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未忘卻的紀念——各地舉辦烈士紀念日活動

2021-10-01 11: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從未忘卻的紀念——各地舉辦烈士紀念日活動

新華社記者

9月30日,我們迎來第八個烈士紀念日。

浩然英雄氣,激蕩天地間。今天,各地隆重紀念英烈,獻上最崇高的敬意:我們從未忘卻,從開天闢地的革命年代走來,他們的熱血染紅共和國的旗幟;我們繼往開來,向開拓創新的新征程走去,更多英雄詩篇將鑄就新中國的豐碑。

沒有一句言語比銘記更有力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米花山,紅星閃耀在青山之中。米花山腳下,才灣村村民蔣石林頭髮花白,細心擦拭著紅軍烈士墓碑上的閃閃紅星。80多年前,蔣石林的爺爺蔣忠太將7名湘江戰役烈士埋葬於此。

沒有一句言語比銘記更有力。

1934年底的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開始以來最壯烈一仗。“一想到紅軍是為了老百姓才犧牲的,就覺得不能不管。”蔣石林説。蔣家五代人每年都來祭掃烈士墓並向訪客講述紅軍故事。

江西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無數信仰堅定的共産黨人在此播下燎原的星星之火。

30日,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各界群眾紛紛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堂內,鐫刻著一排排烈士姓名。僅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鬥爭共有4.8萬餘人犧牲,平均每天近60人獻出生命。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重慶市歌樂山腳下,紅岩精神在此生發。英烈羅世文等同志在獄中秘密組建了黨支部,帶領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鬥爭。但他們沒有等來黎明,在國民黨的殘忍屠殺下,300多位烈士長眠于歌樂山。

今天的歌樂山烈士陵園,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中顯得莊嚴肅穆,《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在此舉行。青山印證下,那些壯烈犧牲的革命志士在這裡接受世人景仰。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打造的“重慶英烈堂”網上祭掃平臺,吸引更多群眾參與線上祭掃活動。

每一次尊崇都是對烈士精神的守護

“爸爸,我終於找到了你。”江西省新餘市48歲的劉英接到西藏波密縣來電的那刻失聲痛哭。1974年,26歲的劉華玉不幸犧牲。“以前只知父親是烈士,卻不知他安葬在哪。”新餘市有關部門與四川成都、西藏多地聯動尋親,全國數千萬熱心網友參與。

為烈士尋親,圓了親情暖了人心,是對烈士最好的尊崇。

今年以來,江西開展“替烈士看爹娘、為烈屬辦實事”活動,對全省4萬餘名烈屬走訪不缺一戶不漏一人,對2.4萬餘名享受優撫待遇的烈屬逐一建檔立卡、跟蹤服務,解決一大批“急難愁盼”問題。

“兒為偉大而生,光榮而死,是我做兒子最後的心意,罪甚!罪甚!”1940年,新四軍烈士程雄寫下這封家書。十多年來,數萬封“紅色家書”從全國各地匯集于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告訴記者,一封封家書,使我們能夠觸摸到革命先烈的脈搏,感受到他們火熱的心靈。

從烈士尋親到學習家書,每一次注目都是對烈士精神的守護。

從烈士紀念日以國之名,緬懷英烈,到以法律之名,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全社會崇尚英烈、保護英烈、傳承英烈精神蔚然成風。

30日早,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舉行了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機關幹部、烈士家屬、公安民警和學生代表等近300人參加儀式。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廣西對湘江戰役紀念設施、遺址遺存進行搶救性保護,如期完成68個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設施項目建設和保護工作。

新的豐碑在傳承中樹立

以山為靈,以木為魂,以石為碑。更多時代英雄傳承烈士精神,在和平年代揮灑青春與熱血。

今日的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鳳尾鎮革命烈士陵園內,革命烈士張從順墓前擺滿鮮花。人群當中,鎮康縣鳳尾派出所教導員、張從順的長子張子成,以他特有的方式向心中的這塊“豐碑”致敬。

父親犧牲在禁毒一線,兒子又為公安事業獻出寶貴生命。這是中緬邊境線上一對踐行初心使命忠誠擔當的英雄父子。

1994年9月1日,在一場緝捕過境武裝販毒分子的戰鬥中,張從順壯烈犧牲。父親逝世後,張家三兄弟追隨父親的腳步先後走上從警路。三子張子權主動申請調入禁毒支隊,2020年底,在跨省偵辦涉疫專案期間,張子權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6歲。

傳承凝聚力量,平凡中走向偉大。

6月1日,一聲呼救打破歡樂的假日,沒等大多數人回過神來,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小學教師王紅旭已衝向江邊縱身一躍,救下兩名落水兒童,但王紅旭卻再也沒能上岸。

出身於教師家庭的王紅旭在父輩的影響下,播下善良的種子,立下“做好老師”的志向。“將每一個孩子視作自己的孩子”是這位人民教師的樸素想法。“如今,兒子確實做到了。”王紅旭的父親説。9月16日,烈士王紅旭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裏,“90後”講解員胡雅馨以自己的方式兌現紅色情懷。她的爺爺曾是參加過湘江血戰的紅軍戰士。胡雅馨覺得,“生長在這片土壤的年輕一代,與生俱來就帶著戰士的堅韌,同時還有著傳播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這份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執筆記者:李曉婷,參與記者:賴星、吳思思、周文衝、嚴勇、李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