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今年總産量2948億斤,比上年增長1%——全國夏糧産量再創新高

2022-07-15 08:3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統計局7月1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4739萬噸(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143.4萬噸(28.7億斤),增長1%。其中小麥産量13576萬噸(2715億斤),比上年增加128.6萬噸(25.7億斤),增長1%。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表示,今年我國夏糧生産喜獲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産奠定了良好基礎,為穩物價保民生、穩定經濟大盤、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提供了堅實支撐。

播種面積穩中略增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的第一季,夏收的小麥佔口糧的四成左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今年夏糧小麥增産豐收是在遭遇罕見秋汛後的抗災奪豐收,是在歷史高點上的高位再增産。

從播種面積看,今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26530千公頃(39795萬畝),比上年增加92.1千公頃(138.2萬畝),增長0.3%,連續2年實現增長。其中小麥播種面積22962千公頃(34443萬畝),增加50.8千公頃(76.2萬畝),增長0.2%。

從糧食品種看,全國冬小麥播種面積22320千公頃(33481萬畝),比上年略減67.3千公頃(101萬畝),下降0.3%。與此同時,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積極擴種春小麥,全國春小麥播種面積642千公頃(962萬畝),比上年增加118.1千公頃(177.1萬畝),增長22.6%,有力彌補了冬小麥因災減少的面積。

“冬小麥因去年罕見秋汛面積減少101萬畝,但西北等地千方百計擴種夏收春小麥,實現了‘以春補冬’。南方地區因地制宜擴大蠶豆、馬鈴薯等雜糧雜豆62萬畝,實現了‘以雜補麥’。綜合算下來,夏糧面積不減反增,這是夏糧增産的基礎。”潘文博説。

夏糧單産又創新高

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單産5555.6公斤/公頃(370.4公斤/畝),比上年增加34.9公斤/公頃(2.3公斤/畝),增長0.6%,其中小麥單産5912.3公斤/公頃(394.2公斤/畝),增加43公斤/公頃(2.9公斤/畝),增長0.7%。

潘文博介紹,今年夏糧畝産量是在夏糧單産連續3年提高的基礎上又創的新高。夏糧單産提高對增産的貢獻達到了64%。

王貴榮分析,全國夏糧單産小幅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二是多項措施精準發力。針對播期推遲,各地提高整地質量、增加播種量、增施底肥,減輕晚播影響;針對弱苗比例高,深入開展“科技壯苗”行動,有效促進苗情轉化;針對病蟲害發生風險高,開展統防統治、“一噴三防”全覆蓋,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發生面積大幅減少;針對局部地區疫情影響,及時打通農民下田、農資到店、農機上路等堵點卡點,推動春管夏收有序開展。這都為夏糧單産提高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生産條件持續改善。“近年來,各地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著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培育推廣優良品種,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糧食單産水平穩步提高。”王貴榮説。

産量提高,糧食質量也在提升。潘文博介紹,今年小麥質量明顯好于上年。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監測,主産區二等以上小麥佔比超過90%。各地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據農情調度,全國優質專用小麥比例達到38.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受疫情衝擊、異常天氣、主要發達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近些年,國際糧價快速上漲、高位運行。今年以來,疊加烏克蘭危機、近期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等影響,全球糧食市場劇烈波動,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中國能否有效應對外部衝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總體看,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較好,有能力、有底氣、有條件應對外部衝擊,端穩端牢‘中國飯碗’。”國家發展改革委經貿司副司長張國華説。今年夏糧再獲豐收,且小麥質量好于常年。夏糧收購總體呈現進度快、質量好、價格穩、市場活的特點。截至7月10日,主産區累計收購小麥3433萬噸,同比增加160萬噸,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與此同時,國內糧食市場總體平穩。今年3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期貨收盤價漲到475美元/噸,同比漲了一倍;7月12日又大幅回落至298美元/噸,比3月7日的高點下跌37%。玉米的情況也與之類似。“與國際糧食‘過山車’式的劇烈波動相比,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價格波動的幅度遠遠低於國際市場。”張國華説。此外,我國糧食流通體系安全可靠,糧食倉儲設施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應急供應網點佈局逐步完善,應急響應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事件的實踐檢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發改委將會同相關部門統籌加強糧食安全保障,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張國華説。(記者 廖睿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