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推進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

2021-05-09 10:52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外環綠帶為骨架,提升改造新建公園綠地,並銜接“五個新城”
上海推進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

今年“五一”假期,家住新涇家苑的老宋夫婦並沒有離開上海去旅遊,卻頻頻在朋友圈曬出令人驚嘆的美景。更讓他們意外的是,這些美景居然就在“家門口”——長寧區外環林帶生態綠道。

時下,這條全長6.25公里的綠道處處生機盎然。月季、山桃草、紫嬌花、西洋濱菊、柳葉馬鞭草、菖蒲等正值最佳觀賞期,白、黃、粉、紫四種顏色搭配綠油油的喬灌木底色,再點綴以小橋流水、草坡石墻,“編織”出絲毫不遜於大型城市公園的風景。

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市民收穫和老宋夫婦一樣的幸福感。

上海正在推進環城生態公園帶的規劃建設,外環綠帶及周邊的一大批生態空間將對標城市公園進行提升改造,加上一批新打造的公園綠地,形成一個結構緊密的200多平方公里生態網絡空間,為市民提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城市新發展格局築牢綠色基底。

外環綠帶轉型,增加休閒遊憩功能

外環綠帶是20世紀90年代啟動的重大生態項目,如今,這條平均寬度超過100米,已建成4000多公頃的綠色“項鏈”基本和外環線重合,在城市和郊區間的柔性緩衝帶,履行著生態隔離防護的重要使命。

然而,隨著外環線兩側居住區的日益密集,居民對這條“項鏈”的休閒遊憩功能有了越來越強烈的期許。

對標國內外先進經驗,將綠帶升級為公園帶,是“一舉兩得”的好出路。大倫敦綠帶、四川成都“公園城市示範區”都是通過建設一批大型公園,形成最大寬度不小于10公里的生態空間,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外圍則規劃了寬度200米到1000米的環城綠色休閒遊憩環,串起13座公園。

根據初步方案,上海環城生態公園帶也將在“園”字上做文章,以外環綠帶為骨架,向內連接10片楔形綠地,向外連接17條生態間隔帶,並銜接新建的“五個新城”,形成“一大環+五小環”的環城生態公園帶體系。

正是因為要在“園”字上做文章,上海多個區的綠化市容部門已經早早介入相關項目的規劃設計。

“按照建設公園的標準,圍繞外環全線新建或升級改造一批生態空間,其規模和難度前所未有,足見上海加快建設‘公園城市’的決心。”閔行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吳培紅表示,閔行區環城生態公園帶也將由“環上”(外環綠帶閔行段)、“環內”(吳中路楔形綠地)和“環外”(吳淞江生態間隔帶和黃浦江生態間隔帶)三大區域組成。

滿足多樣需求,對標公園改造升級

去年9月21日,上海唯一一家坐落于公園內的婚姻登記中心在閔行文化公園啟用。

這座公園是上海高標準打造環城生態公園帶的一個縮影。合理配置生態綠化、文化體育、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是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

但這樣的水準還不夠完美。吳培紅表示,以閔行文化公園為代表的閔行區“環上” 5座公園和7片綠地,將在“十四五”期間繼續改造提升,打造“環上”公園群,並實施“綠化、彩化、珍貴化、效益化”等“四化”提升,建成閔行外環“彩帶”。

在環城生態公園帶(長寧段),即長寧區外環林帶及虹橋體育公園,各項便民服務設施的改造提升也從未止步。

長寧區外環林帶從規劃早期就定位為“平賽結合”的多功能步道,滿足市民散步、慢跑、騎行甚至專業賽事等各種需求。

在這裡,每100米設有一根燈桿,具備照明、提供無線網絡、安全監控、電子屏幕顯示便民信息等多種功能。此外,還有2個提供急救、充電等服務的驛站,四台食品自動販賣機,以及每隔1000米設置的一座公廁。今年,還將陸續增設3個驛站,添加黨史教育、志願者服務、體育健身等功能。

和傳統的綠帶建設養護不同,長寧區外環林帶在“彩化”上下了苦功夫,140多種花草樹木讓沿線四季有景:春季主打粉白色系;夏季主打藍紫色系;秋季色彩斑斕;冬季有梅花在寒風中綻放驚喜。

同時,長寧區外環林帶也成了眾多鄉土植物施展拳腳的舞臺。池杉、銀杏、烏桕、櫸樹、苦楝等樹木的大量種植,最大限度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生態基底,也為將來城市綠化大面積推廣應用這些樹種積累了寶貴經驗。

“家門口”怎麼建,周邊居民説了算

高品質的公園綠地,與其為鄰的人們既是享受者,也是“建設者”。尤其是“家門口”的公園綠地,離不開居民的支持配合。

時下,莘莊梅園70多個品種的月季正值盛花期。在“市民園長”張薇薇看來,這一美景的背後凝結了周邊居民的智慧——前幾年月季展,公園都徵集居民意見,讓他們選擇喜愛的月季品種,來年給它們更多展示空間。

於是,緋扇、粉扇、龍沙寶石、果汁陽臺、瑞典女王等月季逐漸成為“社區紅人”,從公園走向居民家中的窗陽臺和花園。

在閔行文化公園的湖畔,一塊石頭也飽含人民群眾參與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的熱情。“真沒想到自己的名字居然能刻上去,太榮幸了!”鞠小林、付靜焱、周進三位七寶居民提交的“文心湖”在公園景觀湖的徵名活動中通過評選被採用,作為感謝和尊重,他們三人的名字留在了湖畔的石頭上。

家門口的公園綠地,讓居民説了算,長寧區外環林帶內一片3000多平方米的“迷宮密林”廣場是一個生動的詮釋。

這裡原本是一處綠化廢棄物堆場,考慮到附近兩個小區的居民缺乏寬敞的遊憩空間,又毗鄰全市最大的租賃住房——虹橋機場東片區租賃住房項目工地,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後,改造成了他們的“後花園”。

讓人倍感溫馨的是,這座“後花園”專門為一棵小樹讓了路。設計師聽取居民“不要破壞原生態”的要求,圍繞小樹建造了一個藝術架構和一個小平臺,將其套在中央,而非粗暴地移走它,“希望它能夠感受到居民們的愛,將來枝繁葉茂,為大家擋風遮雨”。

“既然叫環城生態公園帶,除了能否夠得上公園水準,居民最關心的還有前往遊憩的便捷度。”長寧區綠化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程瓏表示,在與規劃建設同步的調研中發現,許多居民希望環城生態公園帶能夠承擔類似通道、走廊的功能,不僅能串聯公園綠地,還能串聯一些具有其他功能的區域,比如文化體育設施、商場等。

為此,長寧區外環林帶專門建設了一座北翟路上行天橋和一條天山西路下行隧道,從而貫通北翟路及天山西路兩條縱向大型市政要道。外環林帶還與蘇州河長寧段11.2公里慢行系統相銜接,串聯起臨空音樂公園、臨空滑板公園、虹橋體育公園等文體設施,市民可以從長寧的蘇州河東段起,一直暢遊至虹橋臨空區域。(記者 陳璽撼)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