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承壓前行,中小企業怎樣拓新局?

2021-04-13 08: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 題:承壓前行,中小企業怎樣拓新局?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王雨蕭

隨著疫情好轉和一系列幫扶措施落地,中小企業的經營企穩回暖。但不可否認,壓力二字,依然是很多企業的“心頭難”。

資金投入緊張、市場需求變化、經營成本較高……面對諸多挑戰,中小企業怎樣解壓力、拓新局?

穩中有進 但仍承壓前行

一季度同比30%的銷售額增速,讓四星玻璃董事長王煥一對今年企業走勢很有信心。

四星玻璃是國內一家藥用中硼硅玻璃生産商。相比去年年初“人不到位,貨發不出去”的現狀,今年以來,疫苗瓶國産化和注射劑一致性評價等推出,推動藥用玻璃供給升級,以中硼硅為代表的中高端玻璃市場拓寬,企業經營“一個月比一個月穩”。

一個穩字,是開局之下,不少中小企業的寫照。

和去年相比,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7.5,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5點。連續4個季度保持上升的態勢裏,有很多企業穩健發展的步伐。

企業經營逐步回暖,但壓力同樣不容忽視。

“去年的壓力是活著,今年的壓力則是要活好。”國內一家車規級芯片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智慧化的趨勢讓汽車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計算機”。去年至今,行業對車規級芯片的算力需求就提升10倍。企業加緊研發、提升性能,“一刻不敢放鬆”。

“市場大了,競爭也多了。企業要上規模,資金存在緊張。”王煥一坦言,希望加大貸款和專項資金的補助力度。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調查顯示,一季度,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雖達到去年同期以來最高值,但仍低於2019年四季度5.2個點,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49%的企業反映生産成本同比增加。對小型企業而言,市場需求波動帶來的影響較大。

“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中小企業仍面臨來自市場和自身的壓力。”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馬彬説,從“活下去”到“活得好”,企業要在承壓前行中探索。

開拓新局 在挑戰中抓機遇

對話一個多小時,藍禾醫療董事長曹軍向記者談及最多的詞就是“市場”。

作為口罩、醫用耗材生産商,曹軍在短短一年間經歷了市場的大幅波動。當防疫物資從短缺到充沛,細分行業“擠進”大量競爭者,企業如何脫穎而出?答案還在“市場”。

推出個性化口罩,一週七天“拆盲盒”體驗;引入清涼感材料,符合夏季使用特點……圍繞口罩進行“微創新”的同時,藍禾從醫用耗材到液體敷料、傷口護理軟膏,逐步打造産品生態圈。“市場變了,供給就要改變。企業要圍著市場轉。”曹軍説。

採訪中,很多中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企業只能在可認知的條件下實現增長,這本身就是一種危機。因變而變,市場中的機遇,在於企業自身的發現和爭取。

和手機終端打交道的同時,3D傳感製造商奧比中光將目光瞄向了養殖,用傳感攝像頭進行喂料、成長監測等智慧化管理。在公司副總裁孔博看來,一些大應用場景進入平穩增長區間,個性化定制、智慧化養殖等新應用卻方興未艾。

“我們雖是小企業,但進入新領域更靈活。”他説,抓住各行各業智慧化升級的需求,就能找到新賣點。

聚焦個性化消費趨勢,網購平臺得物構建集社交、電商、鑒定為一體的“淘”生態;瞄準數字化升級,九號公司從智慧電動車生産向提供短途智慧交通方案拓展……找市場、抓機遇的過程中,新視野被打開。

“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存在小而不精、多而不強的問題。”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説,中小企業要勇於在謀創新、拓新局上破題,把小企業做成“小巨人”。工信部也將完善創新發展機制,引導其聚焦主業、做精主業。

突出精準 將好政策幫到點上

在努力尋求破題之道的,不只是企業。今年,在延續去年很多政策的同時,相關政府部門針對中小企業的痛點、堵點更進一步精準施策。

比如,我國中小企業約60%以上的資産為應收賬款和存貨,但金融機構擔保貸款中,約60%要求提供不動産擔保。1月1日起,動産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打破信息壁壘,推動中小微企業最大限度地利用動産和權利獲得融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等一系列降本措施。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先進製造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上述政策加上已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超過5500億元。

黃利斌説,把已有政策抓好落實的同時,還要推動地方政府結合實際精準施策,“要讓企業當年有感”。

“希望一些大企業能進一步開放供應鏈”“降低門檻,更充分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降低職業技能培訓準入門檻,提升技能人才儲備”……採訪中,聚焦能力培養和環境優化,不少中小企業給出建議。

工信部提出,2021年,將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支持,深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將加強防拖欠信用體系建設、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納入評估。“我們還將通過大數據、雲平臺等進行精準對接與服務,通過3至5年時間,帶動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