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2021-01-27 09:19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社部于2021年1月26日(週二)10:00舉行2020年第四季度網上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0第四季度新聞發佈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 盧愛紅:

各位媒體朋友:

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0年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邀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女士、職業能力建設司主持工作的一級巡視員劉康先生、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先生出席,並一同回答大家的提問。

我先向大家通報有關情況。202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就業形勢逐季好轉、總體穩定、好于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1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24%,均低於預期控制目標。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創新實施28項突破性政策,打出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組合拳。重點群體就業紮實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加強。社保“免減緩降”政策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向608萬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元。支出就業補助和專項獎補資金上千億元。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截至2020年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99億人、2.17億人、2.68億人,分別比2019年底增加3128萬人、1147萬人、1291萬人。2020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02萬億元,總支出5.75萬億元,年底累計結余6.13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全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13.35億人。電子社保卡累計簽發超過3.6億張。

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全面完成,惠及超過1.2億退休人員。失業保險保障範圍擴展至所有城鄉參保失業人員,全年1337萬人領取不同項目的失業保險待遇,比2019年增加了841萬人。17.2萬名符合參保條件的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基金投資運營工作穩步推進,所有省份均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合同規模1.24萬億元,到賬金額1.05萬億元。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穩定運行,提供9類28項全國統一服務,總訪問量超過15億次。

人才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累計出臺20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意見。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完善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和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職業標準體系,發佈互聯網營銷師等25個新職業信息,頒布56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勞動關係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企業工資宏觀調控和國企工資分配工作取得進展。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仲裁紮實開展。根治欠薪工作成效顯著,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辦結工資類違法案件5.5萬件,為64.8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65.2億元。各級人社部門將911個違法失信企業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向社會公佈重大欠薪違法行為1804件。部本級集中公佈2批次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信息80條,公佈40件重大欠薪案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車輛登記、銀行賬戶、不動産登記查詢規定,完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配套措施。組織開展2019年度省級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紮實推進冬季專項行動。依託“根治欠薪進行時”平臺,加強舉報投訴線索的轉辦督辦。

人社扶貧各項任務全面完成。就業扶貧增收入。貧困勞動力務工人數3243萬人。全國9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

技能扶貧強素質。全國組織貧困勞動力培訓超過270萬人次,技工院校招收貧困家庭學生約8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舉辦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深入實施技能脫貧千校行動,推動“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技工院校建設。推進西藏技師學院和南疆四地州技工院校建設。

社保扶貧保生活。截至2020年底,全國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持續保持在99.99%。

人才人事扶貧促發展。“三支一扶”計劃共選派高校畢業生22.5萬名,從事扶貧服務人員佔比從2012年的23%提高到2019年的36%。“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1.92萬人通過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取得高級職稱。組織實施61個示範性專家服務團,新建11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行風建設成效顯著。部署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推進人社服務事項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跨省辦。啟動實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上線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開通44項全國性服務和306項地方特色服務,總訪問量超過6.2億人次。聚焦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等問題,印發實施方案,對進一步優化7類涉老高頻服務事項和20項具體工作提出要求。

繼續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報名”和社保經辦18項人社服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工作。制定部本級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實施方案,對24個辦事事項和89件次證明材料實行告知承諾制。

以上就是我簡要介紹的相關情況,相關材料已上傳到人社部網站,大家可以查詢了解。

近期,我們繼續組織102個定點監測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收集匯總人力資源市場供求關係較為緊張的招聘、求職需求職業崗位信息,形成2020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這100個職業中,有36個屬於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36個屬於社會生産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19個屬於專業技術人員,6個屬於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與第三季度相比,本期排行招聘需求人數環比上升明顯,呈現出製造業人才需求繼續保持旺盛勢頭、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事業人才需求加大等特點。相關情況材料也已上傳到人社部網站,大家可以進一步查詢了解。

我簡要介紹這些。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2020年就業工作情況怎麼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完成就業目標任務採取了哪些措施?今年的工作有何打算?

