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舉行發佈會

2022-02-23 22:39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財政部部長劉昆、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介紹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財政部部長劉昆先生與大家見面,介紹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與劉部長一起出席今天發佈會的是: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先生,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先生。

下面,先請劉部長介紹情況。

財政部部長 劉昆: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很高興在全國兩會前與大家面對面交流。首先,我代表財政部向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財政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我向大家簡要介紹2021年財政工作情況。


圖為財政部部長劉昆。(徐想 攝)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財政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國之大者”,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組織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完成收入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堅實財力支撐。

一是加強財政政策調節,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2021年,我們強化跨週期調節,加大資金統籌力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規模,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合理把握節奏,較好發揮了穩增長、補短板作用。精準實施減稅降費,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助力企業紓困發展。推動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常態化並擴大範圍,2.8萬億元資金直達基層、惠企利民。同時,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要求,本級支出繼續負增長,節省資金用於增強地方民生財力保障。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有力有效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二是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財政部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方面,持續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全國科學技術支出0.97萬億元,同比增長7.2%,有力支持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創新完善政策機制,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出臺新的稅費優惠政策,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支持實行“揭榜挂帥”機制等,激發科研人員和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三是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就是江山,共産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財政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人民需要和財力可能,持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2021年,全國教育支出3.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衛生健康支出1.92萬億元,在2020年疫情防控高基數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繼續保持較高強度,支出規模與上年基本持平,各項民生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調既是發展的手段,也是發展的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財政部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發揮轉移支付、財稅政策等作用,促進城鄉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進一步提升。2021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含稅收返還)超8萬億元,重點向財政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增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財力保障能力。穩定主要幫扶政策,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五是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動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財政部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綜合運用財政資金引導、稅收調節和政府綠色採購等政策措施,支持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2021年全國財政生態環保投入8210億元。出臺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強化稅收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調控作用,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等。

六是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財政管理監督更加強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安排。財政部積極發揮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蹄疾步穩深化財稅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2021年,我們推進增值稅等稅收立法,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組織開展轉移支付和重大支出政策後評價工作,出臺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管理條例,推動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在所有省份上線運行。同時,對會計師事務所無證經營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等,財政管理監督進一步加強。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好財政工作意義重大。財政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先介紹這麼多。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劉部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的問題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所以想請您介紹一下具體內容,以及財政政策將如何靠前發力?謝謝。

劉昆:

謝謝你的提問。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貫穿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也體現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提升效能,就是要統籌財政資源,強化預算編制、審核、支出和績效管理,推進績效結果和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加強與貨幣政策等協調,確保宏觀政策穩健有效。

注重精準,就是要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中小微企業紓困、聚焦科技創新,實施新的更大力度減稅降費;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同時加強對基本民生、對重點領域、對地方特別是基層的財力保障。

增強可持續性,就是要統籌需要和可能安排財政支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騖遠、吊高胃口;適當確定赤字率,科學安排債務規模,有效防範化解風險。

您問我財政政策如何適當靠前發力,實際上就是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臺政策、早落地見效。如果您留意財政新聞,可以發現,我們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月份,已經陸陸續續有一些減稅降費方面的政策出臺。重點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在去年1.1萬億元基礎上,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市場主體會有更多獲得感。

二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提高支出精準度,不撒“胡椒面”。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去年底已提前下達了1.46萬億元,1月份完成發行4844億元,佔提前下達限額的1/3,全部用於交通、市政、産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實際上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的資金,去年底部分專項債券額度挪到了今年使用,所以您可以看到,各地有很多新的項目在開工,有相當多的項目利用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

四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特別是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將較大幅度增加,繼續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五是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中央財政帶頭,繼續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地方財政也要從嚴從緊,節儉辦一切事業。

六是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和改進地方財經秩序,讓財經紀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

近年來中央政府帶頭過緊日子,把省出來的錢用於改善民生。請問,今年中央財政過緊日子有何考慮?謝謝。

劉昆:

你問了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正如您所説,政府的日子現在是越過越緊了。以中央為例,中央本級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中央部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連年壓減,從2019年的81.07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51.87億元,累計下降了36%。

但是我要和你説明的是,政府過緊日子不是一個短期的應對措施,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黨和政府過緊日子,目的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政府過緊日子,就是要落實總書記的指示要求,黨政機關特別是中央機關要帶頭厲行節約,把錢省下來用於支持民生和市場主體,這並不是基於財政收支壓力的考慮。

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把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內化為一種政治自覺和政治擔當,擰緊政府過緊日子的弦,節用裕民。

一是要科學安排壓支出。今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拉緊錢袋子,把能省的錢省下來,保障機關運行等剛性急需支出。

