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1-06-11 11:01 來源: 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京政辦發〔2021〕9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産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2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建議要求和體育産業發展實際,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全民健身、體育賽事、體育消費發展,促進體育與文化、旅遊、科技、教育等領域融合發展,全面提高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實現體育産業規模和質量雙提升,助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

二、提升全民健身新品質

(一)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口比例。引導市民樹立大健康理念,養成主動健身習慣。促進體育與健康、體育與教育融合發展,健全健身服務體系,完善全民健身示範項目。到2035年,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比例超過55%。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開展國民體質監測,鼓勵將體質監測項目納入健康體檢範圍。(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老齡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殘聯、各區政府)(本實施意見責任單位中的各區政府,均包括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不再單獨列出)

(二)增加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實施《北京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18年—2035年)》《關於進一步加強群眾身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挖掘供地潛力,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城市“金角銀邊”和符合條件的公園綠地等,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到2035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平方米。持續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面向社會開放。(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園林綠化局、市教委、各區政府)

(三)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推進全民健身賽事品牌化發展。探索多元化辦賽機制,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運動會”,進一步豐富全民健身賽事內容。創新全民健身賽事組織體制和評價激勵機制,提高群眾參與積極性。以足球、籃球、排球、冰雪等運動項目為重點,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以游泳、田徑等項目為試點,將教育部門主辦的符合要求的賽事納入運動員技術等級評定體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教委、各區政府)

(四)促進全民健身體醫深度融合。積極推行全民健身指南,打造運動與健康管理産業鏈。鼓勵體育與醫療機構建立體醫融合協同創新發展機制,支持體醫融合實驗室、運動康復醫院和健康促進服務中心等機構發展,引導建設若干體醫融合實踐示範項目。(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五)優化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推進建設市級“全民健身服務雲”平臺,提升場館預定、運動分析、賽事參與、健身指導等綜合服務水平。鼓勵市場開發以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為支撐的智慧“雲健身”産品和服務,促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三、推動體育賽事新發展

(六)打造和引進頂級國際品牌體育賽事。大力提升中國網球公開賽、北京馬拉松等具有知識産權品牌體育賽事的國際影響力。支持北京國際雪聯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盃、KHL冰球聯賽等高水平國際體育賽事在京舉辦。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及高水平職業俱樂部合作,鼓勵引進國際頂級商業體育賽事,助力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市委宣傳部、市政府外辦)

(七)提升北京職業賽事影響力。支持北京體育職業俱樂部建設與發展,保持競技水平全國領先。鼓勵職業俱樂部市場開發,加快構建職業賽事全産業鏈。創新賽事文化,提升職業聯賽品質,打造北京“金牌球市”。(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

(八)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完善體育賽事體系,支持體育賽事與文化娛樂深度結合,推進體育競賽表演業創新發展。鼓勵體育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舉辦電子競技比賽活動。提高青少年和校園體育賽事影響力。(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各區政府)

(九)加快培育體育賽事經紀服務能力。堅持立足北京,統籌國內外市場,加快培育發展體育經紀服務業。打造和引進高端體育專業服務機構,提高國際化專業化水平,加強體育賽事資源的引進與輸出。發揮京津冀體育産業資源交易平臺作用,促進體育資源流通。(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政府外辦、市公安局、市國資委)

四、促進體育消費新增長

(十)培育多樣化體育消費市場。增加體育服務消費供給,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建設一批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和特色小鎮,發揮體育産業示範基地引領作用,推進體育服務綜合體發展。拓展馬術、擊劍等精品體育運動項目發展空間,釋放體育消費潛力,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鼓勵發展賽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運動項目。調整完善體育彩票消費結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水務局、各區政府)

(十一)支持開展體育消費特色活動。加強體育與文化娛樂、購物觀光等業態結合,激發體育消費活力。聚集體育資源,將“8·8北京體育消費節”打造成國內知名品牌。培育體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等時尚消費,引領體育消費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十二)擴大體育文化消費。開發奧運遺産資源,增加體育文化消費供給,推動體育與文化産業融合發展。支持舉辦高水平體育類展會(交易會)。支持各區將體育文化消費納入文化消費計劃,鼓勵市民參與體育文化創意體驗,參與體育影視、動漫、競賽表演等消費活動。(責任單位:北京奧促中心、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各區政府)

(十三)促進體旅融合消費。堅持體旅融合,發展體育旅遊項目,拓展體育旅遊産業鏈。打造一批國家級、市級體育旅遊精品線路,鼓勵旅行社設計開發更多體育旅遊産品。支持旅遊景區融入體育元素,完善設施,優化服務。協同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十四)引導冰雪運動消費。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精神及北京市相關實施意見要求,加大冰雪運動場地設施供給。打造冰雪運動品牌賽事活動,建立青少年冰雪U系列賽事體系,廣泛開展校園冰雪賽事。堅持辦好“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以賽事和活動促進冰雪運動消費。(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殘聯、各區政府)

