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2021-12-21 10:06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測算結果顯示,2020年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為119.33,與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3.22點。其中,綠色發展指數、創新發展指數、共享發展指數是推動總指數上升的主要因素,三個分指數分別為140.81、131.87、133.78,協調發展指數和開放發展指數分別為114.52和75.69。

一、區域創新驅動力明顯增強

京津冀區域創新發展指數增勢強勁,2020年為131.87,與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31點。伴隨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京津冀創新成果不斷豐富,創新質量穩步提升。

在創新投入方面,區域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014年的3.48%升高到2020年的3.99%,提高0.51個百分點;京津冀三地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之比由2014年的4.46:3.52:1(以河北為1,下同)變為2020年的3.68:1.97:1,河北與京、津的差距有所縮小。在創新産出方面,2020年區域每萬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7件,比2014年增長2.2倍;區域技術市場成交額由2014年的3584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7987.8億元,增長1.2倍。在創新效率方面,2020年每億元研發經費産生的專利授權量為 95.8件,比2014年增長61.8%。

二、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

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指數穩步上升,2020年為114.52,與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2.42點。區域協調、城鄉協調呈現積極變化。

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城市群空間聯絡日益密切,2020年區域聯絡強度[1]比2014年增長27%。在城鄉協調發展方面,隨著京津冀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三地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均持續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城鄉收入比由2014年的2.57:1(以農村收入為1,下同)縮小至2020年的2.51:1,河北由2014年的2.37:1縮小至2020年的2.26:1。

三、區域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京津冀區域綠色發展指數快速提升,2020年為140.81,與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6.8點。節能減排、空氣質量改善成效明顯。

在節能減排方面,區域能耗持續下降,2020年京津冀三地單位GDP能耗分別比2014年下降28.7%、25.0%和26.1%(按可比價格計算)。在空氣質量方面,區域PM2.5年均濃度由2014年的93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44微克/立方米,下降了51.0%;區域內13個城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佔全年的比重為72.4%,比2014年提升30個百分點。在綠色投資方面,2020年區域節能環保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4.2%,比2014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四、區域開放發展有所波動

京津冀區域開放發展指數受近年外部環境變化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呈波動變化,2020年為75.69,比2014年降低24.31點。其中,對外經貿及旅遊受影響較為明顯。

在對外經貿方面,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87.8億美元,下降30.5%,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838.0億元,增長16.6%;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4.0%,下降3.5個百分點。在人員往來方面,2020年區域國內外遊客人數比2014年下降3%。

五、區域共享發展成果豐碩

京津冀區域共享發展指數呈較快上升趨勢,2020年為133.78,與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63點。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拉動作用明顯。

在基本公共服務共享方面,區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就業和醫療衛生支出快速增加,2020年為2014年的1.8倍;京津冀三地人均教育、社會保障、就業和醫療衛生支出之比從2014年2.84:2.40:1縮小至2020年的2.49:1.60:1;區域每千常住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由2014年的5.9人增加至2020年的8.5人。在基礎設施共建方面,區域高速公路里程密度由2014年的367.6公里/萬平方千米提高至2020年的474.6公里/萬平方千米,增長29.1%。在教育質量方面,2020年區域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佔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為21.5%,比2014年提升5.5個百分點。在社會保障方面,2020年區域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065.2萬人,比2014年增長16.9%。

注:

[1] 區域聯絡強度指標採用引力模型測度,公式為,式中Rij為城市i與城市j之間的經濟聯絡強度,Dij為城市i與城市j之間公路運營距離;Pi、Pj分別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常住人口,Vi、Vj分別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地區生産總值。

[2] 數據為流量數據,來源於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202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附注

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及測算方法

為及時反映京津冀區域發展變化,切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國家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産業與區域發展智庫(原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于2016年聯合開展了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課題研究,在天津、河北統計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構建了基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並進行指數測算,對區域發展情況進行監測評價。2021年,結合區域發展變化以及“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重點,對原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調整改進,並將測算基期由2010年調整為2014年。

一、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

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構建,此次指標體系調整在堅持遵循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針對部分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的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和45個三級指標。

二、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測算方法

在使用該指標體系測算指數時,一是以2014年作為基期並設指數值為100,然後通過時序變化,觀察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5個分領域指標值的變動趨勢。二是分別計算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5個分指數,然後合成為京津冀區域發展總指數。

1.權重確定

一是對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採取了均等權重的形式,每個一級指標為20分。

二是對三級指標採用專家打分的形式賦予權重,再由課題組綜合分析評估,最後設定三級指標的權重。

2.標準化處理

為保證各指標層的可加性,首先對各指標值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指標的2014年取值為基準1,根據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的差異,對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方法如下:yt為某指標的測算值,y2014為某指標2014年的測算值,pt為標準化後的指標值,其中,t=2014,…,2020。

正向指標標準化處理:

逆向指標標準化處理:

3.指數合成

使用指數加權法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各級指標的指數值。指數加權分析法的基本公式為:

綜合指數S =ΣPi* Wi

其中,Pi是經過無量綱化處理後得到的測評值,該值乘以相應的權重Wi可得到一個分指標的分值,Wi為第i個分指標的權重值;分別計算出各項分指標的分值後再進行加總得到各級指標的綜合指數。

通過對指標標準化處理,加權求和得到二級指標、一級指標的值以及最終的總指數值。根據指數變化情況,觀察區域發展變化情況。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