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扶殘助殘 共享小康——各地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綜述

2021-04-29 19:5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扶殘助殘 共享小康——各地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綜述

新華社記者高蕾、鄭明鴻

伴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也如期脫貧。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幫助殘疾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生活持續下去,成為各地必須答好的新試題。

築牢返貧“堤壩”

“現在有了工作,日子越過越好了。”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一家康復器械公司,39歲的殘疾人劉麗(化名)正忙碌著。劉麗家住隆回縣六都寨鎮,曾是邊緣易致貧殘疾人。在當地殘聯幫助下,她不僅找到了新工作,還享受了低保、醫療保險代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政策,實現穩定脫貧。

劉麗的故事並不鮮見。據統計,目前,脫貧殘疾人年收入是脫貧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殘疾人勞動能力較弱、看病康復支出較大,與其他群體相比,致貧返貧風險較高。

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關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為防止殘疾人致貧返貧築牢“堤壩”。

在貴州,省殘聯借助“貴州扶貧雲”防貧監測預警平臺為基礎的大數據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核實殘疾人相關情況。目前,貴州省30355名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貧返貧風險,消除率達99.85%。

在河北,該省7067名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和6975名殘疾人邊緣易致貧戶被納入監測範圍。河北省殘聯通過定期與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開展數據比對,摸清殘疾人需求,提供精準幫扶。

在山西呂梁,當地政府為全市所有持證殘疾人代繳意外傷害保險,有效防止殘疾人因意外傷害返貧或致貧,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

“我們將繼續指導各地殘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手段,動態掌握需要幫扶殘疾人家庭情況,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做到殘疾人致貧返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表示。

拓寬致富道路

清晨7時許,51歲的鄧邦萬來到新家附近的貴州駿華鞋業有限公司,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鄧邦萬是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官店鎮黃桃村人。25年前,他在遵義一家石粉廠務工時,右腳不幸受傷落下殘疾。此後,他回到老家以務農為生,辛苦一年的收成僅夠一家人糊口。

轉機出現在2017年。鄧邦萬和家人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習水縣東皇街道綠洲社區分得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並在社區幹部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如今,鄧邦萬和妻子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有4500多元。“我們現在吃穿不愁!”説起如今的好日子,鄧邦萬很是感慨。

殘疾人家庭産業發展薄弱和就業增收困難是影響殘疾人穩定脫貧的重要因素。繼續抓好殘疾人的産業扶持和就業增收,是幫助他們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廣西殘聯聯合自治區財政廳安排自治區財政資金3900萬元,計劃精準幫扶1.56萬名殘疾人通過發展生産或就業實現增收。

湖北部分地區探索設置“防貧創業基金”,按照每人2萬元的標準,扶持有創業意願和産業發展潛力的殘疾人創業。創業基金3年內無息、無抵押、無擔保。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如今,來自遠方的溫暖與支持並未因脫貧摘帽而消失。

天津利用對口支援專項資金,針對受援地殘疾人就業困難的現狀,開展盲人按摩等殘疾人技能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發展能力。

北京立足受援地資源和産業特點,建立扶貧産業基地、扶貧車間、扶貧示範園26個。

北京市殘聯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當前殘疾人東西部幫扶協作工作已進入發展新階段,我們要繼承發揚過往的好經驗、好做法,持續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開創新時代殘疾人東西部幫扶協作工作新局面。

保障特殊需求

據統計,全國持證殘疾人中,農村殘疾人佔79%。然而,農村地區康復、特教、托養、無障礙等殘疾人服務資源嚴重不足,專業服務人員匱乏,困難殘疾人的家庭生活質量亟待提高。

當前,一些重度殘疾人的托養照護需求迫切,有些殘疾人家庭甚至存在“脫了貧,也解不了困”的問題。

為此,江蘇依託公辦托養服務機構和“殘疾人之家”等現有托養服務設施,整合社會托養服務資源,廣泛開展寄宿制托養、日間照料和居家托養服務,不斷提高托養服務質量,全省2021年新增16-59周歲無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1萬人。

此外,家庭無障礙環境改造、提高康復工作水平等也成為各地改善殘疾人生活環境的突破口。

福建給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提供每戶最高不超過4200元的無障礙環境改造補貼,並鼓勵市、縣(區)結合地方實際擴大實施對象、增加補貼項目、提高補貼標準。上海定期組織受援地雲南的康復醫生和教師等骨幹人員來滬進修,提升雲南殘疾人康復工作水平。

“目前,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家庭無障礙環境改造、基本康復服務等方面仍是農村殘疾人工作的短板弱項,應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周長奎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