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衛生健康委就分級診療制度與體系建設等答問

2021-07-23 19:56 來源: 衛生健康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年7月23日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時 間:2021年7月23日
  地 點:國家衛生健康委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佈廳
  主持人:胡強強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
  嘉 賓:郭燕紅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
      嚴華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
      鄔驚雷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俞新樂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宋樹立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

主持人 胡強強: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佈會。首先,向大家通報近期出臺的衛生健康有關政策文件情況。

一是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互認機構、項目的公示公開,便於群眾查詢了解。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在不影響疾病診療的前提下對已納入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體系的醫療機構出具的檢驗結果予以認可,不再進行重復檢查。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二是印發《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及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好“十四五”開局常態化疫情防控,重要政策信息,基層基礎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

三是發佈《洪澇災區預防性消毒指引(2021年)》。當前正值汛期,河南等地發生了洪澇災害,為做好相關工作,《指引》規定了預防性消毒處理原則,明確了公共活動區域、飲用水等各類消毒對象的消毒方法。為做好災後衛生防疫,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提供技術指南。

以上是近期情況通報。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醫藥衛生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促進中西醫協同發展,有利於提升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和可得性,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今天的發佈會將繼續以“中國共産黨為人民謀健康的100年”為主線,這也是“醫療服務惠民生”系列發佈會的第3場,我們將重點向大家介紹我國分級診療制度與體系建設,綜合醫院中西醫協同發展相關情況。

出席本次發佈會的嘉賓有: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女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嚴華國先生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先生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樂先生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女士

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

首先請郭燕紅女士介紹分級診療制度與體系建設,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開展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 郭燕紅: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就分級診療和綜合醫院的中醫藥工作作簡要介紹。首先,我先介紹分級診療制度的工作情況。

分級診療制度是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重要內容,是我們醫療服務體系、醫療服務模式和就醫秩序的一項基礎性、長遠性和系統性的制度。在“十三五”期間我們著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形成,推動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

我跟大家從三個方面介紹:

(一)加強頂層設計,逐步構建起較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一是強基層,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完善基層首診的相關制度基礎。我們建立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遠程醫療制度,加強社區醫院的建設,出臺了社區醫院基本標準,加強縣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同時健全對縣醫院的對口幫扶機制,能夠讓人民群眾就近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二是構建各級醫療機構之間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來推動健全雙向轉診和上下聯動的相關制度。我們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發展,制定了一些常見病種雙向轉診的原則和流程,以慢病為切入點對慢病的分級診療提出技術方案,同時還要完善與分級診療相關聯的一些政策制度,比如説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薪酬分配以及績效考核等,通過這些制度來推進各級醫療機構落實相關功能定位。三是建立新型的醫療服務模式,推動形成急慢分治的相關制度。我們推動實施日間手術,建立和實施了“五大中心”建設,就是聚焦影響人民群眾的一些重點疾病,像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以及重症孕産婦救治中心和危重兒童和新生兒的救治的中心,推動“五大中心”建設來整合各科室建立便捷流程以病人為中心。同時,發展居家醫療護理服務,推動康復醫療工作,不斷滿足急危重症與慢性病的醫療服務需求,形成急慢分治的格局。

(二)加強體系建設,推動分級診療制度落地見效。一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國家層面設置一批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代表著國家醫療技術的先進水平和技術前沿。同時與國家發改委一同開展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通過高水平醫院在部分病人流出較多的省份建立區域醫療中心,來補齊區域的優質醫療資源短板。二是規範醫聯體建設,推廣遠程醫療服務,深入開展城鄉醫院對口支援,特別是增強縣級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三是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支持中醫院牽頭組建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

(三)分級診療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建設和發展,基層首診有效推進,截至2020年底,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率從2015年的28.33%增加到2020年的75.46%,全國縣域內就診率已經達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長10個百分點。雙向轉診更加有序,特別是患者下轉的人次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率達到38.4%。急慢分治初見成效,我們日間手術試點病種已經達到120種,“五大中心”建設累計超過1.4萬個。上下聯動在不斷增強,我們各種模式醫聯體目前超過1.5萬個,為提供一體化、同質化的醫療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完善分級診療的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以醫聯體建設為重點構建整合型的分級診療的體系,為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

