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起飛,天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飛天現場直擊

2021-04-29 21: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南文昌4月29日電 題:起飛,天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飛天現場直擊

李國利、黃國暢、屠海超

蒼茫的大海,密布的烏雲,劍指蒼穹的長征火箭……

4月29日,海南文昌。中國航天迎來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時刻——天和核心艙發射。

這也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

8時稍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

此時,海風輕拂椰林,高大挺拔的發射塔架巍然矗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進入發射倒計時。

最大直徑4.2米,發射重量22.5噸,天和核心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航天器,也是空間站的主控艙段,主要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動力性、載人環境進行控制。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

10時53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廖國瑞發出倒計時口令。

在氮氣氣源庫工作的技術人員黃騰達和同事們,把設備切換成遠程控制模式,開始撤離工作崗位。餘下的工作,將由遠在數公里之外的工作人員接手。

高度信息化、自動化,是天和核心艙發射的特點之一。

為了這一天,中國航天走過了29年——

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各號注意,15分鐘準備!”

11時08分,01指揮員的倒計時口令再次發出。

被稱為“金手指”的程子平在測發大廳內密切注視著電腦屏幕前的數據狀態變化。他的職責是為長征五號B發射按下點火按鈕,送天和核心艙出征。

承壓、連續、堅守,面對多箭多裝備同時在場測試,關鍵環節多、危險操作多、工作安排緊的情況,發射場科技人員大力強化質量控制管理和科技創新,這是這座年輕航天發射場的鮮明特徵。

為了這一天,文昌航天發射場走過了14年——

2007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在海南文昌建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一批西昌航天人走出大涼山,千里輾轉奔赴海南。

從長七、長五首飛到天舟升空,從長五遙二失利後的沉寂,到長五遙三復飛、長五B首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嫦娥五號發射……伴隨著一枚枚火箭騰飛,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能力已經全面形成,拉開了二期和後續職能拓展和能力提升的序幕,為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奠定堅實基礎。

“各號注意,5分鐘準備!”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

扶持火箭的擺桿徐徐打開,發射塔架上與火箭相連的各系統設備自動脫落。

指控大樓、觀景平臺、測控點號……人們屏住呼吸,或遠眺火箭,或緊盯屏幕,原本熱鬧的發射場安靜下來。

“10、9……3、2、1,點火!”11時2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拖曳著耀眼的尾焰拔地而起。

“火箭飛行正常!”“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指控大廳內,火箭飛行數據從各測控點實時接力奔涌而至。

約174秒,整流罩分離。

約494秒後,艙箭成功分離。

12時36分,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在熱情地鼓掌、握手、擁抱、歡呼,還有人眼含淚花。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東方紅一號開啟太空時代,到今天空間站太空開建,中國航天再次踏上了新“長征”。

“按規劃,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在軌飛行可達10年以上,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

站在指控大樓遠眺,火箭騰空後的發射塔架依舊佇立海濱,發射場工作人員開始了發射後維護工作。

此時此刻,執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將從這裡起飛,飛赴太空與天和相約。

此時此刻,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載人飛船及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正在千里之外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再過一段時間,他們也將從那裏起飛,飛赴太空與天和相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