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

感謝您的提問。2020年是我國就業發展史上極其不平凡的一年。綜合統計監測和調研情況看,2020年就業形勢逐季好轉、總體穩定、好于預期。主要體現在三個“穩”:一是新增就業穩定增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900萬人的目標任務。二是失業水平穩步回落。城鎮調查失業率從2月份6.2%的歷史最高點,逐步回落,12月份降至5.2%,與2019年同期持平。三是重點群體就業穩中向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基本平穩,農民工外出規模基本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全國貧困勞動力務工規模3243萬人,超過上年水平。

面對異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頂壓前行、擔當作為,以空前力度應對空前衝擊,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

一是強力政策對衝。創新實施28項突破性政策,打出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組合拳。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共為企業和個人減負1.54萬億元,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42億元,支出就業補助資金和專項獎補資金1000億元。

二是聚力就業扶貧。對貧困勞動力優先組織外出、優先留用穩崗、優先轉崗安置。實施扶貧車間吸納、以工代賑、公益性崗位安置等舉措,拓展就地就近就業崗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促進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

三是加力創業創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擴展享受範圍,舉辦雙創周系列活動,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潛力。取消涉及靈活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支持個體經營、非全日制用工和平臺就業等多渠道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四是發力重點群體。將高校畢業生作為重中之重,暢通市場化就業渠道,挖潛拓寬公共部門就業空間,實施就業創業推進行動,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紮實推進農民工就業,強化平等就業服務,拓展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加大困難群眾就業幫扶,開通線上失業登記平臺,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多措並舉促進長江退捕漁民轉産就業。

五是著力優化服務。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機制,開展農民工“點對點”返崗復工服務,助力復工復産。創新開展大規模線上招聘,持續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行動、金秋招聘月等系列活動,累計發佈崗位信息千萬人次。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受益於經濟企穩向好,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態勢。同時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勞動力供給仍處高位,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就業形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突出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權益,優服務、強培訓、防風險、兜底線,努力確保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努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去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圓滿成功舉辦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關注,請問今年職業技能競賽工作有什麼考慮?

職業能力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劉康:

去年12月10日—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東省廣州市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向大賽致賀信,李克強總理作出批示。這屆大賽的圓滿成功舉辦,掀起了技能競賽的新熱潮,營造了技能人才工作的新氛圍。今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堅持“完善競賽體系”和“提升競賽水平”兩手抓,推動職業技能競賽高質量發展。

第一,完善我國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的成功舉辦,標誌著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和地方各級職業技能競賽以及專項賽為主體、企業和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基本構建。今年,我們將乘勢而上,立足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全局,立足黨中央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産業,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積極籌辦第46屆世賽和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二是統籌組織好2021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目前,已有超過130家行業、部門和大型央企申報了競賽計劃,我們將做好統籌協調。三是創新舉辦全國新職業技能大賽和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兩項專項賽事。四是督促指導各地舉辦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

第二,提升職業技能競賽水平。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在推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蓬勃開展的同時,提升職業技能競賽科學化、規範化、專業化水平。一是推動職業技能競賽科學化。通過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實現以賽促訓、以賽促學、以賽促評、以賽促建,著力推動技能競賽和技能培訓、技能評價相銜接,促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二是推動職業技能競賽規範化。我們將研究制定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全面推廣集中開放辦賽、賽展演結合的辦賽模式,打造職業技能競賽的特色。三是推動職業技能競賽專業化。加強專家、教練、裁判等專業化人才培養,提高職業技能競賽高質量發展水平。

工人日報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對扶貧工作帶來很大衝擊。剛才發言人簡單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人社領域各項扶貧任務完成得如何?

