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華社評論員: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2020-12-22 20: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説,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重要部署,把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作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為保障糧食安全,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指明了著力方向。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糧食生産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基礎。我國耕地資源稀少、質量不高、污染形勢嚴峻,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制約性因素。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好耕地,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藏糧于地,要求基本農田要姓農,要種糧食,必須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範耕地佔補平衡,決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來確定耕地用途。特別是要保障現有14億畝的三大穀物面積只增不減,確保耕地主要用於生産糧食和多元化食物,始終端穩中國飯碗,築牢大國糧倉。

必須看到,近年來我國耕地數量下降,既有加快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佔用土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節約、不集約的因素。因此必須對城市攤大餅圈地堅決説“不”,堅持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一起抓。切實穩固耕地基本盤,要下大力氣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著力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産品供給保障能力。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紮實做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項工作,進一步夯實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藏糧于技,就是給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優質高效、低耗低排、高效綠色的糧食生産方式,從供給側看是提高農業附加值和農民收益的必由之路,從需求側看是滿足人民對食物高質量需求的必然選擇。

種業被稱為農業的“芯片”。良種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我國糧食方面科技進步明顯,實現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自給,雜交水稻國際領先。但我國蔬菜及畜禽品種選育水平不高,亟待持續推進農作物、畜禽良種攻關。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發揮制度優勢,加強“大聯合”“大協作”,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難關,破解一批“卡脖子”問題,集成創新一批實用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品種,使我國重點作物和畜禽育種創新能力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真正打贏種業翻身仗,維護我國種業安全,為端穩中國飯碗提供堅實支撐。

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力量。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關鍵在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推動農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