二是精打細算過日子。嚴控會議、差旅、培訓、論壇等支出,嚴禁新建擴建政府樓堂館所,不該開的會一個不開,不該上的項目一個不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把花的錢花到點子上。

三是提質增效挖潛力。強化追蹤問效,通過績效評估,倒逼各單位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讓有限的錢花出最好的效果。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些中小企業影響很大,請問在支持中小企業紓困發展方面,財政部有哪些精準幫扶的措施?謝謝。

劉昆:

這個問題請余蔚平副部長來回答。

財政部副部長 余蔚平: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擴大就業、促進技術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些中小企業生産經營面臨困難。財政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研究出臺一系列紓困發展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恢複元氣、更好發展。


圖為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徐想 攝)

一是降低中小企業稅費負擔。繼續實施減稅降費,對製造業小微企業的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全部緩稅,製造業中型企業按照50%緩稅。延長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等。去年減稅降費,剛才劉部長介紹了,約1.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是一個最大的受益者。

二是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30億元,支持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降低擔保費率,全年為市場融資主體減輕擔保費用超100億元。繼續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2021年,中央財政撥付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和獎補資金63.36億元,同比增長65.9%。支持打造普惠金融示範區,優化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三是支持“專精特新”高質量行動。2018—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約90億元,推動中小企業雙創升級。2021年,啟動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獎補資金,實現了“小巨人”企業全國覆蓋。目前,已上市的“小巨人”企業是300余家,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增速和凈利潤平均增速超過25%,是全部上市公司均值的兩倍左右。

下一步,財政部將精準聚焦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進一步加大稅費優惠力度,綜合運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引導撬動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讓中小企業煥發更大的生機。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我有三個問題。第一,大部分省區市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會比去年慢,但是支出的目標卻增加了。請問中央政府對今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的判斷是怎樣的?以及中央政府會如何幫助地方政府完成支出目標?第二,今年的減稅降費總體目標是多少?第三,劉部長在上週五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中談到,今年將較大幅度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請問,今年此類轉移支付的規模預計是多少?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消減稅降費帶來的影響?謝謝。

劉昆:

你問的三個問題都很專業,我很願意回答您的提問。實際上您剛才問的問題,一是我們要適當安排赤字率。另外,要提高財政支出強度,還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從你三個問題的構成看,你覺得這些目標可能有一些是兩難的,但是我們有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我們想把這些問題妥善地解決好,而且希望能夠在今年實現。今天給您的回答可能會比較簡略,我希望也期待,你能夠在今年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的預算報告中找到答案。

您剛才講的地方財政收入預期相對比較低,這實際上是我們對減稅降費作了安排,雖然還沒有走完審批程序,但大的導向是明確的,所以各地都在預計本地財政收入的時候,考慮了減稅降費的因素。但是,我們會通過提高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使地方收入的減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彌補。

許宏才副部長分管預算,具體情況,我想請他作一個比較詳細的回答。

財政部副部長 許宏才:

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你這個問題確實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我給您歸納一下,您問了三個問題,一是講到了今年財政收入和支出之間的矛盾,就是收入會慢,支出會高。這是收入支出之間的矛盾問題。第二個問題,我把第三個問題移到前面説,實際是指在這樣一個狀況下,中央怎麼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確保地方的支出能夠得到保障。第三個問題講到了預算的安排,今年的目標是多少。我按照這個順序來回答。


圖為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徐想 攝)

減稅降費確實是現在市場主體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近年來,財政部堅持把減稅降費作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先手棋”,著力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通過減稅降費來推動經濟增長。實際上減稅降費表面來看是收入在減少,但實質上換來了經濟增長和後續財政收入的增加。這裡我向各位記者朋友通報幾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是1.1萬億元。這是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重點支持製造業升級、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發展。1.1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是在這些年持續實施減稅降費和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情況下實現的,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讓利,有效支持市場主體紓困,激發活力。

第二組數據,“十三五”以來的六年間,我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過8.6萬億元。這個規模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從世界範圍來看力度也是比較大的。通過持續減稅降費,我國稅收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值也是下降的,從2016年的17.5%下降到了2021年的15.1%。

第三組數據,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的總量超過了1.5億戶,其中2021年新增涉稅市場主體1326萬戶,同比增長15.9%。減稅降費等政策的落實落地,減輕了上億市場主體的負擔,增強了韌性,為應對困難挑戰,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留住青山,贏得未來。這也是剛才講的,雖然收入慢、支出壓力大,但是我們的減稅降費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帶來後續財政收入的增加。今年,財政部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實施好組合式減稅降費,助力市場主體迸發出更大的發展活力。