盧愛紅:

請張瑩司長介紹一下就業扶貧的相關情況,請劉康司長介紹一下技能扶貧的相關情況。

張瑩: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近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會同有關部門,將就業扶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傾力作為,盡銳出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辦法,具體可概括為“一套政策、兩大方向、三項手段、四個重點”。即:構建了一套就業扶貧政策體系,堅持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兩大方向,強化服務、培訓、維權三項手段,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52個未摘帽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湖北地區四個重點。特別是2020年以來,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又重點圍繞“四個優先、三個重點”進一步強力部署推進。

一是優先外出。始終把貧困勞動力作為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優先保障對象,以外出促就業、以增收助脫貧。疫情期間專門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點對點”返崗復工協作機制,開通專車專列包機,幫助實現“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累計輸送貧困勞動力160萬人。

二是優先穩崗。全面落實穩崗政策,設立駐企服務專員,加強用工指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優先留用貧困勞動力。對失業的暫時遇到困難的貧困勞動力優先提供轉崗服務,促進儘快實現再就業,落實失業保險待遇,保障基本生活,全力把貧困勞動力穩在當地。

三是優先服務。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態,實施“一對一”幫扶,力爭服務無盲區。把貧困勞動力作為重點,在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服務活動中優先保障,開設服務專區,舉辦專場招聘,提供專項崗位超千萬。

四是優先安置。對返鄉意願比較強的貧困勞動力,通過支持一批扶貧車間復工、推動一批以工代賑項目開工、開發一批鄉村公益性崗位,拓寬就近就地就業渠道,穩妥有序承接返鄉貧困勞動力。全年累計通過扶貧車間吸納就業44萬人,通過公益崗位安置502萬人。

三個重點,一是對脫貧任務最重的52個未摘帽縣,動員平臺企業開展促就業助脫貧行動,助力如期脫貧、如期摘帽;二是對貧困人口集中、就業機會有限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動員各方資源實施就業幫扶行動,幫助358萬貧困群眾就業;三是對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湖北,組織東部六省市實施“6+1”定向幫扶,支持湖北貧困勞動力務工數超過2019年。

經過不懈努力,就業扶貧成效顯著。貧困勞動力務工人數大規模增加,工資性收入佔比逐年上升,貧困勞動力務工規模從2016年的1527萬人增長至2020年的3243萬人;93.8%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了就業幫扶政策。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完善政策銜接,優化服務舉措,持續做好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劉康:

“十三五”期間,我部高度重視技能扶貧工作,持續加大貧困地區技能扶貧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共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約1000萬人次,其中2020年組織貧困勞動力培訓270多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一是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將技能扶貧作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重要內容,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鼓勵支持廣大貧困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合理調整培訓補貼標準,按規定給予生活費、交通費補貼。提高貧困勞動力、農民工培訓補貼標準和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補貼標準。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開展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52個未摘帽貧困縣加大線上培訓免費開放力度,擴大課程免費範圍。

二是做好貧困地區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積極組織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共對29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累計備案了1000余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有效促進貧困地區培育地方産業,幫助貧困勞動力提升就業能力。

三是深入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支持貧困家庭學生接受技工教育,優化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十三五”期間,技工院校累計招收貧困家庭子女36萬人。

四是強化“三區三州”等技工院校建設和對口幫扶。幫助深度貧困地區建設技工院校或開設分校(教學點),支持援建西藏技師學院,結束了西藏沒有技工院校的歷史,選派優秀教師進藏支教,順利實現招生,填補了西藏技工教育的空白。幫扶建設南疆四地州38所技工院校,組織援疆9省市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五是統籌做好職業技能競賽工作。2020年,舉辦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組織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選手參賽,激勵貧困地區廣大勞動者展示技能,推動技能就業、技能脫貧。六是組織“技能中國行”技能展示交流活動。聚焦脫貧攻堅,向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貧地區延伸,推動貧困地區群眾了解技能、學習技能。

下一步,我們將鞏固技能扶貧成果,保持相關政策舉措的穩定性延續性。著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健全常態化技能幫扶機制。重點是實施欠發達地區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增強技能培訓資源供給,積極爭取政策資金項目等支持,推動建設一批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培育一批勞務技能品牌,評選一批技能帶頭人,為促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和産業可持續發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開展特色培訓、專項培訓。

