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為建設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支撐

2021-06-15 07:3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十一點三年
為建設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支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意味著什麼?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意義?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哪些努力?記者採訪了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和專家。

教育優先,進一步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水平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社會總人口中處於勞動年齡範圍內(目前為16—59歲)的人口人均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不包括各種非學歷培訓)的年數,是反映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綜合指標。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對一個國家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對國家的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在‘十四五’末期,國家力爭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意味著2025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達到高中二年級以上的教育程度,這對於建設現代化國家、建設教育強國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歷史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終身教育不斷發展,學習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有力提高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水平。從國際視角來看,我國15—24歲青年人口受教育水平具有後發優勢。近年來,新增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的顯著提升,使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與一些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但由於勞動年齡人口存量大,整體上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認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約束性指標,充分體現了對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高度重視。

“這一指標一方面是對我國人力資源發展變化趨勢的客觀反映,另一方面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信息與數據統計研究所所長馬曉強説,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行業、産業前沿知識和技術進展都對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提供更為堅實的人力基礎。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堅持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並重、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並舉,確保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目標的實現。

提質擴容,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

“學校真好!”甘肅省康樂縣楊家溝小學學生王雅婷很喜歡上學。3年前,她曾一度輟學;在康樂縣控輟保學“勸返小分隊”的努力下,重新回到學校讀書。

去年夏天,畢業于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的潘吉金在高考中取得了滿意的成績。收到喜報,潘吉金的家人激動地説:“我們家終於出了第一個大學生!”

“十三五”以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5.2%,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1.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4.4%。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實現到202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3年的目標,需要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其中,義務教育普及鞏固是基礎,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是關鍵。

馬曉強認為,應當在“提升增量”上下功夫,“底線是持續做好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切實保障所有適齡人口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主線是進一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點是穩步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

“當前,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基數在9億人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的主要牽動力在於面向青年人的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進一步普及。”張力説。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的目標。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實施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改善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鞏固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成果,建立健全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向優質均衡邁進。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探索建立激勵機制,推動初中畢業未升學學生和從業人員完成高中階段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

提高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對此,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是要進一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二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三是要著力促進教育公平。

“明顯存在薄弱環節的地區要更加重視教育優先發展、加大人力資本投入,針對困難群體提高受教育程度,依法負起保基本、強弱項、補短板、兜底線的主責。同時,還可以調動社會各方支援幫扶的積極性。”張力建議。

終身學習,進一步提高存量勞動者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

“感謝學院的培養和引導,使我成為應用農業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先行者。”經過3年學習,拿到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畢業證書那天,北京順義區種糧大戶薛新穎激動地説。參加學院的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工程,讓她受益匪淺。

為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在提高新增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存量勞動者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專家認為,今後要通過完善各種制度、政策和措施,努力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鼓勵大家在學習和就業過程中不斷接受繼續教育。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下一步,要加快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在終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鼓勵從業人員參與學歷繼續教育。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存量勞動者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馬曉強建議,創新各層次各類型成人學歷繼續教育模式,採用購買教育服務、在線教育、建立學分銀行等手段,加快教育供給側改革;同時,推進校企合作、産教融合,鼓勵從業人員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選才用才需要。

“展望未來,把基礎教育支柱打牢,搭建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相互融合協調的資源平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將為每個人創造更多可能性。”張力表示。

在教育普及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質量。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認為,要把握好規模、結構和質量的關係,培養更多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各類人才。要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健全産教融合發展機制,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比重,壯大實體經濟的技術技能人才根基;推動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堅持總量調節和結構調整並重,優化區域高等教育資源佈局,加快理工農醫類緊缺人才培養。(記者 吳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