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奧會

2021-11-19 08: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汪涌、李春宇)即將在明年2月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奧”將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一大亮點,場館建設、基礎設施、綠色環保、智慧服務、轉播技術、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將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

北京冬奧組委18日在首鋼辦公區舉辦了科技冬奧新聞發佈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圍繞“科技冬奧”重點任務佈局,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廣泛應用新技術,重點解決雪車雪橇賽道、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和國家速滑館等場館設計、建造和運維技術難題,支撐“鳥巢”智慧化和“水立方”水冰轉換等場館改造,同時加強氣象預測、運行指揮、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技術支持。

“場館是舉辦奧運會的基礎條件。‘科技冬奧’的工作有規劃、有成效、有期待。”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説。新建的冬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採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被稱為“雪遊龍”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採用“毫米級”雙曲面混凝土噴射及精加工成型技術,1.9公里的賽道一次性噴射澆築成型。首鋼滑雪大跳臺研發了正四面體的模塊及正四面體連接節點,實現不同比賽的賽道剖面轉化。

此外,國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變身為“冰立方”,應用裝配式快速拆裝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在20天內完成水冰場地轉換;國家體育場“鳥巢”通過應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如今已建設成為數字、低碳、智慧的體育場館。從夏奧到冬奧,科技助力“雙奧場館”完成華麗轉身。

吳遠彬表示,北京冬奧會場館的設計與建設實現了科學、藝術和文化的完美融合。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的設計靈感源於中國的傳統吉祥飾物“如意”。從跳臺環形頂端,再到剖面線形和底部看臺,與“如意”的S形曲線完美契合,被稱為“雪如意”,既體現了體育建築的動感,又凸顯了中國文化元素。

綠色是北京冬奧會的辦賽理念之一。喻紅説,為實現北京冬奧會的碳中和目標,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將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生産的綠色電力輸入北京,賽事期間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將實現綠電供應。

據介紹,國家速滑館、五棵松體育中心等冬奧場館選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碳排量接近於零,這是冬奧史上首次大規模應用該項技術,同時還利用冷熱聯供一體化設計對製冷餘熱進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至40%。

喻紅表示,目前有8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張家口賽區進行了測試,賽時將在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投入700余輛氫燃料大巴車,提供交通服務保障。試製的氫燃料電池應急電源發電車替代柴油發電車,已在國家速滑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測試備用。此外,北京冬奧會境內接力火炬也將全部應用氫燃料。

在場館運行和賽事保障方面,喻紅介紹,5G信號已覆蓋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和連接場館的道路,包括高速行駛的京張高鐵,也有穩定、連續的5G信號覆蓋,為超高清視頻、智慧服務等新的應用場景提供了必要的網絡連接。雲轉播技術、雲轉播5G揹包、8K高清轉播車等技術和設備都將應用於北京冬奧會的轉播中,為全球觀眾呈現精彩的冬奧賽事。

喻紅説,期待運動員在冬奧會的比賽中有精彩的表現,也期待這些技術成果能提供更好的賽時服務,更期待支持奧運會籌辦和舉辦的技術,在賽後能夠服務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為冰雪愛好者提供更好的冰場、雪場和運動裝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