盧愛紅:

剛才,兩位司長分別介紹了就業扶貧和技能扶貧情況,我再介紹一下社保扶貧相關工作。近年來,我們積極發揮“社保扶貧保生活”職能優勢,調整優化社保扶貧政策、創新工作方法,推動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防止貧困勞動力因年老、工傷、失業等原因返貧致貧。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策發力,幫助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切實發揮社會保障的兜底功能。制定實施了代繳政策,明確各級財政為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員、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保費等,為解決貧困人員的參保問題打開了政策通道。之後,又進一步明確政策,將年滿60周歲但未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貧困人員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按月發放待遇。

二是實施大數據找人,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我們通過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基本摸清了全國應參保人員的底數,建立了含有13億多人口數據的全民參保數據庫,為社保精準扶貧打下了基礎。與國務院扶貧辦建立社保扶貧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將國務院扶貧辦提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信息與基本養老保險聯網數據和全民參保數據進行比對,依託人社扶貧信息平臺,直接將有關數據發給基層經辦機構,為精準參保提供數據支持,減輕了各地的工作負擔。

各地人社部門通過跨地區、跨部門的信息比對,依靠社保協辦員、村委會、扶貧工作隊等基層工作力量,像“過篩子”一樣,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一個一個都找出來,從根子上解決了“找不到人”的問題。過去幾年,我們先後開展了3.2億人次的數據比對,核實完成率100%。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方式,向貧困人員宣傳黨的好政策,使貧困人員認識到參保的好處,增強了參保積極性。目前,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098萬人,參保率長期穩定在99.99%。2017年代繳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共為1.19億困難人員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129億元,基本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應保盡保。2020年底,超過3014萬貧困老年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其中建檔立卡貧困老人1735萬人。

三是協調推進,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目前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是月人均170元。通過推動工傷保險按項目參保、失業保險擴圍提標等,幫助貧困勞動力按規定參加工傷、失業保險,防止因工傷、因失業等陷入貧困。同時,加強貧困地區社保經辦服務能力建設,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保經辦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鞏固人社扶貧成果,拓展政策幫扶效應,加強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持續推進相關工作。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社保費“減免緩”政策已于2020年底到期。請問政策執行效果如何?2021年是否有新的減費或者降費政策?

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

謝謝你的提問。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從2月份到年底,養老、失業和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免、減、緩、降等政策合計減費1.54萬億元。我們知道,2015年至2019年,國家先後6次下調了社會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共為企業減費近萬億元。去年1年就減免1.5萬多億元,可以説力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有網友説社會保險使出了“洪荒之力”。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企業普遍反映,減免社保費政策是惠及率最廣、滿意度最高、最為有效的支持政策,對紓解企業困難、促進經濟恢復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支持企業的同時,還要特別強調兩個情況:一是截至去年12月底,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職工人數較2019年底分別增加1619萬人、1147萬人、1291萬人,同比增幅為近5年之最。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越是經濟困難時期,人們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和依賴程度越高。二是去年通過加大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和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壓實地方政府保發放主體責任以及動用累計結余等舉措,確保了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切實兜牢了民生底線。通過社保費的減免,穩就業、保民生的效果得到了充分體現。

需要説明的是,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是一項臨時性支持政策,去年年底已經到期,三項社會保險費從今年1月1日起已按規定恢復正常徵收。同時,考慮到疫情風險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壓力可能較大,規定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今年4月底到期後,將再延長1年至2022年4月30日。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中央要求,紮實推進各項社會保險改革,建設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險制度,為廣大參保人員提供更加安全有力的保障、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記者:

春節臨近,近期各地倡議“就地過年”。請問將採取哪些措施,讓就地過年農民工等務工人員過個安心年、舒心年?