一是力度更大。延續實施涉及科技、就業創業、醫療、教育等11項稅費優惠政策,擴大部分已有政策的優惠力度,並且要及早推出一些新的政策舉措。

二是精準發力。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小微企業紓困和科技創新,研究出臺精準幫扶措施。

三是協同施策。注重減稅降費政策與其他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等的協同聯動,握指成拳,形成紓困發展合力。

第二個問題,我的理解是,在減稅降費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會放緩,財政支出如何保障的問題。這個問題剛才劉昆部長在介紹相關情況時已講到了,就是中央財政將大幅度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這是我們今年中央預算安排當中的一個重點。中央財政增加的轉移支付規模,重點向困難地區、欠發達地區和減稅降費減收比較多的地區傾斜。同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地方(包括省級財政、市級財政),加強對縣級財力的保障,通過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和實施相關的引導政策,支持地方各級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措施,支持基層做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三保”工作,確保基層財政穩健運行。當然,有一些支出我們還會繼續通過直達方式,確保資金的使用符合政策目標。

你問的第三個問題,就是今年減稅降費的目標是多少。剛才劉昆部長也講了,這個問題請你關注人代會期間的預算報告,在預算報告上會有明確的情況。

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注意到,財政部在創新科研經費管理、支持基礎研究等方面出臺了很多措施,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余蔚平:

謝謝你的提問,也謝謝你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進程與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多次強調指出,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必須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財政部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優先保障,持續加大投入,深化管理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推動科技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1年,在中央本級支出繼續安排負增長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中央本級科學技術支出達到3205.54億元。

一是強基礎。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2021年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5.3%,主要用於加大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力度,支持中科院加強基礎研究等。同時,進一步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

二是助攻關。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採取“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破解“卡脖子”問題,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三是抓重點。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支持科研院所改革發展,推動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培養、引進、使用科技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四是促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科研任務,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融合。健全支持創新的稅收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去年前三季度,全國各類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1.3萬億元,減免稅額3300多億元。

五是推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擴大科研領域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大幅精簡預算科目,從原來的9個以上精簡為3個。現在科目只有3個,就是設備費、業務費和勞務費。提高間接費用比例,科研項目經費中用於“人”的費用可達50%以上。減輕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為科研人員潛心鑽研、多出高質量科研成果營造良好氛圍。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財政部將不斷加大財稅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優化科技支出結構,推進科技政策紮實落地,讓科技這一國之利器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建立以來,中央財政的錢到達地方基層的速度更快了。您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今年在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方面,將有哪些新的舉措?謝謝。

劉昆:

謝謝您的提問。剛才許宏才副部長實際上已經談到了直達機制的情況,我想您的問題繼續由許宏才副部長回答。

許宏才:

謝謝您的提問。建立財政直達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財政管理工作的重大創新。2021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並擴大範圍。所謂常態化,是指在2020年特定時期實施的政策基礎上,我們把它調整為常態化實施,並且擴大範圍。從去年全年運行的情況來看,財政直達機制發揮了“一竿子插到底”優勢,實現了管理效能和資金效益“雙提升”。主要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下達快。資金下達坐上了“直通車”,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在途時間大大減少。直達機制去年的情況和前年的情況不太一樣,從中央財政來説,我們從年初編預算的時候就開始做這項工作,對地方時間的要求,放得比前年時間更長一些,我們要求接到中央下達的資金後,省級財政應當在10—30天內分配下達。從去年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反饋情況看,大部分地方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了資金的分配。應當説,速度確實很快,比一般的資金或者和中央其他的非直達轉移支付資金相比要快。從年底統計直達資金支出的進度來看,直達資金全年支出進度明顯高於一般預算資金。所以“快”的特點就體現出來了。

二是投向準。全年統計,2.8萬億元直達資金實際形成支出2.67萬億元,主要用於精準支持基層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和保工資、保運轉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用於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近2萬億元,直接用於就業方面的支出超過510億元,相關直接惠企支出累計超過6000億元,惠及各類市場主體166萬餘家,精準滴灌效果明顯。

三是監管嚴。更好發揮直達資金監控系統作用,讓更多雙眼睛盯著直達資金,避免“蘿蔔快了不洗泥”。因為監控系統是從中央到省、到市縣,在中央不僅僅是財政部門、審計部門,還有相關主管部門,都是聯網的,大家都能夠在一個網上看到資金流向、資金撥付和支出情況。應當説,與其他財政資金相比,監控更嚴格。從審計署實施的國家重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情況來看,直達資金違規問題比較少,違規金額比例也比較低,資金使用相對來説更為規範,因為有這個監控系統在監控,發現一些問題也會及時提出來、及時糾正。

今年,我們將認真總結已有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擴大直達資金的範圍,完善直達資金的管理制度,強化資金監管,確保直達資金規範安全高效使用,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謝謝。