下面,我要再介紹一下綜合醫院中西醫協同發展的工作情況。

中西醫並重是我們國家基本醫療衛生工作的方針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印發文件,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的中藥工作,來推動中西醫的協同發展。應該説綜合醫院數量多、覆蓋面廣,在綜合醫院推進中醫藥工作為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文件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內容要點:一是支持。為中西醫協同發展創造條件,加強綜合醫院的中醫臨床科室建設和中醫藥人才培養,提高綜合醫院的中醫服務能力。二是協作。強化綜合醫院中醫類別醫師配備,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加強中西醫協同,積極探索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三是規範。加強對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的規範管理,規範中醫醫療行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和評價,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中西醫協同的醫療服務。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主持人 胡強強:

謝謝郭局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新社記者:

剛才聽了郭局介紹分級診療目前的階段性成效,但是長期以來似乎存在著一種有分級無分診的情況,請問這又折射出分級診療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國家層面會有哪些舉措?謝謝。

郭燕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確實是這樣,在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過程中,我們面臨的一些問題有待破解。有的問題是政策層面的,有的問題是長期要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有的問題是一些支撐體系的問題。總結起來,首先是分級診療服務體系與配套的政策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我們國家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而且是存在著區域分佈不均衡的問題。二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仍然是短板。這個服務能力需要長期的建設和加強,特別是人才隊伍建設。三是信息化的發展還不夠平衡、不夠充分,對分級診療的支撐作用還沒有充分地發揮。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下一步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首先,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在國家層面已經啟動了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同時,有部分省份病人轉出比較多,聚焦轉出病人轉出比較多的省份和病種,由高水平醫院進行人才、管理能力的輸出,在這些區域當中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在“十四五”期間,我們要統籌謀劃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這主要目的是減少人民群眾跨區域異地就醫,推動實現大病不出省。

第二,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縣醫院的能力建設,按照省市共建、網格佈局、均衡配置的原則,以省為單位進行統籌規劃,特別是要聚焦重點的病種和專科,能夠建成一批在省域內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同時以縣醫院綜合能力建設為重點,推動實現一般病能夠在市和縣的層面解決。

第三,大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的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的縣域醫共體建設,同時推進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的建設,多措並舉的促進醫療資源的有效下沉,來帶動基層能力的提升。還有對於一些脫貧地區的地方,我們持續發力,加強對這些地區的幫扶力度,推動實現日常的疾病能夠在基層解決。同時在綜合醫改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的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構建分級診療的格局提供有力保障。謝謝。

新華社記者:

請問宋書記,中日友好醫院是我們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作為國家級的中心,在分級診療方面需要發揮排頭兵的作用,為此中日友好醫院採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探索?謝謝。

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 宋樹立: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郭局長介紹了我們國家的分級診療的很多政策,這些政策都非常好,但是對於公立醫院來説就是要發揮排頭兵的作用,把政策落實下去。分級診療做的成功與不成功,主要還是在於優質資源發展的是不是充分、是不是均衡。優質醫療資源發展的越充分、越均衡,我們的分級診療就能夠做的越紮實、越到位。但是醫療資源的自然生長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時候互聯網技術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路徑,也給我們提供了新模式。它有利於加強優質資源的縱向流動,並且下沉到基層。中日友好醫院在這方面開展了一定探索,今年3月我們的互聯網醫院正式掛牌,我們按照國家佈局、基層需要、醫院優勢的原則深度開發與應用互聯網技術,加快推進分級診療。主要三方面措施:

一是建立一個協同網絡,讓優勢學科發揮更好的輻射作用。遠程醫療協作網絡具有廣覆蓋、全週期、新技術的特點。廣覆蓋就是指目前中日友好醫院的遠程醫療協作網和全國24個省級遠程醫療中心以及13個專科醫聯體進行連接。通過這些連接,已經連通了全國5400多家醫療機構,並且實現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覆蓋。全週期是指除了開展臨床診療外,還通過互聯網醫院打通了基層群眾的慢病管理、醫養結合、互聯網配送藥品到家等等的醫養康防藥全週期、各環節的服務。技術新是指在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中應用5G技術開展遠程術中會診,同時把超聲介入、術中快速冰凍病理診斷這樣一些新技術,基層難以自行開展的技術用於基層,近五年來累計為危重症患者遠程會診3萬多例、雙向轉診患者8000多例。

