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備

2022-04-28 07:4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救助更有力度、識別更有精度、幫扶更有溫度,為困難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我國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備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德加社區的陳阿姨拿起手機掃描桌上的“幸福碼”,彈出的清單上詳細記錄了過去一年她享受救助的類型、總額和每一期的具體金額。“通過‘幸福碼’,我們能在線申請各項救助,還可以實時了解各項救助的落實情況。”陳阿姨説。

杭州市西湖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在冊3684戶困難群眾已實現“一戶一碼”,今後“幸福碼”還將應用於更多的公共服務領域。從線下到線上,“幸福碼”讓助困幫困工作變得更精準、更高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備,一項項惠民政策、一筆筆救助資金編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為困難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救助更有力度。

近年來,我國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等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低保邊緣人口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確保實現“應保盡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整合城市“三無”人員救助與農村五保供養,規範特困人員認定,確保“應養盡養”;臨時救助制度,用足用好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實施小金額先行救助,及時化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

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更加穩固。民政部連續多年出臺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夯實兜底保障制度基礎。2017年底以來,全國所有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持續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截至2020年底,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範圍,佔全部脫貧人口的19.6%,脫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識別更有精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指導各地健全完善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使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保障。

靠“網格”精準識別。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村居—片區—小組”三級網格化困難群眾數據庫,分成網格點561個,主動摸清困難群眾底數。

靠“數據”精準幫扶。山東省德州市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形成一戶一檔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全景畫像,將原來分散在15個職能部門的42項救助政策以及部分福利政策全部納入大救助平臺運行,已實施各類救助幫扶超118萬人次。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匯集6000多萬低收入人口信息,通過數據比對等手段開展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主動發現、即時干預、精準救助、綜合幫扶。

——幫扶更有溫度。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馬吉飛受疫情影響,一時沒了收入。每個月,馬吉飛還要為患病的父親支付醫藥費。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馬吉飛為父親申請了低保,“申請後很快就批了下來”。

對受疫情、災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各地民政部門及時調整、密集出臺社會救助政策措施,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覆蓋範圍,向生活困難未參保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對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非本地戶籍人員,由急難發生地及時實施臨時救助;加強探視照料服務,對被隔離收治對象家中需要監護或照料的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及時安排人員提供照料幫扶。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救助質量成色更足、更有溫度。(記者 楊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