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了藍天下的幸福——河北省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見聞

2020-12-22 08: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1日電 題:為了藍天下的幸福——河北省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見聞

新華社記者

“十三五”時期,以藍天、碧水、凈土三場保衛戰為標誌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為億萬百姓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一些蒙受重污染之苦的地方群眾更是充滿期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為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為群眾留住更多藍天攻堅克難、全力以赴。

今年前11個月,河北有6個月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2019年,河北全省平均優良天數226天,較2013年增加77天,全省空氣質量為6年來最好。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河北多地,探訪當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破題攻堅 從霧霾中艱難突圍

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後十名城市中,河北最多時曾佔據7個。

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中,河北有8個城市在內。

偏煤的能源結構、偏重的産業結構、偏公路的交通運輸結構,嚴重的大氣污染給河北貼上了一張“黑色名片”。

抓住調結構的“牛鼻子”,河北從霧霾圍城中艱難突圍。

保定,曾頭頂重污染城市“黑帽子”。

“今年保定完成最後83.02萬戶‘雙代'改造,至此平原地區農村取暖基本實現散煤清零。”保定市發改委副主任尹緒龍説。

“過去一天擦好幾次桌子。”高碑店市栗各莊村村民單增平説。四年前,她家通過“氣代煤”改造,小煤爐換成了燃氣壁挂爐。

“燃燒1噸散煤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是電煤15倍以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説,散煤治理的意義不言而喻。

2016年以來,河北省大力推進煤改氣、煤改電“雙代”工程,目前基本實現平原地區散煤清零;對山區和壩上地區實行潔凈煤兜底全覆蓋。

遷安,工業重鎮。

記者近日走訪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球團生産線監測屏一組實時數據顯示,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實時數據為2.9、3.3、32.64毫克/立方米,遠低於河北省10、35、50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標準。

産業能源結構偏重是河北大氣污染“病灶”所在。尤其鋼鐵、水泥、電力等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排放是大氣污染重要源頭。

2018年起,河北在全國率先推進鋼鐵、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統計顯示,目前河北已完成重點行業386家企業1058個項目,基本實現重點行業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全覆蓋。

井陘,晉煤東運通道。

據統計,307國道井陘段,每天有約2萬輛重型柴油車經過。

“每天抽檢100多輛車,現在幾乎不見國三車了。”機動車尾氣檢查站工作人員郭建強説。

一輛國三重型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相當於約100輛國四小轎車的排放量。河北省物料大進大出,且以公路運輸為主,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污染貢獻率僅次於工業和燃煤源。

近年來,河北省下大力氣調整運輸結構。2019年,全省鐵路貨運量完成2.7億噸,比2017年增長58.8%。截至2020年10月底,公路貨運量佔比從2017年的90.7%下降到85.7%;2020年以來,累計淘汰和清理國三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貨車15.9萬餘輛;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累計推廣應用各類新能源汽車32.2萬餘輛。

産業轉型 讓綠色成為永恒的底色

如今的河北,綠色發展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襯托出高質量發展成色。

從被動選擇到主動出擊,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生態環境治理從“絆腳石”到“助推器”,河北在創新中求進步,在改革中求發展。

去産能推動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機械臂作業、一體化管控、現代化的辦公樓,走進“退城搬遷”至唐山沿海樂亭縣的河鋼集團唐鋼新區,宛如置身高科技企業。

經歷“十三五”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唐鋼公司累計壓減煉鐵産能287萬噸、煉鋼産能307萬噸。目前唐鋼新區定位高端汽車板、家電板、建築工程、海洋高強用鋼等,不斷向産業鏈中高端攀升。

“十三五”以來,河北將國家要求的去産能範圍由鋼鐵、煤炭2個行業調增為鋼鐵、煤炭、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火電等6個行業。打出集中攻堅行動、構建市場化産能交易平臺、國有企業帶頭壓減等去産能“組合拳”。

