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2021-07-22 17:33 來源: 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京政辦發〔2021〕12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7月8日

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

醫藥健康産業是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方向,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後,本市醫藥健康産業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已形成良好發展態勢,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醫藥健康産業爆髮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更高臺階,特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戰略部署,以推動“兩區”建設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為契機,推進生命科學前沿技術創新突破,實現創新研發全面提速,加快京津冀醫藥健康産業協同發展,以改革破解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藥産業創新高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依託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新型研發機構等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發揮在京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在生命科學前沿研究方面産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突破。

堅持協同轉化。推動原創成果與技術向産業轉化,加速臨床與産業深度融合,促進産學研醫緊密協同,能力水平同步提升。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當前産業發展空間、人才等突出問題,結合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需求,精準施策,補齊短板,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通制約發展的痛點堵點。

突出交叉融合新業態。大力推動醫藥健康産業與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領域融合發展,提升研發效率,加速培育形成新一輪産業增長點。

(三)發展目標

2023年,北京醫藥健康産業創新發展繼續保持國內領先,醫藥健康工業和服務業總營業收入突破3000億元(不包括新冠疫苗特定條件下增量),産業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面提升,基本實現國際化高水平集群式發展。

在前沿方面,生命科學領域引進培育多層次創新人才不少於1萬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強化,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形成北京生物技術創新特色長板。

在臨床方面,建成20個左右“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研究型病房,建設1-2傢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研究型醫院,推動北京臨床研究能力和效率顯著提升。

在産業方面,固定資産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年銷售超100億企業達6家,培育2-3家數字醫療標桿企業,新增上市企業25家,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提交上市申請達到90個,數量保持國內領先。

在産業生態方面,新增可上市的工業用地不少於3000畝,新增樓宇空間不少於300萬平方米,形成創新要素互動融合的良好産業生態。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原始創新策源能力

1.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組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進生物醫藥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等在京科研資源,有效支撐國家重大戰略科技任務實施。(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才工作局,海淀區政府,昌平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2.推動生物技術創新突破。支持生命科學領域前沿關鍵技術研究,在核酸和蛋白質檢測、基因編輯、新型細胞治療、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基礎核心技術領域,産生重要的技術突破和具有國際引領性的原創發現,推動疑難、罕見疾病的精準診斷和突破性治療。支持開展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提升在認知原理解析方面的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在類腦芯片、腦機接口技術上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腦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3.建立生物安全創新技術體系。重點聚焦新發突發傳染病,開展傳染病預判、溯源監測等前沿技術攻關,在重大生物危險感知、傳播風險評估、疫情預警預測等理論和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實時預警、精準溯源、前瞻預測的技術能力。支持縮短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進程的創新型新技術,突破新型疫苗研發關鍵技術,在應對生物威脅的醫學防禦、應急處置等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和創新性技術儲備。(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衛生健康委,海淀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二)推動臨床溢出效應顯現

4.深化改革激發醫療機構科技創新活力。深化分類管理改革,引導和支持部分市屬醫院向研究型醫院發展,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科室及人員管理制度和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賦予科研人員自主權,落實橫向經費使用自主權。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將科技創新績效評價結果與人員薪酬分配、高級職務評聘的推薦和中層幹部任職考評等挂鉤。市屬醫院績效評價中科技創新相關指標權重增加到20%。支持醫院拓寬籌資渠道,通過社會捐贈等多元投入方式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建設1-2傢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研究型醫院。(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昌平區政府,大興區政府)

5.持續提升臨床研究與轉化能力。落實《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及其創新團隊對其持有的研究成果可通過權屬改革、專利交易、許可或作價投資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轉化和回報增值,形成穩定多元的激勵機制。建成20個左右研究型病房及5-10家醫研企協同創新基地,推動示範性研究型病房臨床試驗能力提升,為生物醫藥企業創新品種研發做好重要支撐,實現本市牽頭國際和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數量國內領先。支持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單位開展改寫國內外指南等高水平臨床研究和醫工協同創新産品研發,啟動建立心腦血管、腫瘤等領域百萬人群隊列,力爭産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成果不少於10項。(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藥品監管局)

