於打造地理標誌産品做的一些工作。我們想了解的是,後續如何利用地理標誌産品形成造血式發展,對其有什麼規劃?謝謝。

雷筱雲: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我給大家介紹了國家知識産權局在實施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成效,從國家到地方的各個層面都在開展相應的工作。下一步,我們想在現有的基礎上,在以下三個方面繼續推進。總結起來就是九個字:“提能力、建機制、育品牌”。

第一,提能力。就是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夯實地理標誌富農的根基,主要加強對貧困地區地理標誌的業務指導,面向“三區三州”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還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貧困地區,開展地理標誌專項培訓,組織專家深入基層,廣泛宣講地理標誌專業知識和運用案例,開展面對面、點對點幫扶,總結推廣地理標誌助力精準扶貧的經驗和案例,組織開展經驗交流,促進互學互鑒。

第二,建機制。強化多方面協調聯動,構建務實有效長效推進機制,繼續開展貧困地區地理標誌情況的摸底調查,鼓勵引導從特色優勢中挖掘地理標誌産業潛力,加強知識産權、扶貧開發、市場監管、發改、農林、文旅等多部門協調,實現了政策協同、業務聯動和信息共享,構建地理標誌産品從生産、加工、銷售、消費全過程的監督鏈條,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保證産品質量。

第三,育品牌。突出品牌價值提升,促進特色産業融合發展。主要是加強地理標誌各類市場主體的行業協作,引導同一貧困區域、同一産業,強化地理標誌品牌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有較高知名度的地理標誌品牌,也倡導貧困地區結合資源特色優勢,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地理標誌和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生態旅遊等産業的深度融合,實現經濟效益倍增的裂變效應。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剛才接著甘局長的介紹,知識産權在産業方面能給我們再多介紹一些案例嗎?知識産權助力産業的發展這塊,在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産品等方面有沒有案例?謝謝。

國家知識産權局扶貧辦主任 朱興國:

謝謝提問,我來回答一下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社會上有不少人認為,知識産權就是陽春白雪,覺得只有在經濟發達地區才有用武之地,但其實從我們工作實踐中感覺到,知識産權源頭和著力點不僅僅在工廠車間,同樣也在田間地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我們在實踐中確實感受到,知識産權具有它在産業培育中獨特的優勢。桑植縣、崇禮區和全國其他地區,共同類似的情況就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但是特色農産品較多。所以我們通過專利、商標、地理標誌這三大路徑,聚焦特色農産品的産業發展,為貧困地區依靠農業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路子。我作為局扶貧辦主任,每年到這兩個地方都要去至少是5、6次,去落實扶貧項目,去培育産業,對接一些引進的企業等。過去我們到縣裏去,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要求,早期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多給一些資金,多安排一些項目。這些年明顯地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要品牌,在品牌培育方面希望國家知識産權局多做一些工作。這一點變化是我感受非常深刻的。

圖為國家知識産權局扶貧辦主任朱興國。(徐想 攝)

剛才趙縣長介紹了在桑植縣,在“兩片葉子”上做文章:一個是桑植的白茶,一個是桑植的粽葉。白茶獲得地理標誌以後,我們在品牌推廣上下了不少功夫,在全國的展覽會、大的展銷會平臺上不斷地推介桑植白茶,提高他們的知名度。同時,在質量管控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在兩個縣各註冊了一個集體商標,在桑植叫“源來桑植”,在崇禮叫“崇禮好禮”。如果想使用這兩個品牌,對不起,你必須得符合相應的質量標準。所以在質量管控上,要求是比較嚴格的,這保證了這個産品在市場上的信譽度。同時,我們局在外觀設計專利這塊,有一支比較龐大的外觀設計專利審查隊伍,他們就是搞這個專業出身,在産品的包裝、迎合消費者方面發揮專長,讓它更接近消費者。

所以總的來説,隨著我們加大工作力度,桑植的“兩片葉子”已經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産業,帶動了一方百姓的致富。崇禮的蠶豆種植已經有了多年曆史,品質非常好,但是以前只能出售原豆,沒有深加工能力,所以和在當地其他的農産品一樣,沒有看到它在産業上有多大的優勢。後來我們圍繞蠶豆品種的選育開始,通過我們的專利信息服務,幫助他們進行篩查,培育出、篩選出比較好的品種,從種植的標準化上開始做文章等。經過圍繞産業鏈,運用知識産權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以前很不起眼的一些産品脫穎而出,成為明星産業。

崇禮區委區政府受這個案例的啟發,在按照這個路子往下走,現在在做崇禮的金蓮花,崇禮的彩椒,這也是當地比較有名的一些特色農産品。我相信,桑植縣和崇禮區在産業化路上所做的一些嘗試,同樣適用於其他貧困地區,其他貧困地區在知識産權方面同樣大有文章可做。我就説這麼多。謝謝。

胡凱紅:

最後一個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了解到,前不久中國與歐盟簽署了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在這個協定當中,是否有來自中國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産品?他們是否僅僅在中國內銷呢?在國際上是否具有影響力?謝謝。

甘紹寧: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9月,中國和歐盟正式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這些地理標誌産品中就包括許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産品。我們也在積極參與國際互認互保,助推地理標誌産品走出國門。這有助於深化中歐雙方的互利合作,密切貿易往來,對於富有豐富地理標誌産品的中歐雙方來説,都具有重大意義。根據這個協定的內容,中歐將分兩批對雙方各275件地理標誌産品實行互認互保,第一批是“100+100”清單將在協定生效日實施,第二批是“175+175”清單將在未來四年分批實施,其中有一批來自中國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産品也被納入互認互保清單。比如,蒼溪獼猴桃、靜寧蘋果、房縣黑木耳、安化黑茶、惠水黑糯米酒、麻城福白菊等貧困地區的産業産品推向了世界。

可以預期,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産品將會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剛才趙縣長也提到,桑植正在努力打造通過地理標誌實施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這充分顯示了地理標誌精準扶貧,不僅能夠治標而且能夠治本、能夠切實解決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問題。我再舉一個例子,安徽六安霍山縣,當地通過建立“地理標誌産品+龍頭企業+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地理標誌産品年産值已達到66.9億元,其中“六安瓜片”獲得地理標誌保護以後,每斤的價格從原來的80元漲到了140元,成為了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霍山石斛”獲得地理標誌保護後,直接帶動20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6000余元。

我們相信,通過不斷擴大中國地理標誌産品,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地理標誌産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更加有效體現知識産權“造血式”扶貧的制度優勢,切切實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百姓”。謝謝。

胡凱紅:

謝謝甘局長,也謝謝其他三位發佈人。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