新華社記者:

近年來,我們感受到身邊的環境不斷改善,藍天也更加常見了。請問財政部,去年在支持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下一步有何打算?謝謝。

劉昆:

謝謝您的提問,您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共財政提供最公平的公共産品。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來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財政部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綜合運用財政政策,支持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生態環保資金4374億元。同時,還創新了很多財政管理的手段,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通過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等,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保治理。

二是聚焦重點發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對水、空氣、土壤治理建立了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財政投入加上社會的努力,效果十分明顯。像藍天,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9.1%,優良天數比例是87.5%。我相信,每一位公民在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這方面明顯的改善。

三是構建長效機制。我們建立支持長江、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積極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不斷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財政部將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儘快解決,支持打贏環境保護這場持久戰,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今年1月份,專項債的發行進度明顯快於去年同期。請問這出於什麼考慮?另外,目前資金的使用情況如何?謝謝。

劉昆:

您提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在開場白的時候和剛才宏才副部長的答問時都談到了,我想請許宏才副部長作一個詳細的回答。

許宏才: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方面,就像劉昆部長講的,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要適當靠前發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臺政策,早落地見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和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向各地提前下達了2022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

為什麼要提前下達?主要考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發行的節奏要根據經濟形勢、宏觀調控的需要等合理把握。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要求財政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提前下達專項債券額度,加快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主要是為了儘早發揮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剛才劉昆部長在前面也作了介紹,很多項目在啟動,我們從支出統計的情況來看,也還是形成了不少支出。1.46萬億的專項債券下達地方,1月份地方已組織發行了新增專項債券4844億元,發行規模佔提前下達額度的33.2%,基本上佔1/3。這當中使用的情況,大概有三成用於市政及産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兩成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兩成用於教育、衛生、養老等社會事業建設,還有大概三成用於其他方面。這個政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靠前發力的一個舉措,1月份的進展情況還是比較好的,2、3月份我們還會繼續督促地方做好這方面工作,包括接下來,今年全年我們都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要求,指導督促地方加快資金使用進度,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更好發揮對經濟的有效拉動作用。

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受疫情影響,部分地方養老金出現缺口。請問財政部如何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今年將啟動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進展如何?謝謝。

劉昆:

我先説一句。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在哪個省,在哪個市縣,都能確保及時足額發放,都有保障,請大家放心。具體請余蔚平副部長作詳細解答。

余蔚平:

養老金是老百姓託付給國家管理的“養命錢”。社會各界對養老金運行十分關注。我在這裡報個數,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余4.8萬億元,可支付月數在14個月以上。基金整體上是收大於支,剛才劉昆部長明確地講,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有保障的。

管好用好養老金、讓億萬老人老有所養,是財政部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近年來,我們積極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各地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

一是加大中央財政的補助力度。1998年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以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力度,2021年安排補助資金超過6000億元,支持地方緩解基金收支壓力。

二是提高調劑比例。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到4.5%,調劑的總規模達到了9300余億元。重點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凈收益金額超過2100億元。

三是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中央層面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資金在全國範圍內互濟餘缺,有利於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增強支撐能力。這項工作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測算資金調撥規模,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餘缺,加強對地方實施工作的跟蹤指導,及時調整完善政策舉措,用心用情把好事辦好。謝謝。

陳文俊:

最後一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國日報社記者: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我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第一年,想問一下財政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方面作了哪些努力,今年這些方面會有哪些新的考慮?謝謝。

劉昆:

謝謝您的問題。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裏最牽掛的一件大事。2021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後過渡期的第一年,財政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囑託,保持中央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支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加大投入。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561億元,比2020年原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安排規模增加100億元。積極做好行業幫扶資金保障工作,攻堅期傾斜支持的832個貧困縣的相關轉移支付,過渡期繼續向脫貧地區傾斜,支持保障脫貧地區加快發展的“糧草軍需”。這方面的資金,我們還會繼續增加安排。

二是突出精準。出台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支持內容和負面清單,就是説有些方向是不能用這個錢的。我們將資金項目審批權限繼續下放到縣。繼續支持脫貧縣開展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延續實施稅收優惠、政府採購等政策,為做好鞏固銜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追蹤問效。強化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績效評價考核,激勵各地、各部門管好用好銜接資金。支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優先支持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幫助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改善脫貧地區生産生活條件。

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根據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脫貧人口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人均純收入預計超過1.25萬元,群眾生活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強化投入保障,並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推進鄉村振興底子薄的地區傾斜,持續增強脫貧地區“自我造血”能力,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謝謝。

陳文俊:

謝謝劉昆部長和兩位副部長,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