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訪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盛來運

2022-05-13 09:0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如何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記者採訪了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盛來運。

穩預期,要“固根本、穩政策、紓困難、激活力”

記者:剛剛發佈的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在下降,您如何看待市場主體預期問題?

盛來運:預期轉弱是當前經濟運行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4月份,製造業PMI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至47.4%和41.9%,企業預期轉弱的態勢較為明顯。市場預期走弱是內外因素交織疊加、長短期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從外部因素看,世界經濟轉向高通脹、高利率、高債務、高成本、低增長為特徵的類“滯脹”高風險模式,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同時,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事件多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主要經濟體政策轉向步伐加快,對全球經濟運行和資本流動造成較大外溢影響。

從內部因素看,經濟轉型陣痛仍在延續,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暢,加之受疫情衝擊,市場需求不足,生産物流不暢,企業生産成本明顯上升,中下游行業和小微企業生産經營困難進一步增加。這些對市場信心和企業預期造成了比較明顯的影響。

記者:怎樣扭轉預期轉弱的局面?

盛來運:穩預期要多管齊下、長短結合、對症下藥、久久為功,特別是要“固根本、穩政策、紓困難、激活力”。

“固根本”是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穩政策”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保持定力,向市場傳遞清晰穩定的政策信號,這有助於市場主體早謀劃、早決策、早行動。“紓困難”是要加大針對困難市場主體、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早出臺、早實施一攬子紓困舉措。“激活力”是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為企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讓企業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

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高質量發展方向未變

記者:近期疫情多點散發,您如何評估當前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盛來運:本輪疫情確實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3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業生産指數由增轉降,生産物流受阻,全社會貨運量下降2.2%,快遞業務量下降3.1%。上海、吉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0.9%、36.7%,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分別下降18.2%、69.9%。

儘管疫情對部分地區生産生活帶來較大影響,但總體上看,是階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疫情衝擊有望逐步減弱,前期因疫情壓抑的經濟活動也將不斷釋放,經濟有望迎來復蘇的拐點。從5月份情況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産有序推進,發用電量等一些先行指標已出現積極變化。

觀察中國經濟運行,要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的“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的“勢”。從短期看,部分指標回落較多,主要是疫情衝擊的結果。從大局看,經濟穩定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尤其是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未變。3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12.8%,經濟新動能仍在較快成長。這説明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高質量發展方向未變,可以説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正劈波斬浪航行在正確航線上。

多措並舉抓好落實,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記者:如何看待全年經濟走勢?

盛來運:從全年看,儘管可能還會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迴旋空間廣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的有利條件較多。

從供給支撐看,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不斷增強,糧食總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居世界第一位,産業鏈供應鏈韌性較強。從需求支撐看,我國有14.1億人口,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國內市場。從政策支撐看,我國政府赤字率低、債務總體可控,政策工具多,當前宏觀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緊謀劃,穩增長政策有望進一步顯效發力。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社會長期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還有豐富的宏觀調控和社會治理經驗。因此,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就一定能夠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記者:穩就業、穩物價、穩市場主體,宏觀政策該如何發力?

盛來運: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做好下一階段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現在關鍵是抓好落實、取得實效,多措並舉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一是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要深刻、完整、全面認識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深刻認識抗疫鬥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全面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從歷史經驗看,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應對短期經濟困難最管用的快招。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基礎設施投資還有十分廣闊的空間,我國人均基礎設施存量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的二到三成,人均鐵路營業里程不足美國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發展設施領域更是大有可為,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數僅佔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20%左右,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僅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5%左右。

三是切實穩住市場主體。要從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實際困難出發,利用好退稅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紓困專項資金、普惠小微貸款等多種政策手段,切實為市場主體排憂解難。

四是大力穩就業保民生。要落實落細援企穩崗政策,做好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救助,儘量減輕疫情對就業的衝擊。

五是著力做好市場保供穩價。保供穩價對於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統籌發展和安全至關重要,必須高度關注、全力做好糧食、能源等關鍵領域保供穩價工作。(記者 陸婭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