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解讀中國航天里程碑式新跨越

2020-12-17 22: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權威專家解讀中國航天里程碑式新跨越

新華社記者 張泉、彭韻佳

十年磨劍,載譽歸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過去的23個日夜,嫦娥五號完成了1次對接、6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怎樣儲存、研究?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權威專家第一時間作出解讀。

五項“中國首次” 中國航天實現里程碑式新跨越

11月24日,長征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現在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説,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吳艷華説,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求索寰宇開新篇。據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多項創新支撐 帶動我國航天科技整體發展

怎樣實現在月球上可靠地採樣並封裝到真空容器中?如何實現月面起飛並精準入軌?如何確保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精準完成……

“五個‘中國首次’都是嫦娥五號任務所面臨的新挑戰。實際上,對整個工程來講,恐怕還不止這五個方面。”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説,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和前期任務比,技術跨度是比較大的。

新研製的3000牛的發動機在到達月球制動和從月面起飛時表現良好;基於視覺的月面採樣區快速分析,以及採樣、放樣、裝罐、放罐過程的快速定位,為機械臂快速調整提供支持;對飛行軌道、飛行程序等進行快速設計,支撐任務中可能遇到的天上或者地面的應急情況……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自主創新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主旨。”胡浩説,我們設計了整個一套工程體系,建立了深空測控網,使我們深空測控能夠達到全球佈局,支撐整個任務的完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探月工程系統地帶動了我國航天科技的整體發展。

吳艷華説,探月工程建設提升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完善形成了組織實施複雜航天工程的系統方法。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鼓勵國內外科學家參與研究

伴隨著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此次月球樣品的研究備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岩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能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李春來説。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吳艷華説,後續,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徵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實現了。”吳艷華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