舉個例子,某個社區有一位67歲的孤寡老人,常年患冠心病,前一段時間感到憋悶,在社區治療有一段時間沒有好轉。社區醫生覺得他有加重趨勢,邀請中日友好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呼吸科專家聯合門診,呼吸專家通過互聯網醫院這個平臺,使用自主研發的“遠程數字智慧聽診器”進行檢查,做了準確的診斷,為患者開出處方,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互聯網復診,患者已經痊癒。這是一個實際例子。通過協作網,可以大大的提高基層群眾看病的便利性和提升治療效果。

二是培養一批人才隊伍,讓基層更好地承接分級診療任務。分級診療開展的好不好,關鍵是基層醫生要能夠承接得住。作為公立醫院來説,我們不是跑馬圈地,我們是要給基層培養一些不走的高質量的醫療人才。所以我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培訓,課堂教學要講精,在網上開放我們的專科醫師的規範化培訓課程,同時每年開設培訓班和各類學術交流活動200多場,近三年累計培訓的基層醫務人員超過600多萬人次。實踐教學要講活,我們的專家和基層首診醫師開展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教學查房,疑難病例的討論。通過臨床實踐,幫助基層醫生提升診療能力。我們還有人工智慧來加以輔助,研發人工智慧臨床決策輔助系統並應用於臨床。剛才説的智慧聽診器就是一個例子。通過這些人工智慧的輔助,為基層醫生提供臨床決策工具和遠程會診保障。

三是開展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為政策創新提供參考依據。“互聯網+醫療”是新生事物,不要説國內都在探索,國際上中國也是做的非常先進,非常前瞻的。所以有很多政策我們是需要邊實踐邊不斷完善,中日友好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相關政策研究論證,在“互聯網+醫療”執業準入、業務監管、5G衛生標準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實踐探索,使我院對“互聯網+醫療”的管理更加科學、規範、精準,也為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出臺作出了一定貢獻。

我們相信“互聯網+醫療”的應用,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大力的發展一定會有利於推動我們國家的分級診療。我一直還記得2019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説過這樣一句話“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成功之時”,我們為這一天的早日到來不斷地努力。

謝謝大家。

東方衛視記者:

之前關注到相關報道,上海是被評為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首批國家級示範城市,可以説上海這方面一直走在先行先試的行列中,請問上海在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的建設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與分享?謝謝。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鄔驚雷:

謝謝你的提問。分級診療在上海也是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當中。“十三五”以來,我們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患者的就診數量下沉也是比較明顯。目前,上海社區衛生服務門診量超過全市門診量1/3以上,成效是比較顯著的,特別是和家庭醫生簽約的居民在社區就診率近60%。從上海來講,我們主要有幾個方面去強化和推進分級診療工作。

一是優化三級的醫療服務體系。上海是直轄市,市區和街道社區,從三級診療的體系來講,我們主要的思路是“頂天、立地、強腰”。“頂天”就是使得市級醫院,它的目標是圍繞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以及跟亞洲和世界的先進水平上、臨床專科上,我們重點是加強158個臨床專科;“強腰”,上海有16個行政區,對區的醫療機構能力建設非常重要,我們建設43家區級醫院讓它成為區域性醫療中心,重點在“五大診療中心”上發揮作用,提高對於重症的搶救以及方便居民可及就醫;“立地”主要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個是全科,第二個我們疊加了兒科,市民也是非常需要,還有康復等等這一類的專科服務。現在上海市民一般步行15分鐘就能到達社區的健康醫療服務點,就是它的體系更加優化。

二是推進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全市組建55個區域醫聯體,主要推進網格化來覆蓋。從市衛健委角度來講,我們是從市級層面進行統籌,有專科醫院或者有綜合醫院優勢的專科來統領醫聯體。上海做的比較成熟的比如兒科,東西南北中五大醫聯體,中醫東西南北四大醫聯體,還有一些根據區域特點有新華的崇明醫聯體,等等不同形式的。