(十五)發展夜間體育消費。鼓勵在熱點商圈、地標場所舉辦夜間體育賽事活動,引導體育場館延長開放時間,鼓勵開展各類夜間全民健身活動,打造培育“夜尚京動”系列體育賽事和健身品牌。(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公安局、各區政府)

五、推動高科技體育領域新應用

(十六)推進體育賽事中的高科技應用。拓展新場景應用,以數字化賦能體育産業發展。促進體育與傳媒融合,推進5G、8K、VR等技術在體育賽事中應用。推進體育大數據中心及應用平臺建設,支持開發線上産品和服務,支持直播、短視頻、遊戲等在線體育産品創作與生産,打造數字體育産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委宣傳部、相關區政府)

(十七)積極發展智慧體育製造業。推動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體育製造領域應用,發展高端智慧體育用品製造業,打造智慧體育産業集群。鼓勵高科技冰雪運動裝備研發,打造冰雪智慧運動裝備一體化産業鏈。(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區政府)

(十八)引導體育場館智慧升級。推動體育場館智慧化升級,鼓勵建設智慧體育場館,推出一批體育特色鮮明、服務功能完善的綜合體項目。鼓勵冰雪場館提質升級。創新體育培訓業態及商業模式,鼓勵發展一批智慧健身俱樂部和優質體育科技服務品牌。(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區政府)

六、深化“放管服”改革

(十九)優化體育市場環境。認真落實《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強化服務意識,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消除體育市場準入障礙。積極推行“一網通辦”,提升服務水平。加強體育企業信用信息建設與應用,完善體育市場規範標準,推行告知承諾制度。完善消費評價制度,引導市場良性發展。做好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管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民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各區政府)

(二十)完善體育賽事管理服務。落實體育賽事審批制度改革和全國體育場館安保等級評價制度及標準,完善辦賽指南和服務規範。對需要審批的賽事加強管理服務集成,實行“一站式”辦理。對不需要審批的賽事抓好事中事後監管,做好賽事服務。(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公安局)

(二十一)深化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推動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場館資源。支持職業體育俱樂部主場場館改革。引進和培育專業體育場館運營機構,提高公共體育場館運營效率。完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鼓勵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各區政府)

(二十二)鼓勵各級體育協會實體化發展。推動各級各類體育協會加強實體化建設,激發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推動規範運行和健康有序發展。完善體育社會組織服務事項清單,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扶持壯大基層及作用突出的體育協會組織。支持各類體育協會採用冠名、贊助、特許經營等方式開發無形資産。(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二十三)支持體育企業創新發展。建立體育産業創新培育機制,引導有條件的區在機制創新、特色培育、融合發展、金融支持等方面先行先試。著力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突出的領軍體育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主動融入“兩區”建設與發展,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推進體育企業創新發展。(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各區政府)

七、強化政策保障

(二十四)嚴格落實稅費政策。嚴格執行國家和北京市各項涉企減稅降費政策。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體育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提供體育服務的非營利社會組織,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體育企業,可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産和土地,可按規定享受有關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鼓勵通過談判協商、參與市場化交易等方式,確定體育場館及健身休閒設施使用水、電、氣、熱的價格。滑雪等運動場所用水嚴格執行定額管理政策。(責任單位:北京市稅務局、市水務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二十五)加大財政金融支持。鼓勵完善基層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符合條件的社會新建體育場館設施進行事後補貼。完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目錄和標準,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進一步發揮體育彩票公益金作用,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鼓勵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活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體育企業應收賬款、知識産權等質押貸款創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範圍。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發行社會領域産業專項債券或上市融資。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體育相關保險産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人行營業管理部、市金融監管局、北京銀保監局、市體育局、各區政府)

(二十六)切實保障體育用地。嚴格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標準,新建居住小區要按照有關要求和規定配建社區健身設施。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産、土地發展體育産業,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支持以租賃方式供地,倡導複合用地模式。(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園林綠化局、市體育局、各區政府)

(二十七)健全體育産業人才支撐體系。鼓勵市屬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體育産業相關專業,積極對接市場需求,多層次培養專業人才。加大冰雪運動及健身休閒行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大體育商業領軍人才引進力度。完善體育行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開展體育行業職業資格鑒定。(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人才工作局、市體育局)

(二十八)保障體育賽事活動公共衛生和運營安全。嚴格執行國家及北京市有關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市場主體應依法承擔安全主體責任,做好運營過程中公共衛生防控預案、公共安全與應急預案等,注重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屬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確保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與運營安全。(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二十九)強化促進體育産業發展責任落實。發揮北京市體育産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對本實施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督促。各有關部門要強化責任落實,從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共同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各區應將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強化政策銜接,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落地。市統計局要不斷健全體育産業統計監測機制,建立體育産業數據定期發佈制度。(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統計局、各區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6月10日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