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2022-01-06 08:0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放開市場準入 公平統一監管
民企發展環境持續向好

我國中小微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民營企業改革發展領域的首個中央文件,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意見》提出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以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意見》實施兩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採取了哪些政策措施,收效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

減輕負擔,便捷準入準營

杭紹臺鐵路成為首條民營控股高鐵,東航物流混改引進民營戰略投資者,石油天然氣行業上遊對民營企業放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更加順利地進入重點行業和領域。

《意見》要求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兩年多來,各地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入”原則,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給民企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馬彬介紹,《意見》發佈兩年來,各項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民企發展環境持續向好,民企出口占比超過55%,稅收貢獻超過50%,投資佔比超過60%,發明創新佔比超過70%。

降低門檻,便捷準入準營。2021年8月,山東省高唐縣健牧獸藥銷售有限公司的張士建在辦理變更法定代表人業務時發現獸藥經營許可證可以即時辦理。高唐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介紹:“獸藥經營許可證就在這次‘證照分離’改革優化審批服務裏,改革後申請材料減少75%。”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商事制度改革為主線,不斷加強“放管服”改革。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並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加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力度,大幅提高市場主體辦事的便利度和可預期性。

創新舉措,解決企業難題。“歇業制度能幫助企業降低維繫成本,是一個有溫度的新制度。”深圳市帝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界平2021年7月1日辦理了歇業登記。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以商事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國率先試點歇業制度。

對中小微企業在減免房屋租金、水電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等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階段性、創新性舉措,助企紓困。

優化服務,減輕企業負擔。北京奕斯偉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2019年成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還記得我們第一次申報出口退稅時,北京經開區稅務局第一時間安排專人與我聯絡,現場審核出口退稅資料,並結合企業出口模式給予辦稅指導,讓我們省心、省力、省錢。”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欣説。

從“大廳辦”到“現場辦”“掌上辦”,從“群眾跑”到“數據跑”“工作人員跑”,從“多個門辦一件事”到“一窗通辦”“一網通辦”……各地區各部門在優化政府服務上拓展內涵、創新方式,為民企減輕負擔,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激發活力,維護公平競爭

“我們要求所有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對待,同時深入貫徹落實輕微違法行為容錯機制。”江蘇省泰州市市場監管局稽查處負責人陳偉説。

近兩年,泰州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辦了一批涉及疫情防控産品的案件。陳偉介紹,辦案過程中,在堅持安全底線、依法行政的原則下,對於某醫藥連鎖有限公司銷售無任何標識的面罩案、某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哄抬價格案等一批案件,因當事人積極配合調查,積極整改,採取公告召回的措施主動消除危害後果,符合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處罰規定的情形,就以責令整改為先,免於行政處罰。

在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方面,《意見》要求細化明確行政執法程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規範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納入標準和程序,建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和異議制度,規範信用核查和聯合懲戒。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部民商經濟法室主任王偉認為,針對嚴重違法失信行為,進行高強度的管理和懲戒;對於誠實守信的企業,通過給予綠色通道、降低檢查頻次、便利通關等信用激勵,極大改變了在傳統監管模式下監管部門偏好採取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高強度管理手段的做法。

“我們不怕競爭,就怕不公平競爭。”北京望聞問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合夥人陳志鵬説。近年來,我國著力健全公平競爭制度。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推動加快修訂反壟斷法,兩次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進一步增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可預期性。著力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反壟斷法頒布實施以來,共查處各類壟斷案件741件,罰沒316.84億元,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近4000件;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實施以來,共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75.5萬件,罰沒120.3億元。

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社會反響強烈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了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激發了各類企業的創新發展活力。

增強信心,破除隱性壁壘

“2019年底以來,電子招投標發展提速,我們的業務已經覆蓋20多個省份。”中招聯合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永青説,相比于傳統招投標,電子招投標通過技術手段增強了信息透明度,實現投標文件加密不可更改、評審過程結果留痕、數字監督,充分體現了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原則,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保護主義、行業壟斷和行政干預行為的發生,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尋租,也有利於事後監督審計,實現陽光交易。

招投標是投資建設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的重要一環。《意見》特別強調,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不得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和明顯超過招標項目要求的業績門檻等。

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試點城市在招投標制度建設、電子招投標應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比如,北京制定電子交易平臺功能標準,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合同簽署等環節都可以在線標準化辦理。上海建成招投標大數據智慧監管系統,推進統一的在線監管、投訴處理、信用獎懲。重慶通過全市統一的招投標信用體系,把招投標交易信息全部納入監管範圍。杭州大力規範遠程異地評標業務流程。廣州主動公開招投標全流程信息,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招投標過程監督。深圳常態化徵集招投標領域問題線索,消除招投標過程中針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設置的隱性壁壘。

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建立健全招標計劃提前發佈制度,以更加陽光透明、規範高效的招投標制度規則和標準,為內外資企業營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馬彬説,還應進一步破除影響民企和中小企業在平等獲得土地、資金、技術轉讓等關鍵資源要素方面的不利因素,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記者 林麗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