三是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非常重要。我剛剛提到在社區,佔上海整體門急診量1/3以上,全市家庭醫生數量超過6000名。對於他們水平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我們的簽約是“1+1+1”的醫療機構組合,以社區、家庭醫生為核心,簽一家區級醫院和一家市級醫院,上海有800多萬人口簽約,主要是重點人群,60歲以上人群和慢病患者。簽約後,他可以有很多優惠服務,比如説上級醫院的預留號源,每個月大概13.8萬個號源,優先讓社區醫生預約。另外,我們實施延伸處方,有些患者首診重要診斷在市區醫院,我們實現延伸處方,通過目錄管理,他在社區就可以開到市級醫院的藥,方便患者,延伸社區。此外,上海每年支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按照“有效簽約、有效服務、有效管理費用”原則進行考核。支付簽約服務費每年大概6億多元。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很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加大全科醫生培養,特別是這些醫生的職業發展、職稱晉陞、薪酬、進編落戶等機制,上海目前每萬常住人口擁有的全科醫生達到4名。同時,我們推進以醫聯體為單元的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這樣分級診療上下轉診比較通暢。我們通過上海健康信息網的建設,三級醫療網的信息現在是全部打通,實現了全市公立醫院不同層級的跨區跨層級的醫院之間44項檢驗項目的互聯互通互認。同時,互聯互通互認項目是基於醫療質量控制前提下實現的,並且項目逐步增加。

我們現在通過上海健康雲等服務平臺推動“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我們現在也在逐步的以區為單位的推進基於智慧互聯的分級診療服務,這樣更加延伸,特別是對遠郊地區這樣就更加方便。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了解到現在基層的中醫館、國醫堂很受老百姓歡迎,請問在分級診療體系和制度建設中如何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獨特優勢和作用?謝謝。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 嚴華國:

謝謝你對中醫藥的關心。中醫藥在基層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我們在分級診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主要做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的建設,方便群眾在家門口看中醫。截止到去年底,全國基層中醫館總數已經達到3.63萬個,85.4%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0.1%鄉鎮衛生院都已經設置了中醫館。我們了解到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的診療量已經佔到40%以上。“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建設,力爭實現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部設置中醫館,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聞得到中藥味、感受得到中醫藥文化、接受得到高質量的中醫藥醫療健康服務。

二是支持中醫院牽頭組建醫聯體,帶動基層中醫藥整體水平提升。鼓勵和支持中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城市醫療集團和中醫專科聯盟,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和治未病的特色優勢,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三是逐步實現每個家庭醫生團隊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診療,以及“一老一小”就是0-3歲兒童和65歲以上老年人的中醫藥健康管理,還有提供個性化的中醫治未病服務。我們支持中醫類別醫師牽頭組建家庭醫生團隊,鼓勵有條件的中醫診所組建團隊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醫聯體、醫共體這樣的術語,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醫聯體究竟是什麼?建設醫聯體要解決什麼問題?目前全球醫聯體建設情況如何?下一步打算如何推動?謝謝。

郭燕紅: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幾年,大家對“醫聯體”這個詞都比較熟悉。醫聯體在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過程中,用一句話解釋,就是以醫聯體之通解群眾看病就醫之痛。剛才鄔驚雷主任介紹上海的情況,通過醫聯體的建設就是要促進人民群眾在看病就醫過程中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所謂醫聯體,它是以政府主導統籌規劃為原則,按照網格化,根據不同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級別,然後組建成一個聯合體。在聯合體內,一方面能夠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得患者在醫聯體內的機構當中他的疾病,急性期的治療、慢性期的康復以及回家後的慢病管理,形成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鏈條的連續化的醫療服務,這就是醫聯體最重要的作用,也和分級診療要實現的格局和目的是並行不悖的,所以我們説醫聯體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路徑。

