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吉喆:中國經濟逆勢前行躍上新臺階

2021-02-01 10:45 來源: 《求是》雜誌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經濟逆勢前行躍上新臺階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艱苦奮鬥、頑強拼搏,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就業民生保障有力,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的重大考驗面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領導全國上下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了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産、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顯著成績,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3月下旬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4月中旬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90%,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增長2.3%。據世界銀行最新預計,2020年世界經濟將下降4.3%,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分別下降3.6%、7.4%、5.3%。據對世界上18個國內生産總值1萬億美元以上主要經濟體的跟蹤分析和全年預計,我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新臺階。初步核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1015986億元,經濟總量首破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4.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為17%左右。同時,經濟運行逆勢增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逐步提升。這標誌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一個新的大臺階。

二、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成果。

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瞄準“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未摘帽貧困縣持續發力,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現象歷史性消除,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易地扶貧搬遷等重點任務成果豐碩。克服疫情、汛情給脫貧攻堅帶來的不利影響,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加大産業扶貧力度,開展消費扶貧行動,鞏固拓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果。“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逐步實現。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變,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5.6%,高於全國農村居民1.8個百分點。

三、宏觀調控成效顯著

國家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對衝力度,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和規模性助企紓困政策,出臺穩就業保民生、促進消費投資、穩定外貿外資、激活市場主體等一攬子措施,堅持精準施策,實施直達機制,促進了經濟運行穩定恢復、持續回升,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經濟增長好于預期。主要經濟指標在一季度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二季度增速由負轉正,三四季度持續穩定恢復,全年大多數指標實現正增長。四季度,主要指標已基本恢復至常態水平,當季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比上年同期高1.1個百分點。

穩就業穩物價預期目標較好完成。2020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6%,低於6%左右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低於3.5%左右的預期目標。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實際增長2.1%,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

國際收支改善。2020年,貨物進出口順差增加,服務進出口逆差下降。年末外匯儲備餘額32165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86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

四、“六穩”“六保”落地顯效

2020年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亮點是堅持底線思維,打好政策組合拳,以保促穩、穩中求進,穩住了經濟基本盤,保持了社會大局穩定。

居民就業得到保障。大學生就業壓力逐步緩解,2020年12月份全國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主要為新畢業大學生)城鎮調查失業率比7月份回落7.2個百分點。農民工就業狀況明顯好轉,2020年農民工總量恢復至上年的98.2%。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保供穩價政策有力有效,民生相關食品價格逐步回落,2020年10、11、12月份豬肉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8%、12.5%、1.3%。社會兜底保障力度加大,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8.7%,對穩定居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強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企業效益逐步改善。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4.1%,其中12月份增長20.1%,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企業預期總體向好,1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連續10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

糧食能源供給增加。糧食生産再獲豐收,2020年糧食總産量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能源生産穩定增加,2020年一次能源生産總量比上年增長2.8%左右。

産業鏈供應鏈保持穩定。行業增長面持續拓展,産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恢復。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2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比前三季度增加5個。

基層運轉較好維護。適度提高財政赤字率並加快資金直達基層,縣鄉財力得到加強。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上年增長3.3%。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層“三保”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國衛生健康支出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公共衛生支出增長74.9%;住房保障支出增長10.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0.9%。

五、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

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創新第一動力持續增強。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探月工程、火星探測、衛星導航、海洋深潛、量子計算領域捷報頻傳。疫情條件下線上線下加速融合,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快速發展。2020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3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8%。

協調內生特點日益凸顯。産業結構轉型邁出新步伐,2020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4.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需求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2020年高技術産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繼續縮小,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64降至2.56。

綠色發展底色相當亮麗。能源消費結構優化,2020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環境治理效果顯現,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比上年提高5.0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比上年下降8.3%。

開放必由之路十分開闊。2020年我們隆重慶祝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談判完成,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運行,為開放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共享根本目的更加鮮明。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耐用消費品擁有量較快增加。2020年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7.1輛,比上年增長5.2%。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增強,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六、改革開放創造發展奇跡

我們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挑戰中應變求新、在實踐中豐富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潛能潛力得到激發。

多種所有制企業效益提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制定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促進了各類市場主體經營狀況改善。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連續7個月正增長;2020年,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私營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0%、3.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持續增多。2020年前三季度,日均新設企業2.2萬戶,日均凈增1.2萬戶。四季度,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8.0%,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2020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1%,比上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

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在全球貿易和跨國直接投資大幅萎縮的背景下,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雙雙實現正增長。202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2.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9%,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實際使用外資近1萬億元,增長6.2%,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繼續提升。

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夢想即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十三五”規劃各項主要指標提前完成、如期完成或基本完成。“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名義增量達到6.5萬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加1.0萬億元;2019年、2020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高速鐵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萬噸級碼頭泊位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實際增長100.8%。

三大攻堅戰取得重大突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凸顯,大氣、水、土壤污染狀況改善明顯。脫貧攻堅有力有效,“十三五”時期現行標準下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第一批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138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見到成效,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統籌推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我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

八、穩中求進為“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的開啟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任務艱巨。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做好2021年經濟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堅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快提升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更好激發上億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著力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加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著力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和投資關鍵性作用,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向縱深發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

堅持增進和改善民生福祉。堅持就業優先導向,著力穩定高校畢業生、外出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展望未來,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顯著制度優勢、雄厚物質基礎、完整産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和廣闊市場空間將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強大支撐。我們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破浪前進、行穩致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 寧吉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