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把握時代大勢 堅定發展信心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述評

2021-09-17 09: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題:把握時代大勢 堅定發展信心——當前民營經濟發展述評

新華社記者

今年以來,儘管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但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民營企業,在中央政策支持下,憑藉自身的活力和韌性,穩步前行,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但在疫情衝擊之下,有的民營企業面臨較大發展壓力。近期,一些規範發展監管舉措出臺,引發一些議論,甚至出現了“打壓民營經濟”的曲解和雜音。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我們鼓勵民營企業發展,黨和國家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就是希望民營企業放心大膽發展。

應該看到,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始終沒有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機遇和挑戰並存,民營企業更應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合力開創民營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民營經濟穩步前行 呈現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今年以來,疫情仍在反復,原材料價格又大幅上漲,民營企業佔比較高的産業鏈中下游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面臨經營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增加、融資難融資貴等困難,經營壓力較大。

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從市場準入、營商環境,到減稅降費、融資支持……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民營企業迎難而上,苦修內功,千方百計求發展,展現出韌性與活力。

針對原材料價格走高、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成本大幅波動問題,美的集團加強與上遊戰略合作,強化期貨套期保值作用,加強新材料研發應用,減少了價格波動的影響。上半年,美的營收同比增長24.98%。

在北京經營著兩家小企業的劉保澤,受益於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近300萬元銀行貸款延期到了年底,企業發展緩了一口氣。“雖然銷量還沒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後顧之憂解決了!”劉保澤説。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民營經濟穩步前行。

——上半年,平均每天有約7.7萬戶市場主體誕生在中國這一超大規模市場,新辦民營經濟涉稅市場主體較2020年同期增長27.4%;

——從民間投資這一觀察經濟活力的風向標來看,1至8月份,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1.5%,超過了同期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增速;

——2020年全年,民營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2%、36.5%,遠高於全部上市公司增速,今年上半年盈利增長有所放緩,但凈利潤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17.47%的較好水平……

伴隨著中國經濟向著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民營經濟的發展質量也在提升。

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源泉,新動能不斷釋放——

人工智慧企業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瞄準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融合這一創新機遇,利用其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智慧物流操作系統及解決方案,實現了物流的自動化、智慧化升級,能為單一企業用戶帶來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大軍”日漸壯大。從2018年到2020年,民營高新技術企業戶數佔全國的比重從92.1%提升至92.4%,其銷售收入佔比從66.2%提升至70%。

“面向未來,企業自身的管理、創新能力更為關鍵。”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高蕊説。中國企業聯合會即將發佈的“2021中國大企業創新100強”前20名中,民營企業佔據12席。

活躍于新興産業,民營企業産業結構持續優化——

今年4月,比亞迪宣佈旗下的純電車型開始全面切換為企業自研的“刀片電池”。這種又長又薄的動力電池,體積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安全性也顯著提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無論是電池還是整車,民營企業都走在行業前端。高端製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中,也活躍著民營企業的身影。在即將發佈的“2021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高端製造業有34家民企上榜。

抓住新業態新模式機遇,民營企業進出口不斷增長——

去年7月1日,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落地,增設“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受益於這一模式,江蘇寶時得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一年來跨境電商業務呈上升趨勢。今年8月,其跨境電商業務的全年訂單就已爆滿。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貿易方式從線下到線上、從“To B”到“To C”,變化趨勢明顯。抓住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機遇,民營企業以靈活“身段”,展現出強勁活力。

今年前8個月,民營企業以29.9%的進出口增長領跑各類經營主體,成為我國外貿連續15個月正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不可否認,各種因素交織中,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但是,有國家的堅定支持、有自身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戰勝困難中不斷前行。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規範平臺經濟發展,出臺教育“雙減”政策、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近期,伴隨監管部門對一些行業加強規範,出現少數“打壓民營經濟”的雜音。

依法整頓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是成熟市場經濟的表現;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生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題中之義。

依法監管針對的是“無序”,強調的是“規範”,均不針對特定所有制企業。無論是從當前還是從長遠看,恰恰是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創造更公平、更優化的發展環境。

我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沒有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現在沒有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當市場中的壟斷行為不能被有效制止,壟斷企業往往缺乏開拓市場、降低成本和自主創新的動力,中小企業也可能因此陷入經營困境。

2008年,浙江義烏五金工具生産商吳獻法開設網店的第一個月,就創下50萬元營業額。“剛‘觸網’那幾年,網上銷售成本明顯比線下低。”吳獻法説,但隨著越來越多資本進入,平臺越來越“急躁”。

高昂的“坑位費”、造假的流量、強制“二選一”、高額抽成……平臺頭部企業憑藉市場優勢地位擠壓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讓吳獻法這樣的經營者的利潤不斷被侵蝕。

同時,數據收集自由裁量權過大、數據洩露風險、壟斷支付通道……平臺經濟快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也給監管機構和公眾利益帶來挑戰。