醫聯體有四種形式:一是城市的醫療集團,二是縣域內的醫共體,三是跨區域的專科聯盟,四是遠程醫療的協作網。剛才宋書記特別介紹了中日友好醫院的遠程醫療,通過遠程醫療協作網的方式來提升基層的能力,同時也對一些需要到上級醫院看病的患者提供轉診服務,這就是醫聯體的一些概念,要達到的效果和它的一些類別。當然現在醫聯體建設過程當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怎麼解決好醫聯體的“聯”。這個“聯”絕對不是大家“自由戀愛”,想怎麼聯怎麼聯,而是按照統籌規劃、科學合理的原則,因地制宜由政府進行網格化的設計,形成在醫聯體內的不同功能定位、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形成協同,覆蓋當地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所以“聯”要聯得好、聯的科學。

第二,解決醫聯體如何發展問題。醫聯體是個共同體,在醫聯體內要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在去年以問題為導向,專門制定了醫院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通過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來推進在醫聯體內醫師多點執業問題,以及醫聯體內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人才共享以及相應的管理機制,來推進構建分級診療、分工協作的機制。在醫聯體內,所有的醫療機構都能夠有一個共同不斷發展的和提升的基礎,來調動各個醫療機構的積極性。

第三,解決在這個醫聯體內如何為患者提供同質化的、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這裡面既有建設問題,也有管理問題,也有激勵機制問題,同時還有醫保費用支付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來調動好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與醫聯體建設的積極性,並強化為患者提供連續的、協同的醫療服務。

下一步,我們要總結各地在推進醫聯體建設過程中的好經驗、好辦法,不斷地形成制度設計,特別是要大力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療集團的試點,強化網格化的建設佈局和規範管理,同時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導醫聯體更加注重疾病的防治結合,更加注重提升基層能力,更好地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

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浙江省比較早開展了醫聯體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在這些年的探索中形成了哪些比較好的經驗?以及這些改革成果能給群眾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謝謝。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俞新樂: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浙江是全國較早探索開展醫聯體建設的省份之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醫聯體改革覆蓋所有地市的省份。通過醫聯體的建設,我們貫通了省、市、縣、街道四級醫療服務體系,同時盤活了醫聯體內的醫療資源。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主要圍繞“六化”確保改革的實效。

一是網格化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強化規劃佈局,分區包片,構建區域醫療資源的全面整合,功能整體納入一體化管理的模式。通過網格化的管理後,實現了醫聯體改革的全覆蓋。

二是精準化推進“雙下沉、兩提升”。以城市醫院、城市醫生“雙下沉”,促進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和群眾滿意度兩方面的提升。這項工作持續推進了將近十年,累計有54家城市三甲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緊密合作,7000余名城市醫生、城市專家柔性下沉到縣級醫院開展工作為群眾服務。

三是系統化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剛才郭局長也講醫共體建設是當前推動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浙江是全省域推進醫共體改革試點的兩個省份之一,我們把208個縣級醫院和106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成了161個醫共體,通過扁平化的管理、垂直化運行、同質化服務實現從強縣級到強縣域。

四是清單化推進雙向轉診服務。我們基層有三個清單:一是基層的首診清單,根據每個地方醫療服務能力,哪些疾病我們提倡在基層首診;二是縣級下轉的清單,作為縣級醫院來講,我們醫共體的牽頭醫院,哪些疾病可以轉到醫共體成員單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去就診和治療;三是縣域不輕易外轉的病種清單,在縣域內根據你的醫療服務能力,你在縣裏能夠解決的,原則上在縣裏解決,同時醫保政策等等都有與之相關的配套。在2020年,我們醫聯體、醫共體的牽頭醫院向下轉診人次增長了11%,每年都以10個百分點以上比例在增長。成員單位向上轉診增長3.4%,呈現出向下轉診增長比例高於向上轉診的良好態勢。

五是規範化推進“兩慢病”的全週期健康管理。我們依託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在全省22個縣率先實現高血壓、糖尿病這兩個慢病中發病人數最多的,就是分級診療閉環關係。同時在22個縣試點基礎上,逐步擴展病種範圍以及改革試點縣域的範圍,建立起了醫防融合、連續服務、分級診療的協同機制。

六是數字化推進分級診療的制度建設。大力推動醫聯體內、縣域內、省域內的業務協同、數據共享和流程再造。現在國家非常重視檢驗檢查互認共享,浙江在這方面這幾年一直在探索,我們以“區域”為單位建立影像雲,跟我們省級醫院全面打通,每個醫院都能夠調閱全省二級醫院以上的檢驗檢查以及相關影像數據,為這項工作的推進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從整體上來推動醫聯體建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逐步實現分級診療的整體資質和高效率的協同。

