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茁壯成長

2021-10-19 09:0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為推動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産業鏈供應鏈——
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茁壯成長

從“手工作坊”到智慧製造工廠,從“零基礎”攻關到助力大國智造,在中國,一批中小企業勇立潮頭大膽創新,走上了專精特新的發展之路。

所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在各自産品領域逐漸形成優勢和規模,能夠為大企業、大項目提供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産品,可以説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優秀代表。根據工信部最新發佈的數據,全國“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

佔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韌性、就業韌性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關鍵主體。近年來,中國培育了一大批專特精新中小企業,為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增強製造業競爭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將成為未來推動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産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

苦練絕技

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企業支撐大配套、小産業幹成大事業

位於武漢光谷的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之一。疫情防控期間,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在高鐵站、機場、商場、寫字樓等地廣泛應用,這種不需要接觸、通過測量目標表面所輻射的紅外能量就能確定表面溫度的探測技術,是高芯科技攻關的方向。

紅外探測器是國家《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也是産業鏈關鍵領域實現“補短板”“填空白”的核心器件産品。多年來,高芯科技瞄準這一細分賽道,堅持將年銷售收入比重的8%左右作為研發經費,研發人員佔總員工比例超過20%。如今,高芯科技自主搭建的3條紅外探測器生産線,已實現紅外産業最核心器件——製冷和非製冷紅外探測器及其組件的全系列量産和穩定交付。

高芯科技總經理高健飛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此次入選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再次證明高芯科技在經濟效益、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經營管理等多個專項指標上取得了階段性成績。“這是對我們專注開發紅外産業核心部件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我們解決了紅外産業關鍵核心元器件‘卡脖子’難題的極大認可。未來,公司還將持續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以技術優勢爭取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

與高芯科技一樣,位於青島市平度經濟開發區的青島淄柴博洋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同樣具有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企業支撐大配套、小産業幹成大事業等特點。從這裡生産出的柴油機,可用於2萬噸左右的大型集裝箱船舶,還可廣泛用於內河、近海及遠洋船舶動力的主、輔機,船用、陸用發電機組及其他動力裝置的原動機。

“自創立開始,我們就瞄準了為船舶提供中速大功率發動機這一目標,專注于中高端船機市場,開展生産與創新工作。”淄柴博洋總經理趙書健告訴記者,在引進、消化、吸收中,企業對重點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徹底解決了船用中速柴油機曲軸國産化過程中精磨主軸頸變形、淬火變形及軸頸拋光等諸多技術難題,為加快自主研發生産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機夯實了基礎。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持有6件發明專利和27件實用新型專利,公司産品在2020年船用中速柴油機市場佔有率為20.8%,在國內細分市場船用中速柴油機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三。

再來看一家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技公司——成立5年來,研發投入近9000萬元,遠超收入總和;200多名員工中僅有5名銷售人員,絕大多數為研發人員;企業獲得專利100余項……通過這組數據不難看出,這是一家非常注重創新的公司。專精特新的發展定位為公司帶來了好的發展局面:創立於2016年的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産品是基於軟體機器人技術的柔性夾爪,僅僅5年,企業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就穩居第一,産品遠銷23個國家。

公司總經理高少龍表示,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為此,企業花了2年時間研發柔性夾爪産品,這期間沒有任何收入來源。2018年,填補市場空白的柔性夾爪産品終於研發成功,一經推出就因可以解決不同尺寸、形狀以及易損工件的抓取等工業界難題,在生鮮、食品等行業頗受歡迎。

採訪一家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個感受尤為明顯: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數據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7%,平均研發人員佔企業全部職工的比重約為25%,平均擁有有效專利逾50項。在“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的浙江,2019年初至2020年底期間,全省470家“小巨人”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平均達4.9%,有效發明專利累計6460個、獲得企業質量體系認證1299個、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1183個,戶均分別達13.74個、2.76個、2.52個。

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中小企業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才能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者“配套專家”。

發展現狀

目前已培育三批共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發展,工信部建立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業領航企業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近日,工信部公佈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至此,全國“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

從地域分佈來看,新公佈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東、中、西部分別有1773家、746家、411家,佔比分別為61%、25%、14%,與全國製造業企業區域分佈規律基本保持一致。

從細分行業分佈看,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出“6789”的特點:超六成屬於工業“四基”(指工業領域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産業技術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細分市場首位,九成集中在製造業領域。

據了解,作為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業評選要經過3項分類指標、6項必備指標等評價要求,包括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經濟效益、經營管理以及聚焦製造強國、網絡強國等方面,可以説是層層精選、優中選優。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小巨人”企業具有3類“專家”特徵。 一是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行業“專家”,“小巨人”企業以高質量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有1/5的“小巨人”企業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50%。二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在中國的上天、入海、探月、高鐵等大國工程中,都能找到“小巨人”企業的産品,大多數企業都在為龍頭骨幹企業配套。三是“小巨人”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是不斷迭代産品和服務的創新“專家”。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馬彬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我國雖然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但産業基礎能力建設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包括基礎裝備和核心技術能力不足、産業鏈上“斷點”“堵點”較多、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殺手锏”技術、從科技到産業的創新內循環機制不暢等問題。對此,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

其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實業,做精主業,其主導産品通常都有“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作用,在國內細分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可以強鏈、鑄鏈,為國內産業鏈逐步融入全球創新鏈,贏得更大主動權。從工信部公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看,它們已成為保持製造業基本穩定以及提升製造業整體素質的重要發力點,對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持續性創新投入力度大,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産業鏈技術上的“斷點”問題,最終目的是解決“卡脖子”難題。國家要有強大的鏈頭企業,鏈條上也要有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來卡位,鏈頭和鏈身缺一不可。

近年來,中小企業勇立潮頭、敢於創新,克服了各種衝擊,取得可喜成績,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對國民經濟全局做出重要貢獻。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一級巡視員葉定達表示,這些“小巨人”企業為中小企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堅定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樹立了榜樣。

藍圖繪就

“十四五”期間要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實施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證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方向舉措。“十四五”期間,要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力爭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更好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助力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藍圖已繪就,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茁壯成長,各種助攻不少。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與各類服務機構合作推出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服務産品,解決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堵點難點。

今年1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將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推進工業“四基”領域或製造強國戰略明確的十大重點産業領域“補短板”,與産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促進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改造,通過工業設計促進提品質和創品牌等。同時,支持國家(或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每省每批次不超過三個),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上市輔導、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數字化智慧化改造、知識産權應用、上雲用雲及工業設計等服務,並對重點“小巨人”企業提供“點對點”服務。

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制約國內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融資仍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比重較低,而資本市場已經釋放出利好信息。備受關注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提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踴躍參與、仲介機構歸位盡責的良性市場生態。

馬彬認為,北交所明確差異化定位和發展,有利於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拓寬創新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精選層企業能直接獲得上市融資。北交所將成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主陣地。

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營造“放足好水、養好活魚”的健康生態是關鍵。多地已提出具體舉措,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量和質。例如,湖北提出要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還將加大政策支持,引導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加快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聚,提升企業創新力,包括搭建銀企對接平臺,開發“小巨人”企業專屬金融産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作用,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創業創新、人才培訓、投融資等公益性服務;鼓勵各地以優先採購、增加預留份額等方式,加強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産品的首購和推廣應用支持等。重慶啟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品牌推廣計劃》,包括企業品牌提升培訓、“一對一”定制企業品牌提升方案、推動企業專訪、組織品牌評選活動、建設“品牌重慶”推廣平臺、發佈品牌提升指南六項具體行動。此外,在全國,2000多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000多家中小企業服務示範平臺,為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和服務。(記者 葉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