張瑩:

感謝您的提問。倡議“就地過年”,減少人員大規模流動,是疫情防控的重要舉措。而這也需要週密部署、細化保障,讓務工人員留得下、過好年。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通知,要求針對因疫情防控需要就地過年群眾增加的新情況,抓緊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我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部署開展了“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通過“四留”舉措,推動務工人員就地過年有關懷,企業開工復工有保障,農民工節後務工有支持。具體措施:

一是送溫暖留心。指導各地組織多種形式的“送溫暖”和集體過年活動,引導務工人員安心就地過年。鼓勵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安排文化娛樂活動等,落實好工資、休假等待遇保障,吸引職工就地休假。協調強化餐飲商超、醫療衛生、治安消防等服務供應保障,確保企業和務工人員正常生産生活。力爭通過暖心舉措,讓務工人員安心留在就業地。

二是強政策留崗。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産,鼓勵制定錯峰放假和調休計劃。落實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引導企業不裁員、少裁員。支持中高風險地區、重點行業開展以工代訓,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通過政策支持,促進企業以崗留工、以薪留工。

三是穩生産留工。強化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支持階段性用工需求量較大的企業與生産不飽和、富餘員工較多的企業開展用工餘缺調劑。開發一批消殺防疫、社區服務臨時性崗位。同時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春節期間連續生産的重要醫用物資生産、生活必需品生産等重點企業給予適當支持。通過穩定的生産,讓務工人員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四是優服務留人。不間斷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多頻次、分行業、分崗位舉辦特色鮮明的專場招聘。面向重點群體開展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的“131”服務。及時對符合條件人員兌現失業保險待遇、臨時生活補助,同時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提供心理諮詢、臨時住所等便民條件。通過優化服務,保障好群眾工作生活。

近期,各地迅速行動,普遍發出就地過年倡議書。還有很多地方採取了針對性措施。有的地方提供了資金補貼,比如福建、上海、江蘇、天津、浙江等地為就地過年務工人員發放穩崗補貼、租房補貼、困難補助;有的地方推出特色舉措,比如浙江、廣東、安徽等地為就地過年務工人員發放消費券、減免景區門票、安排文化旅遊活動;有的地方支持企業生産,比如天津、廣西等地為企業發放穩産滿産獎勵和招工獎補;有的地方加強留守人員幫扶,比如甘肅、湖南等地為在外地務工過年不回家人員及其家庭送去過年禮包,能夠溫馨陪伴,減少後顧之憂。

我們也將及時總結各地經驗做法,落實有效舉措,為選擇在就業地過年的務工人員送去暖心服務,讓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同時,也將隨時部署開展節後春風行動,引導農民工等務工人員春節後有序返崗復工,穩定就近就地就業,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謝謝。

盧愛紅:

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國網:

2020年四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1年1月

一、就業

工作進展情況:就業形勢逐季好轉、總體穩定、好于預期。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1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2%,城鎮登記失業率4.24%,均低於預期控制目標。一是穩就業政策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創新實施28項突破性政策,打出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組合拳。社保“免減緩降”政策為企業減負1.54萬億元。向608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1042億元,受益企業戶數是2019年的5倍。發佈就業補貼類政策清單和線上申領渠道,支出就業補助和專項獎補資金千億元。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擴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範圍,提高貸款額度。二是重點群體就業紮實推進。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出臺加強就業見習、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政策措施。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先進事跡宣講活動。加大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幫扶。建立長江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實名制動態幫扶信息系統,做好退捕漁民就業工作。三是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加強。開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創新開展以工代訓。組織實施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百萬青年技能培訓行動、創業培訓計劃、長江流域退捕漁民職業技能培訓、康養培訓計劃等專項培訓計劃。四是就業服務持續優化。強化線上就業服務,開通全國統一的線上失業登記、畢業生求職登記等服務平臺。開展民營企業招聘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等專項服務活動。開展雙創示範基地校企行活動,組織舉辦“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加強失業登記服務管理。開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促就業行動。五是人力資源市場管理進一步加強。制定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在全國自貿區內試點開展人力資源服務許可告知承諾制審批。組織實施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援助計劃。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完善穩就業政策。調整延續2020年底到期的有關政策,繼續實施普惠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政策,支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二是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拓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動員公共部門增加招聘招錄規模,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開展重點幫扶。啟動實施第四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落實十五部門農民工就業創業文件,完善服務、培訓、權益維護協調聯動、一體推進的工作體系,促進農民工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組織實施“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穩定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紮實做好退捕漁民、失業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三是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和創業。貫徹落實靈活就業文件,加大政策扶持,持續減負清障,支持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四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等專項培訓計劃,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其他重點就業群體的技能開發和培訓。五是健全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施就業服務升級計劃,組織開展公共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完善常態化統計監測制度。籌備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制定推動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二、社會保障

