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如何實現我國種業向4.0時代跨越?——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談打贏種業翻身仗

2021-01-29 19: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題:如何實現我國種業向4.0時代跨越?——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談打贏種業翻身仗

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種業發展直接關係國家糧食安全和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當前面臨哪些“卡脖子”問題?如何打贏種業翻身仗?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日前接受了記者採訪。

我國能否育出“越光米”?

“這兩年大家在餐館或食堂吃飯,是不是會有種明顯感覺——大米品質比5年前好多了,風味基本可以接受了?如果是這樣,我們育種人會非常開心。”在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聊起了身邊的小故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優質糧的需求增加,科研育種方向逐步從注重産量向産量品質並重轉變。

萬建民介紹説,在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的指導下,中國農科院組織開展了全國優質米品種的聯合攻關,培育了一大批優質稻米品種,現在北方的粳米有些品種已能和日本優質品種比較,南方一些秈米也基本可跟泰國香米相比。

“在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中,我們團隊培育的優質軟米新品種‘寧香粳9號’,獲得了優質粳稻金獎,品質基本可以跟日本越光米媲美。”萬建民説。

他表示,我國水稻品種培育還關注特殊群體的需求。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和南京農業大學育成的新型低谷蛋白水稻品種“W088”,做的米飯不僅可吸收蛋白顯著降低,且食用後升糖指數低,適合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人群。

這是否意味我國已是水稻強國?萬建民説,我國在水稻功能基因組及雜交水稻等研究領域取得多項世界領先水平成果,但在種質資源挖掘利用、現代育種技術應用及優質品種選育推廣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距離。進入新階段,要持續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就要集中資源和力量聯合攻關,才能掌握髮展主動權。

大豆玉米“短”在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我國種業發展現狀如何?

萬建民表示,面對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努力改良品種來提高單産。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自給,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外資企業佔我國種子市場份額的3%左右,進口種子佔全國用種量的0.1%。

萬建民表示,總體上,我國農業生産用種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但在一些品種、環節和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和弱項,比如資源保護利用不夠,一些領域育種創新特別是基礎原始創新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玉米、大豆、個別蔬菜品種等競爭力不強。

“我國水稻、小麥單産在世界上處於比較好的位置,其中水稻畝産為470公斤左右,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但大豆單産約是130公斤,玉米單産約為420多公斤,相當於國際先進水平的三分之二。”萬建民説。

他分析説,除了耕地、水等條件外,原因一方面是長期以來我國在水稻、小麥等口糧方面的科研和人力投入更多,大豆和玉米方面投入資源相對有限,同時生物育種等技術應用還不充分;另一方面,玉米起源於南美,我國的玉米種質資源並不豐富,缺乏好的育種材料進行重組。今後需要在資源收集、科研力量、技術應用等方面下功夫。

“卡脖子”技術卡在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需求增加,對優質糧和飼料糧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必須解決哪些問題?

萬建民表示,首先要解決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問題。

種質資源是指攜帶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且具有實際或潛在利用價值。載體包括種子、植株、根、莖、葉、花、果實。

“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方面,跟國外差距不大,但在對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方面,比如是否具有高産、優質等性狀,還有不小的差距。”萬建民説,我國成立了農業農村部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保存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但目前完成資源精準鑒定的不到1.5萬份。

其次,在基因挖掘方面,我國科研人員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如水稻基因組研究等,但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的研究方面,在“挖掘真正有用的基因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努力,目前創制的有突破性的種子還比較少。

“這一點與評價體系有關。從事種質創新的人,所出的成果是資源而不是品種,不能直接變成效益,同時目前尚未形成能夠對資源成果進行知識産權保護的機制。”萬建民説。

第三,實現種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於組織體系。我國尚未形成種質資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種研發、産品開發、産業化應用的全鏈條組織體系。技術創新方面也有待切實加強。

“種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0時代是農家育種,2.0時代是雜交育種,3.0時代是分子育種,包括分子標記、轉基因、基因編輯育種等,4.0時代是‘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信息技術’育種。目前發達國家已進入種業4.0時代,我國還在2.0至3.0時代之間。”萬建民説,迫切需要中央和各級政府進行更多投入,推動實現種業跨越式發展。

如何打贏翻身仗?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如何實現?

萬建民表示,打好翻身仗,重在抓好種業創新,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擺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突出位置。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儘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著力破除瓶頸卡點,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突破性成果。

“我們期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相關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能夠加快啟動實施,以産學研用相融合的創新機制推動産業化。”萬建民説。

——持續開展主要糧食作物、特色作物和畜禽水産育種聯合攻關,加快培育高産高效、綠色優質、節水節糧、宜機宜飼、專用特用新品種,滿足多元化需求。

——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推進科企合作,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做大産業主體。

——強化育種遺傳基礎、分子育種技術等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堅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産業化應用。

“在我從事種業近40年時間中,能夠感到各環節研究、人員隊伍等都有長足發展。當前國家支持種業的政策已經明確,需要科研人員多一些創新精神和責任感,企業家多一些雄心壯志,共同打贏種業翻身仗。”萬建民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