堅決去産能,河北省三次産業結構比重發生歷史性轉變,“鐵老大”交出在全省工業佔比的“頭把交椅”。2019年,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比2015年提高3.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首次突破50%。

“散亂污”治理推動縣域經濟做強做大——

從石家莊市向東北方向驅車1小時到達無極縣,這裡是黃河以北重要的裝飾材料加工之鄉。

3000多家生産規模小、環保水平低的粗加工企業曾散落在9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年産800多萬套木門。加工、噴漆、運輸導致的空氣污染飽受詬病。

2017年以來,河北省“散亂污”治理深入推進,為縣域産業整合升級、集中治污、集群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018年,當地企業家趙彥斌投資30億元,在無極縣建立起佔地千畝的産業園,讓進駐企業可共享先進生産線與環保設備。

“企業聯合採購,既能降低成本,也有利於接大單。”趙彥斌説。

隨著皮革和裝飾材料兩個産業被列入“河北省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的107個特色産業集群”,趙彥斌也琢磨著發揮産業特色和資源優勢,在木門産業基礎上,引入沙發生産線。

以“散亂污”治理為著力點的一系列措施使河北特色産業集群快速興起。安平的絲網、臨西的軸承、辛集的皮草、桃城的工程橡膠、永年的標準件、寧晉的工程電纜等品牌逐漸在全國打響。

在河北,鐵腕治污往往需要“關”出一片新天地——

位於冀晉交界的井陘縣,是一個千年古縣。高峰時期,全縣有近400家露天礦山,礦山開採“千瘡百孔”,而運煤、洗煤造成的環境污染更是讓外地人不願來,讓本地人“不敢曬衣被”。

面對亮起的生態“紅燈”,2018年,井陘縣將整治後僅存的55家露天礦山全部關閉。

2018年,縣政府通過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公開掛牌出讓方式確定3家整合主體企業,獲得專項整治資金13.53億元,根本解決了礦山環境修復治理資金問題。

如今的礦山企業,寬闊的水泥路直達礦區;爆破作業降塵、噴霧;清潔運輸密閉、灑水抑塵;機械化代人安全施工。

依託千年古縣的文化資源,逐步修復生態瘡疤的井陘縣正在謀劃“文旅康養”的美麗圖景。

任重道遠 共建共享同一片藍天

美麗中國,同一片藍天。

“十三五”時期,京津冀三地空氣質量也實現大幅度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3%,區域共享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今年河北加強京津冀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支持服務廊坊“北三縣”、北京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穩步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執法。

“河北底子差、污染重,與別處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自我加壓、主動作為成為近年來大氣治理的常態。”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説。

啃的都是硬骨頭,打的都是攻堅戰,而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河北蹚出一條“點穴式治污”的精準治理新路徑。

走進唐山市環境保護指揮中心,一張涵蓋全域內主要污染源的“天羅地網”展現在眼前。

“哪大氣數據異常、哪家企業排放超標、哪焚燒秸稈等一目了然,並可第一時間傳達到責任單位。”唐山市大氣治理專家組成員吳光輝説。

目前,河北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街道)環保所全覆蓋,重點企業全部建成在線監控系統,實現全省域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全覆蓋。

依託強大的科技支撐,不僅有助於河北精準治污,還將有效推動區域聯防聯控,從治一隅向治全局擴展。

河北保衛藍天的歷程正是我國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的真實寫照,也印證了我國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經對比測算,中國在空氣質量改善上的變化速度是世界少有的!”嚴剛説。

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復。

“京津冀大氣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臭氧污染問題日益顯現。”嚴剛指出。

迎來“十四五”,十九屆五中全會公佈的規劃《建議》提出將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為了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河北還須以更強的定力、更足的動力加快推進改革。

展望未來,我國堅定不移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協同增效,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河北的藍天白雲,為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提氣;河北的定力與動力,也將為我國兌現國際承諾增添底氣。(記者謝希瑤、鞏志宏、戴小河、齊雷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