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專家談如何實現全年發展預期目標——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22-05-14 08:1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4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當前經濟形勢怎麼看,怎麼辦?專家表示,既要重視當前困難挑戰,更要看到長期發展大勢,要落實好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信心、穩定預期、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迎難而上平穩開局

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複雜性不確定性陡然上升。從國際看,世紀疫情仍在蔓延擴散,俄烏衝突持續升級,全球通脹壓力明顯上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外溢風險增加。從國內看,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對經濟恢復衝擊加大,3月份以來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較為突出,一些超預期因素明顯增多。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及時出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靠前發力提速加勁。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增速高於上年四季度0.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CPI同比上漲1.1%,總體處於溫和上漲區間。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

“從一季度情況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了平穩開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近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形勢專題研討會上表示,一季度,我國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穩外貿、穩外資取得成效,主要宏觀指標處在合理區間。實體經濟基礎産業、基礎投資、基本消費等生産生活的基本盤,從指標來看是穩定的。

今年以來,受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疫情反復蔓延等因素影響,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普遍不及預期。放眼全球,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增速名列前茅,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一季度中國經濟4.8%的增速,仍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而且通脹水平相對較低,工業持續恢復,投資需求特別是基建投資回升,創新動能在增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在內外環境超預期變化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顯現出了韌性。

短期下行未改長期向好基本面

寧吉喆表示,我國正面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相互疊加的複雜嚴峻局面,從3月份一些數據和4月份個別先行指標看,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還在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在加大。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從長期發展大勢把握短期形勢變化,既要重視短期經濟運行的新變化新挑戰,更要看到經濟短期下行並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王一鳴表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短期指標波動“牽著鼻子走”,才能保持戰略定力、增強信心,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以外資外貿為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當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受到一定影響,逆全球化趨勢在增強,確實會對我國外貿外資和對外投資産生負面影響,對此要高度重視。但更要看到,我國在穩外貿外資基本盤方面仍然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

近期,中國德國商會和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報告顯示,71%的德資企業、三分之二的美資企業希望增加在華投資。張曉強認為,這反映了中國産業鏈優勢,特別是巨大市場的吸引力。以汽車行業為例,特斯拉公司表示將擴大上海工廠的産能;寶馬集團增資279億元,將其在華晨寶馬的股權佔比由50%提升至75%。這是中國在製造業相關領域進一步擴大外資準入措施的實際成效。“在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的進程中,我國有信心、有條件穩住外貿外資的基本盤,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作出中國的重要貢獻。”張曉強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表示,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實施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據企業反映,面向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和加大留抵退稅力度的政策已經有了積極效果,産生了良好預期。隨著政策工具的應用及效果的顯現,市場信心也會逐步恢復。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寧吉喆表示,下一步,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針對性地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回應外資企業來華營商便利等訴求,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張曉強表示,在使用外資方面,要協調解決外資企業的復工復産,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強化對外資的服務保障,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同時,引導外商優化投資結構,在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技術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在國內外因素交互作用下,不少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産經營更加困難,對發展前景存在擔憂,這時往往對經濟運行和政策信號的變化更加敏感,市場信號和情緒容易被放大。”王一鳴表示,在當前複雜嚴峻形勢下,要更加注重預期管理,及時回應市場關切,加強與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讓市場主體更好理解政策意圖,防止發生誤讀誤判,避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穩預期,首先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王一鳴表示,當前我國通脹率、赤字率都處在較低水平,政府負債率也處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工具。要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讓政策應對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考慮到市場主體融資需求仍然偏弱,應更好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聯動。

在積極財政政策方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建議,可以考慮發行長期國債,投入到實現“雙碳”目標對應的節點領域、數字化轉型和新基建關鍵領域、基礎研究等,甚至包括用來穩定市場主體,給居民發放現金或消費券,等等。

王一鳴認為,穩預期要有一些標誌性行動,要在完善監管政策特別是平臺經濟監管政策方面有進一步措施。要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加快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逐步轉向常態化監管,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完善監管政策,提高監管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處理好規範和發展的關係,明確規則、劃清底線、加強監管、規範秩序,更好推動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此外,還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加快對穩預期有重要影響的改革舉措落地。(記者 熊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