6.全面提升産業發展支撐能力。加快推進醫院間和區域內的倫理審查結果互認,實現全市倫理互認機構超過40家。加強受試者招募管理併合理確定試驗項目和受試者補償的費用。進一步優化醫療衛生機構臨床試驗內部審批流程,示範性研究型病房承接創新品種的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時間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符合要求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時間縮短至平均2個月。試點推動電子知情、電子支付等信息技術在臨床試驗中的應用,探索制定全市統一的臨床試驗合同標準模板,完善臨床試驗商業保險補償等支撐機制。(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藥品監管局,市醫療保障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金融監管局)

7.促進健康信息資源共享開發利用。加快北京健康雲建設,推進“1+N+1”互聯網醫院綜合平臺建設,推動健康檔案、部分疾病電子病歷、影像參數的數據標準化和科研電子病歷系統建設,建立健全臨床數據信息開放、共享的常態化機制,初步實現數據資源化。(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三)推動産業國際化高質量發展

8.培育和促進企業梯隊式發展。培育原創技術企業,支持知名科學家在京創辦具有原創技術的初創企業20家,加快原創技術的轉化和落地。支持具有高增值能力、高成長性企業跨越式發展,新增上市企業25家。做大行業領軍企業,支持企業通過帶頭創新、並購重組、全球佈局等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培育年銷售規模50億元以上企業15家、100億元以上企業6家。(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藥品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9.推動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與孵化器建設。利用人工智慧與雲計算技術、大數據和高性能計算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和發展新藥研發加速平臺,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與成功率。加快建成十萬升生物藥研發與生産代工(CDMO/CMO)平臺。持續推進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藥物製劑、醫療器械檢測驗證等第三方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建設國家動物模型技術創新中心。支持和引進國際化專業機構和團隊,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集中區域佈局建設差異化、特色化的專業孵化器,大力引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專業加速器在京落地,與第三方研發和生産服務平臺形成聯動,協同佈局。(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10.持續推進創新藥發展和加快醫療器械産業技術創新。支持具有全球專利的新靶點、新機制、新結構、新技術等創新藥的研發,推動創新藥提交上市申請達到15個。重點支持醫用機器人、高端植入耗材等特色醫療器械産業快速發展,推動創新醫療器械提交上市申請達到75個。加快醫療設備和精密科學儀器的技術攻關,支持符合醫用標準、性能穩定、精密度高的醫療器械的關鍵材料、核心部件與元器件等技術突破和産業應用。建立研發、臨床、審批、産業化緊密銜接的服務機制,推動創新品種和技術優先轉化。(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藥品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11.加快佈局培育數字醫療新業態。圍繞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支持數字醫療産品研發,培育數字診療新業態。支持人工智慧賦能醫療設備升級改造、輔助診斷,推動AI醫療産業快速發展。加快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建設和廣泛落地,試點建設1-2家智慧醫院,鼓勵數字醫療産品在應用場景內先行先試。培育2-3家數字醫療標桿企業。(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療保障局,市藥品監管局,海淀區政府)

12.強化疫苗産業技術創新和生産體系建設。加快引進和佈局mRNA等新型疫苗技術平臺,持續推進重組疫苗、多價聯合疫苗以及新型佐劑等技術創新,實現在京産業化。建立北京疫苗檢測中心,提升疫苗批簽發服務能力。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可滿足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生産體系,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疫苗産業集群。(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藥品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13.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與傳承發展。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疑難疾病和慢性病等領域,支持中醫藥開展臨床研究和中藥新藥的創新研發及産業化應用。支持中醫藥企業與北京名老中醫、中醫藥研究機構、中醫醫療機構共同開展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製劑的研究和應用。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多學科交叉的技術,結合中醫自身技術方法,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機理研究,形成重大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探索研究中醫診療的數字化、定量化,為提升中醫臨床治療水平提供支撐。支持鼓勵醫療機構與中醫藥企業合作,推進院內製劑向新藥轉化。建立臨床急需醫療機構中藥製劑評估機制,推薦適宜調劑使用的品種。(責任單位:市中醫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藥品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14.利用全球資源推進産業國際化發展。依託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和大興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海淀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引進跨國公司及新興領域企業在京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引進能夠提供專利申報、註冊、法務等服務的國際仲介服務機構及國際檢測認證機構,構建國際化産業服務體系。推動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等大科學裝置開放使用,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吸引全球科學家和研究機構來京開展創新合作。支持企業開展創新品種國際註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與跨國公司開展技術授權和産品開發等商業合作。依託中關村論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論壇。(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藥品監管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懷柔區政府)