從群眾獲得感或者改革紅利來講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人民群眾看病更方便了,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二是質量更有保證。通過醫聯體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體現在這幾年縣域就診率和基層就診率每年持續提升,説明群眾對家門口醫院信任度更高了,也體現醫療費用群眾負擔更輕了,這幾年全省個人醫療費用的負擔比例持續下降,醫療總費用、門診均次費用和住院均次費用增長非常溫和。

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請問宋書記,中日友好醫院在中醫藥診療方面有很多探索,包括在中醫藥協同方面探索了很多年,請問作為一家三甲綜合醫院,這些經驗對於其他醫院有什麼借鑒價值?謝謝。

宋樹立:

謝謝你關心中日友好醫院的中西醫協同工作,但我很難説這是我的經驗,因為每一家醫院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且我也知道全國很多醫院開展中西醫協同的工作都非常好,我只能是向你報告一下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中日友好醫院1984年建院,在當時擁有1000多張病床,那時候全國基本上大型醫院是五六百張床,當時在國內是最現代化、國際化的一家醫院。當時它就給自己確立了一個發展目標,中日友好醫院建成一個全國中西醫結合的基地。因為第一代中日人知道,只有中國的才是國際的。37年來,一代代的中日人秉持中西醫結合這個衛生工作方針,大力地、不懈地推動中醫藥工作、中西醫協同工作,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進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在醫療服務上我們著重數量和質量雙優。我們醫院擁有晁恩祥、許潤三兩位國醫大師和一批國醫名師。有這樣一些數字,我們中醫類的醫師佔全院醫師的17%,中醫類的床位500多張,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年診療量佔全院工作量的1/3。從數字上説明我們的中醫和中西醫協同工作還是開展的比較普遍。我們通過互聯網醫院醫聯體建設和對口支援為基層群眾提供了大量中西醫協同的服務。在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參與制定國家中西醫診療指南,我們派出了專家參加國家專家組指導地方開展中醫藥的救治工作。呼吸醫學中心晁恩祥國醫大師團隊,也為全國近百名的重症患者提供了遠程診療。

二是在學術發展上我們堅持傳承與創新同進。我們注意做好傳承,開展名老中醫傳承工作,為每一位名老中醫配備工作室和傳承徒弟,總結他們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開設特色專病門診89個,遴選30多個優勢病種在全院推廣使用協定處方,承擔國家教學和科研任務。我們是唯一一家既承擔西醫的規培任務,又承擔中醫的規培任務,是唯一一家綜合醫院,而且在今年北京市的規培結業考核當中我們成績是北京市第一名,我們在這方面是非常重視的。在科研方面我們承擔400多項中西醫協同領域的省部級和以上的科研課題,獲得三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比較有力的推動了中西醫結合的學術發展。

三是在管理政策上促進與規範並重。我院中西醫協同工作由院主要負責同志主抓,設立專門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我們成立了醫院的中西醫結合中心,還在醫院的“十四五”規劃當中把結合中西醫協同作為專門的章節進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具體舉措。在日常我們建立了中西醫聯合門診和聯合查房,我們有中西醫聯合門診,專門有這樣的號源,掛號以後有一個中醫師、一個西醫師共同為病人診治,大大方便了患者求醫的過程。不斷地完善中西醫結合,能夠體現中西醫結合特點的學科評估、人才評價、績效評定體系。我們要建立符合學科和人才發展特點,要建立有利於激勵大家開展中西醫協同工作的體系和方法。

我們特別的著重加強中西醫結合人才引進,中日友好醫院發佈了面向全球招聘人才的招聘啟示,在官方網站上長期置頂,希望通過大家的宣傳吸引更多有才之人、有志之士加入到中日友好醫院團隊,我們一起做好中西醫協同的醫教産學研管各方面工作,為群眾提供更滿意地醫療服務。

謝謝。

主持人 胡強強:

