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夯實治理之基——法治政府建設進行時

2021-01-12 11: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夯實治理之基——法治政府建設進行時

新華社記者項開來、鄧倩倩、顏之宏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2019年啟動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評估認定,其中包括福建省廈門市、四川省瀘州市、北京市海淀區等地。新華社記者近日在這些地方走訪時發現,法治之路不斷走深走實,不僅在疫情中彰顯制度優勢,而且在長效機制引領下,營商環境顯著改善,簡政放權步履穩健,群眾滿意度不斷攀升。

延伸“觸角”

除了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在廈門,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也成為吸引企業落戶重要原因。

“儘管企業規模並不算大,但有專班市領導和各部門對接解決各種困難,大到開闢新辦公場地,小到員工生活問題,一系列舉措能夠讓企業紮根安心謀發展。”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淦説。

回憶起去年年初復工首日的場景,馮淦百感交集:“疫情導致的返工難困擾很多企業,但人社、市場監管等部門都替我們解決了。50多名員工順利返回廠區復工,包車、包專列甚至包專機,宿舍、口罩、額溫槍都不用愁……”

瀚天天成是法治保障的受益者之一。自2015年起,廈門市啟動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以法治力量推動各領域大刀闊斧改革。去年疫情期間,當地政府組織人員分赴多家企業調研,出臺減稅降費、貼息紓困等舉措助力復工復産。

無論是在應急狀態下,還是在常態化社會治理中,依法行政的“觸角”延伸至每個角落。

在北京市海淀區城市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十余個電子顯示屏佔據了一整面墻,實時顯示交通、市容、環境等領域智慧化場景,這是作為社會治理中樞神經的“城市大腦”。

系統可實時提供動態監測、跟蹤、預警等服務,構建起各級行業管理部門、屬地管理部門、社會單元和公眾四位一體的立體化、常態化防控體系。

“基層治理過去依靠突擊式執法,部門之間各自為戰,治標不治本。”海淀區城市管理服務指揮中心主任李偉説,為提升治理水平,海淀區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多個部門的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包含共用技術平臺、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和城市交通五大領域。

在一次例行巡檢中,網格員趙軍發現,海淀區紫竹院街道魏公村路口南側200米的井蓋遺失。他立即將此信息拍照上傳,在“城市大腦”幫助下,僅用4小時井蓋便“失而復得”。

“瘦身”提效

近日,在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市民李茂只用了20分鐘就補領到了遺失的結婚證,而這次便民體驗得益於前不久瀘州市剛上線的“0證明城市應用系統”。

以往補辦檔案需要各部門機關批復,手續繁雜,耗時很長。如今取消了“婚姻關係證明”,補辦結婚證只需由當事人簽署承諾書即可,其餘證明材料由部門間協查。

“‘0證明城市’並不是絕對的‘零證明’,而是不需要企業和群眾‘跑斷腿’去開證明。”瀘州市司法局法規科負責人鄭瑤告訴記者,瀘州市首推“當事人告知承諾”,當事人提供的信息首先由相關部門自行核查,再借助其他部門協查。

自“0證明城市”創建以來,瀘州市共取消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所要的證明事項近7000項,全年為辦事群眾減少各類證明材料約150萬份。

加快行政體制改革,打出簡政放權的“組合拳”,各地盡可能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不合規證明、不合理收費,為高效行政按下“快進鍵”。

北京市北三環外的川壩子酒樓後廚,北京燃氣集團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通氣前的最後驗收,依次確認灶具、閥門、燃氣表正常……十幾分鐘後,燃氣灶上騰起了火焰。酒樓負責人欣喜地説,過去一直使用液化氣,想換成燃氣,但是要花不少錢。現在好了,可享受“三零服務”,一分錢都沒花。

所謂“三零服務”,即對於禁止區域外的電力、燃氣、供排水接入三個項目免除所有行政審批。此外,北京市還對工程建設項目領域取消施工合同備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117項審批服務事項……

今年以來,廈門市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在口岸服務方面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如免收集裝箱貨物港務費和港口設施保安費,實現廈門港口政府性“零收費”。

“降費增效舉措,以新加坡等世界一流海港口岸為對標對象,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減負,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廈門自貿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熊衍良介紹,自貿區除了落實國家免徵港口建設費之外,還首創“港口收費一站式結算平臺”,費用結算無紙化,將作業效率提升90%。

服務“加碼”

在廈門務工五年的小攤販馮玉傑,一早便推著街道免費定制的小推車,來到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前的固定攤點張羅起生意。曾經與城管玩“貓鼠遊戲”的她,現在提起執法隊員卻讚不絕口。

“以前沒掙多少錢,還要東躲西藏,一不小心就被處罰。”馮玉傑説,自從被引入“攤規點”經營後,終於可以安心經營,掙得也比以前多了。

近年來,廈門市統籌就業、民生和城市管理,創新服務機制,制定出臺多項配套政策,有效破解“流動攤販”治理難題,便利群眾生活。目前,全市設有各類“攤規點”93處,共提供攤位4068個,就業崗位7000多個。

從管制到治理,轉變職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是新時代賦予的重要任務,各地在行政環節做“減法”的同時,也更注重在服務上做“加法”。

2020年7月,北京市海淀區魏公村佳苑小區1300多戶居民喜氣洋洋首批原址回遷,新小區養老設施、健身廣場一應俱全,讓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以享受到各種便民服務。

這處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自2017年海淀區政府啟動棚改徵收項目以來,先後經過了改建意願徵詢、房屋徵收項目確認和徵收補償方案制定及修改意見徵集等多個合法程序。為確保整個拆遷項目決策程序公開公正,當地政府還公佈每一項的落實進展情況,居民可以參與討論、決策和監督。

在民生工程中不斷規範行政行為,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法治政府建設正不斷跨越“最後一公里”。從市政服務到住房改造,人民群眾正在真切地感受到政府職能轉變帶來的獲得感。(參與記者:謝昊、吉寧、袁秋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