(四)完善産業發展生態

15.強化空間資源配置。加強全市醫藥健康工業用地開發和供給,新增不少於3000畝可上市的工業用地供給,探索“先租後讓”供地模式。優化和盤活産業存量空間,三年為醫藥産業企業新增300萬平方米樓宇空間保障。加快醫療器械、細胞與基因治療等7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規劃新建診斷試劑、核酸藥物等18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16.加強短缺專業人才引進。實施醫藥健康人才引進專項計劃,加大對戰略科學家、首席醫學官、企業創始團隊、優秀青年人才以及AI醫療等“10+1”類緊缺人才的引進,按照人才需求從住房、簽證、職稱以及就醫等方面量身定制政策服務“套餐”,並依據相關政策保障其子女入學。建立人才引進兌現機制,加強對新建生産基地、産品獲批臨床和上市、IPO上市等企業給予人才引進獎勵。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對臨床研究、人工智慧、藥物製劑等産業急需人才,實施校企聯合培養,鼓勵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醫師到企業任職,探索人才“多點兼職”方式。(責任單位:市人才工作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淀區政府,大興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17.大力支持創新産品應用推廣。在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下建立推動創新産品入院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加速創新醫療器械臨床應用,推動形成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産品收費模式。開展針對創新産品醫保支付的商業保險試點,拓展醫療市場支付能力。研究醫療器械唯一標識與醫用耗材採購、結算的對接,推動建立醫療器械營銷服務平臺,幫助企業開拓市場。(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療保障局,市藥品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監管局)

(五)加強重點區域功能佈局

18.激發北部創新引領新動能。發揮海淀區、昌平區對前沿技術突破和顛覆性技術創新項目的孵化作用,成為支撐産業持續強勁發展的引擎。支持探索設立早期種子投資專項基金,對符合産業發展方向、市場化基金失靈的早期項目進行合約式鎖定。海淀區重點加強源頭創新轉化服務和專業孵化器建設,超前規劃多領域交叉融合的專業加速器,建設數字醫療企業聚集區和産品的應用示範區。昌平區進一步優化生命科學園管理架構和運行機制,完成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三期規劃,加快産業供地和建設。(責任單位:海淀區政府,昌平區政府)

19.打造南部高端製造承載區。發揮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的空間優勢,積極承接北部及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打造優勢産業集群。針對重大落地項目或産業化項目,設立以政府股權、債權、貼息等投資方式為主的新型重大項目投資專項基金。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強對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的土地、空間保障,大興區做好臨空經濟區、生物醫藥基地擴區規劃和建設,完善區域産業承接要素,引進和承接100個以上市級産業化重點項目落地。(責任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大興區政府)

20.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瞄準醫藥健康産業鏈價值高端和上下游關鍵技術環節,實施“強鏈工程”,支持領軍企業在津、冀地區佈局和建設原料藥、加工製造等相關基礎設施,形成京津冀供應鏈産業集群,提升産業鏈協同水平。建立京津冀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加強區域協同,建設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的研發、生産、物流全鏈條儲備體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京津冀協同辦),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藥品監管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三、保障機制

(一)強化統籌協調

發揮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作用,固化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關機制做法,協同聯動加強服務。聚焦前沿技術、項目品種、人才、政策、投融資等信息,建立以問題為導向、動態展示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醫藥健康信息平臺”。引導海淀區、昌平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錯位發展,形成創新孵化到産業落地的有序銜接機制,分別建立“産、學、研、醫”深度融合的交流合作社區。

(二)細化責任分工

市有關部門、相關區政府要認真履行職責,結合實際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細化方案,將責任具體化、規範化、臺賬化。圍繞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時間節點和完成時限,建立動態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加強檢查評估,推動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三)爭取政策支持

落實已配套出臺的醫藥健康産業專項政策,做好實施效果評估,不斷優化完善,滿足不斷變化的新需求。加強與國家部委開展的行政審批服務創新試點相關政策對接,積極爭取人類遺傳資源服務站試點,醫療器械服務站試點,幹細胞、人工智慧醫療器械等創新産品監管創新試點相關政策支持。通過“兩區”建設推動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爭取更多先行先試、政策突破。

(四)做好資金保障

持續做好人才服務、重大項目落地、標準廠房建設以及創新醫療器械臨床應用的資金保障。加快實施重點區對轉化落地項目階段性的獎勵補貼政策。相關區同時加大對本區域醫藥健康産業的財政支持力度。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