強化反壟斷,就是要給壟斷企業製造競爭壓力,給新進入者尤其是中小企業創造機會。同時,把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數據安全等問題納入考量。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出臺,全國人大今年將推進修改反壟斷法……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説,針對平臺經濟加強反壟斷立法執法,已成為全球成熟市場經濟體的普遍趨勢,也是我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在網絡平臺企業中,既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有外資企業,還有很多混合所有制企業,整治規範互聯網平臺的政策是一視同仁的,針對的是違法違規行為,絕不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

規範平臺經濟,事關高質量發展。營造健康可持續的教育生態,則關乎國家發展大計。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人生公平的起點。然而,近年來,本應是學校教育“有益補充者”的校外培訓機構,在資本裹挾下過度商業化,甚至成為“教育公平破壞者”,“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

7月24日,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佈,引發我國教育生態的深刻變革。

德國《南德意志報》評價説,中國“雙減”政策著眼于長遠福祉。美國彭博社認為,這場改革將從根本上改變當前教育領域的商業化傾向。

讓教育回歸育人初心,創建更加清朗的教育生態,是暢通向上流動通道、創造更加公平發展條件的必要之舉。

顯然,無論是規範平臺經濟,還是規範校外培訓機構,都不是針對民營經濟。“互聯網上的一些雜音實際上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缺乏基本的認識。”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即將修訂印發2021年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制定強化競爭政策實施的意見,推動市場競爭更加公平有序;混合所有制改革、産權保護、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向縱深推進……

貢獻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已深度融入中國經濟大海。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在黨和政府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下,民營經濟將不斷涌現更多“弄潮兒”。

新征程民營經濟可以大有作為

“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宣佈。

“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中央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非常給力!”

對高科技企業北京優炫軟體負責人而言,這次服貿會不僅獲得數十筆意向訂單,更堅定了自主創新做強企業的信心。

我國中小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北交所依託的新三板將成為民企融資重要平臺,新三板改革正在跑出新一輪“加速度”。

中央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既有“兩個毫不動搖”方略引領,又有解決融資難題、減輕稅費負擔等具體措施,一連串支持政策本身就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觀察民營經濟和觀察整個中國經濟一樣,都要放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

從“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民營企業發展機遇蘊藏其中。

關鍵在於,民營企業要識變應變,用好優勢,化大趨勢為大機遇。

抓住科技創新機遇,發揮民企市場化程度高、決策高效、激勵有力等優勢,在“專精特新”領域可以大顯身手——

“‘十四五’時期我們國家再往前走,必須靠創新。”

“抓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能為國家作出貢獻,國家就會全力支持。”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的一番話,讓投身創新的民營企業備受鼓舞。

“抓創新不問‘出身’,是巨大鼓勵更是巨大機遇。”民營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抓住牛鼻子、突破“卡脖子”。在科技創新主戰場,民營企業迎來跨越式發展機遇期。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越來越多民營中小企業成為“單打冠軍”“隱形冠軍”。

抓住需求多元、消費升級機遇,發揮民企貼近民眾生活、反應靈敏等優勢,用好中國市場的汪洋大海——

做菜機械臂、“一秒識價”結算系統……臨近中午,不少老年人在上海市虹橋街道的AI社區食堂就餐,一頓有葷有素的午餐平均18元。5公里外的繽谷大廈內,這群機械臂正在服務企業白領,現做午餐平均每份20多元。

“無論居家養老還是職場拼搏,都要求吃得新鮮健康。快速迭代是民企長處,轉型自動化餐飲,精細化成本控制的同時保證體驗升級。”上海餐飲企業“熙香”的負責人説。

一個有著超14億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大市場,讓全球艷羨。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不斷升級、相互促進,“十四五”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巨大。

抓住共同富裕的機遇,發揮民企觸角廣泛、惠及面廣等優勢,在造福百姓中獲得自身的發展壯大——

“90後”孫康佳退役後回到家鄉農村,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做演出服、漢服電商生意,帶動了十多位鄉親加入。“孫康佳”們的共同努力,讓此前有些默默無聞的山東曹縣火爆網絡。

“我覺得共同富裕就是不僅讓企業做大,更讓鄉親們有奔頭。”孫康佳説。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析,共同富裕首先要解決城鄉差距問題,農民富裕、農村發展將給民企巨大投資機會;居民社保水平、受教育程度持續提升,將為民企減少後顧之憂、提供更好的支撐。

時代大潮奔涌,挑戰機遇並存,關鍵在於應對。

有的民營企業從事的産業式微,有的核心競爭力較弱,有的自身治理失范……早轉型主動,晚轉型被動。

歷史機遇在召喚。在黨和政府鼓勵支持下,踏上新征程的民營經濟尤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在中國經濟大海中強筋壯骨,共同創造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記者趙曉輝、劉錚、安蓓、劉開雄、劉慧、張千千;參與采寫:孫飛、魏董華、王默玲、董建國、閆祥嶺、吳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