謝謝宋書記,由於時間關係最後再提兩個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巨大作用,最近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一份文件,請問國家將具體採取哪些措施支持綜合醫院的中西醫協同發展?謝謝。

嚴華國: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與西藥協同開展醫療救治,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對輕症患者和無症狀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做到了中醫藥早服應服盡服,有效地減少了向重症發展。對重症、危重症患者,我們組建了中西醫聯合診療團隊,建立了中醫會診和聯合巡診制度,實行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有效地減緩了重症向危重症的發展,降低了病死率,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救治效果。這些做法已經成為武漢之後,各地發生的疫情醫療救治的標配,基本做到了患者,包括無症狀的,中醫藥治療率接近百分之百。

這次三部門聯合印發《意見》,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疫情防控中總結形成的“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六項措施:

一是三級綜合醫院全部設置中醫科室,支持二級綜合醫院設置中醫科室,同時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人員配備力度和中藥房設置。

二是在綜合醫院臨床科室強化中西醫協作,加強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在臨床科室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讓患者在臨床科室就能接受到中西醫聯合診療服務。

三是對臨床類醫師開展中醫藥專業知識輪訓,逐步做到“能西會中”,同時組織開展高層次“西醫學習中醫”,培養高層次的中西醫結合人才。

四是和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打造一批中西醫協同高地,依託高水平的綜合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中西醫協同的“旗艦”醫院、“旗艦”科室建設,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五是聚焦癌症等重大疑難疾病開展中西醫聯合攻關試點。我們之前已經遴選了一部分,在“十四五”期間將擴大試點,實現中西醫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力爭在五年內形成10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六是做到“三納入、一差別”,把中西醫協同發展納入綜合醫院評審和績效考核、納入綜合醫院章程、納入綜合醫院的管理制度;同時差別化實施中醫科室的績效考核,鼓勵提供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

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請問鄔驚雷先生,我們注意到上海的優質醫療資源相對集中,但也存在著城區與郊區醫療資源不平衡的問題,那麼上海是如何通過加強醫聯體建設,實現優質資源輻射的?謝謝。

鄔驚雷:

謝謝你關注到上海的問題。上海雖然是直轄市,但是我們同樣存在醫療資源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們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一是結合上海五個新城建設,在新城建設的優質醫療資源設置上給予加強,五個新城每個新城至少要設置一家三甲綜合醫院、一家區域性醫療中心和一家中醫醫療機構,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二是對於金山和崇明這樣遠郊區域,主要通過加強醫聯體建設。以崇明區為例,崇明區是上海最遠的一個區,它地處長江口,由三個島嶼組成,交通不太方便。我們以崇明島全區醫療機構加上上海新華醫院成立醫聯體,這也是上海最早的醫聯體之一。

我們的做法主要有幾個:一是管理模式改革,加強市級醫院支撐,市裏統籌,區政府牽頭,主要是做實醫聯體理事會辦公室,對重點任務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比如耗材的統一配送、醫聯體單位的集中議價採購等等節省醫療費用。二是強化分級診療基礎。這當中有兩部分,一是加強影像、臨檢、心電、超聲等中心建設,開展遠程診療服務。二是加強能力建設,對社區和區域醫療中心(崇明區中心醫院)的醫生賦能,通過培訓、教育等提升人員能力水平。現在每年開展創新技術超過30項以上,每年三四級的手術年增長超過30%。我們通過分析看,每年崇明區出島的急救車,每年大概年下降15%左右,説明了當地醫務人員水平能力的確得到了提升。三是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整個區作為綜合支付對象來推進支持分級診療。我們主要以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為重點,既有正面清單也有負面清單,提升醫療機構的內涵建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強調以健康為主,不僅僅關注疾病。如選取了糖尿病、高血壓等五個慢病作為突破口,以專病專科聯盟的形式,通過區醫院、社區和村衛生室實行全人群、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這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策略。

謝謝。

主持人 胡強強:

謝謝鄔主任。提問環節就到這裡,今天發佈會我們聚焦了分級診療制度與體系建設,以及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情況。五位嘉賓分別從政策制定、地方落實等不同的角度給大家作了解讀,我們也希望在大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分級診療制度能更快的完善建立起來,我們的群眾看病就醫會更加的方便。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媒體朋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