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構建大灣區國際貿易新格局

2021-10-19 08:2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第130屆廣交會開幕之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合作論壇在廣州舉行。眾多政商學界嘉賓和國際貿易領域的權威專家匯聚一堂,圍繞“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高端對話,碰撞思想火花,凝聚開放共識,為構建大灣區國際貿易新格局貢獻智慧。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貿易總額超過14萬億元,居全球各灣區之首。論壇上,廣東省副省長張新、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展示了大灣區國際貿易的雄厚實力和巨大商機。

“粵港澳三地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共建開放大平臺、拓展經貿大網絡、培育灣區大市場。在大灣區建設的牽引下,2020年廣東國際貿易進出口已經達到7.08萬億元,連續三年超過了7萬億元,佔全國的五分之一。自1986年起,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張新説。“香港是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去年貨物貿易總額位列全球第6位。在貨運方面,香港國際機場連續10年蟬聯全球最繁忙的空運機場。”陳茂波表示,過去幾十年國家經濟騰飛促成了香港經濟一再轉型,也造就了香港的今天。在新的發展階段,香港會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協同,推動貿易發展再上層樓。

前景無限的大灣區,如何在新階段以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奇帆提出四點建議:要在補足我國對外開放短板上有新舉措、在內外貿一體化上有新突破、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上有新作為、在推動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方面邁出新步伐。

黃奇帆指出,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還存在著四個重要短板,分別是金融、服務貿易、公共服務和數字經濟領域。大灣區除了有香港、澳門兩個自由港外,還有前海、南沙、橫琴等自貿試驗區片區,要發揮這些高水平開放平臺作用,在彌補這四個對外開放短板上有新突破。在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方面,大灣區要加快由“兩頭在外”轉向“一頭在內一頭在外”,而這不僅需要推進內外貿監管體制等制度銜接,實現同線同標同質,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向研發設計、關鍵零部件生産、維修與再製造、銷售結算等産業鏈中高端延伸。

如何用好自貿區平臺,推動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貿易新業態全面開花,保持較快增長,跨境電商進出口在全國佔比40%以上。取得這樣的成績,自貿試驗區有很大的貢獻。”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説。但他也指出,目前自貿區制度創新還集中在比較容易的領域,比如貿易便利化、減少通關的繁瑣手續等;在制度規則的開放創新方面仍顯不足。下一步,大灣區應結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兩大利好,用好政策優勢,結合高標準的自由貿易規則體系,做好各種制度創新。

大灣區貿易高質量發展路在何方?眾多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提出,服務貿易是重要的提升方向。“儘管我國已經是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但服務貿易結構中存在著嚴重的短板,逆差大,附加值低,勞動密集型比較高。”黃奇帆認為,大灣區外向型經濟發達,應積極推進傳統加工貿易向服務貿易、技術貿易轉變,大力發展保稅物流、保稅研發、保稅維修、保稅展示等“保稅+”新業態。

“運輸、建築、金融這三大傳統服務業是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的頂梁柱,旅遊和商業服務這幾年發展也不錯,高端服務業當中計算機信息服務貿易順差在擴大,這也説明大灣區服務貿易的高端化趨勢。”李善民認為,大灣區的貿易質量要提升,就是要往服務貿易方向發展。大灣區作為製造業集聚地,生産性服務業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香港的服務貿易有很大優勢,下一步可以在高端服務、生産服務和數字貿易領域尋找提升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彰顯出的強勁活力,為促進全球貿易暢通、推動國際投資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表示,商務部將繼續實施商務領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各項政策措施,打造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以創新為引領,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投資合作,為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能。(記者 鄭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