工作進展情況:截至12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99億人、2.17億人、2.68億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02萬億元,總支出5.75萬億元,累計結余6.13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全國持卡人數達到13.35億人。電子社保卡累計簽發超過3.6億張。一是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所有省份均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考核驗收工作紮實推進。全國統籌相關準備工作穩步推進。工傷保險基金實現省級統籌。印發《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二是確保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全面完成,惠及超過1.2億退休人員。失業保險保障範圍擴展至所有城鄉參保失業人員,全年1337萬人領取不同項目的失業保險待遇,比2019年增加841萬人。三是做好長江退捕漁民和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17.2萬名符合參保條件的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各地落實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取得積極成效。四是基金投資運營工作穩步推進。所有省份均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合同規模1.24萬億元,到賬金額1.05萬億元。印發關於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的通知。推進職業年金市場化運營,全國32個統籌區已啟動職業年金市場化投資運營,規模突破1萬億元。加強基金風險防控。五是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穩定運行,提供9類28項全國統一服務,總訪問量超過15億次。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進一步完善政策。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長1年,調整完善新一輪失業保險擴圍穩崗政策。二是加快推進全國統籌。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按照公平統一、權責一致、循序漸進,抓緊推進全國統籌準備工作。三是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範圍。推進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推進新業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四是加強社保基金風險防控。推動城鄉居民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暢通高技能高層次人才加入企業年金的機制。

三、人才人事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推進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累計出臺20個系列改革意見。做好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分步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工作。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完善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和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職業標準體系,發佈互聯網營銷師等25個新職業信息,頒布56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二是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成功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統籌開展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開展第十五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公佈106種國家級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教材目錄,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增補31個專業。建設129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7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三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遴選406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員,開展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選推薦工作。開展博士後科研項目、交流培養等資助計劃。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新建20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開展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加快技能人才發展。制定出臺關於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及配套文件。制定實施技工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健全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推動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健全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組織開展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和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籌備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做好第十五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工作。二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完成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做好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相關工作。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等高層次人才選拔。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繼續開展新疆和西藏特培工作。

四、勞動關係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勞動關係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及時出臺涉疫情勞動關係相關政策文件,指導企業依法妥善處理勞動關係。規範企業共享用工,推廣電子勞動合同。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開展千戶企業培育共同行動。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會同國家協調勞動關係三方部署實施勞動關係“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二是企業工資宏觀調控和國企工資分配工作取得新進展。指導各地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完成企業薪酬調查工作,在國家層面首次發佈薪酬價位信息。繼續推進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和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的實施。三是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仲裁紮實開展。制定法律政策適用指南,指導各地依法加快處理涉疫情爭議案件。發佈第一批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統一裁審法律適用。繼續推廣使用“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四是根治欠薪工作成效顯著。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為64.8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65.2億元。部本級集中公佈2批次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信息80條,公佈40件重大欠薪案件。各級人社部門向社會公佈重大欠薪違法行為1804件,將911個違法失信企業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車輛登記、銀行賬戶、不動産登記查詢規定,完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配套措施。組織開展2019年度省級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行動,紮實推進冬季專項行動。依託“根治欠薪進行時”平臺,加強舉報投訴線索轉辦督辦。組織開展農民工工作督察,開展全國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評選表彰活動。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進一步深入實施勞動關係“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行動,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服務。充分發揮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製作用,繼續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二是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深入推進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和國有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三是加強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調解,開展“打造百家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活動。加強對重大集體勞動人事爭議指導協調。加強裁審銜接,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裁審法律適用和程序銜接指導意見。加大“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推廣力度。四是持續推進根治欠薪工作,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欠薪矛盾隱患的排查力度,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加強日常監察執法。

五、人社扶貧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就業扶貧增收入。貧困勞動力務工人數3243萬人,全國9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先後出臺12個專門文件,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平臺企業助力脫貧攻堅專項行動等4項專項行動。二是技能扶貧強素質。全面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截至12月底,全國組織貧困勞動力培訓超過270萬人次,技工院校當年招收貧困家庭學生約8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2016年至2020年,全國技工院校累計招收貧困家庭子女36萬人,貧困家庭中有1人次以上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1%。舉辦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來自30個省份的341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參賽。深入實施技能脫貧千校行動,推動“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技工院校建設。推進西藏技師學院和南疆四地州技工院校建設。三是社保扶貧保生活。截至12月底,全國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持續保持在99.99%。四是人才人事扶貧促發展。“三支一扶”計劃共選派高校畢業生22.5萬名,從事扶貧服務人員佔比從2012年的23%提高到2019年的36%。“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1.92萬人通過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取得高級職稱。組織實施61個示範性專家服務團,新建11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下一步工作安排:鞏固人社扶貧成果,拓展政策幫扶效應,加強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銜接。一是大力發展扶貧車間等就業載體,加強返鄉創業載體建設,規範管理公益性崗位,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實施第四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二是對低保、特困、致貧返貧人員繼續實施政府代繳保費政策。推動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三是繼續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實施“技能中國”行動,開展面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開發。四是聚焦欠發達地區特別是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強化人才支持、定點幫扶工作。深入開展專家服務基層行動,繼續實施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傾斜政策。

六、行風建設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抓快辦行動提效能。部署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推進人社服務事項“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跨省辦”。啟動實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上線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開通44項全國性服務和306項地方特色服務,總訪問量超過6.2億人次。印發進一步優化人社公共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明確了7類涉老高頻服務事項和20項具體工作。二是抓告知承諾減材料。繼續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報名”和社保經辦18項人社服務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工作。制定部本級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實施方案,在24個辦事事項、89件次證明材料實施告知承諾制。三是抓練兵比武強素質。組織全系統依託部練兵比武在線學習平臺開展業務技能“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活動,實現窗口人員全覆蓋。舉辦全國人社系統業務技能練兵比武統一在線比試活動。四是抓調研暗訪補短板。健全問題發現機制,暢通問題反饋渠道,常態化開展窗口調研暗訪。各地普遍採取廳局長走流程等方式開展專項整改。五是抓服務評價轉作風。在全系統部屬開展人社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了解企業和群眾對人社政務服務的感受和訴求,提升服務質量。六是抓政策透明促公開。持續開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工作,促進政策公開透明。七是抓典型宣傳樹形象。上線“標兵選手講政策”短視頻,製作人社服務標兵和練兵比武優秀選手“雲宣講”視頻,推廣地方典型經驗做法。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深入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推動“快辦”擴面提速,大力推進異地事項“跨省辦”。二是大力推進信息化便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推進人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用”。三是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標準體系。完善人社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和人社服務評價標準體系。四是優化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便民服務。優化窗口服務,提供上門服務,改進線上服務。五是完善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強化常態化調研暗訪和問題核查整改。六是全面提升窗口隊伍經辦能力。組織開展常態化練兵和多樣化比武。七是持續擴大行風宣傳影響。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和典型激勵推廣。

本次直播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