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各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觀察

2022-12-16 14: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各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觀察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在一線調研採訪中了解到,各地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上心事”,採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

辦好群眾急難愁盼事

中午時分,在長春市朝陽區東田社區助老餐廳內,63歲的魏大爺和愛人正在就餐。“菜品豐富又衛生,還能送餐上門,解決了我們的做飯問題,非常好。”魏大爺邊説邊豎起大拇指。

吃過午飯,老人們三三兩兩來到餐廳旁邊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下棋、打牌、跳舞、做理療……活動多彩,老有所樂。2022年,長春市投入3000余萬元規劃建設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嵌入式小微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敬老餐廳等,越來越多老人從中受益。

2022年11月3日,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東田社區助老餐廳的工作人員準備為社區居民送餐。新華社記者 趙丹丹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增進民生福祉的各項部署中,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是重要內容。”長春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丁永説,空巢、孤寡老人是服務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將有序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必須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

2022年7月5日,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天子山街道黃河村的“醫保快遞員”(右)在了解群眾訴求。新華社發(吳勇兵 攝)

仲冬時節,在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索溪峪街道田富村,村婦聯主席曹文艷正駕駛著標有“醫保快遞”字樣的電動三輪車,為行動不便的村民送藥。

“‘醫保快遞員’不僅會上門了解用藥需求,宣傳醫保政策,還會幫忙‘跑腿’買藥和代辦醫保業務。”70歲的村民胡大爺患有肺氣腫,他説,這些服務幫助他節省了不少藥費、路費和時間。

村民群眾動嘴、幹部數據“跑腿”、“醫保快遞”上門——“醫保快遞”服務已為武陵源區2.3萬餘人代辦醫保業務和代買藥物等,落實醫保待遇140余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體現了對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視。”武陵源區醫療保障局局長鄧紅艷説,將繼續把這條偏遠山區醫保服務下基層的路子走穩走好,進一步把民生實事辦到百姓的心坎上。

就業是民生之本,牽動著千家萬戶。在蘭州新區蘭州宏彬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廠區內,工人正在對設備進行最後調試,企業即將正式投産。

“通過參加政府組織的公益性招聘,公司已吸納200多人就業。”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何源説,全部項目建成投産後,可帶動就業3000多人。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多方共贏。今年以來,蘭州新區組織開展特色招聘活動40多場次,達成就業意向10萬多人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我們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蘭州新區民政司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閆清説,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鞏固就業“存量”,開展線上線下招聘和各類培訓擴大就業“增量”、提升就業質量。

2022年12月12日,在位於蘭州新區的蘭州宏彬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工人在搬運建材,抓緊施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環境整潔優美、便民設施齊全、處處井然有序……曾經是“臟亂差”老舊小區的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情報站小區,經過改造已煥然一新。

“搬出去的居民,慢慢又搬了回來,一度失去生氣的小區恢復了當初的煙火氣,又開始車進車出、人來人往。”50歲的小區居民陳凱高興地説。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記者了解到,西秀區共有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51個,2019年以來,已實施或已開工44個項目,2023年計劃實施剩餘的7個項目。

“改造全面完成後,預計共有6萬多居民因此受益。”西秀區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負責人段世得説,要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將改造後的小區管理好、維護好,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拼版照片: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情報站小區改造前後對比圖(上圖為資料照片,下圖為新華社記者李驚亞2022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

守護好綠水青山,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關鍵一環。

冬日暖陽下,清澈的小春河穿城而過,徑直匯入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邊的瀲江內,一隻只鳥兒展翅掠過河面。“水清河暢,真美!”居民蔡穎不禁感嘆,每天帶孩子沿河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兩岸美景,已成為日常習慣。

前些年,由於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小春河一度變成“臭水河”。2020年12月,興國縣啟動小春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今年3月工程順利竣工,城區“臭水河”變身濱水生態綠廊。

一泓清水,來之不易。“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做好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久久為功,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享生態福利。”興國縣城市管理局局長鐘茂輝説。

2021年5月18日,一輛自動行駛快遞車在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內運送貨物。新華社發

用創新驅動發展,將科技融入生活,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應有之義。

行至路口,車載App便會發出提示;遇到危急情況,車輛便會啟動預警;各個路口交通設施與路上汽車的數據互聯互通,令彼此清晰可感……在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一幅車路協同的和諧畫卷盡展眼前。

智慧交通場景的背後,是車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技術的相互賦能。據悉,先導區內408個路口車路協同改造將在今年年底完工。屆時,天津市西青區50%以上的路口將實現車路協同。

“技術的生命力源於人們對更好生活的追求。”天津大學無人駕駛汽車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謝輝説,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的民生新圖景催人奮進,我們將加強産學研合作,助力智慧城市建設,讓“聰明的路和智慧的車”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2022年9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容和悅容小學一年級新生在上開學第一課。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奮鬥開創美好未來

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沿著小橋跨過富家河,不到5分鐘,雄安新區容和悅容小學學生廖萌萌便走進了學校大門。

“我們按照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要求,高標準規劃建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等基礎教育設施,努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均衡教育。”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教育組組長王瑞志説,啟動區、容東以及昝崗片區等正在加緊建設各類學校22所,建成後可提供學位28000多個,將為新區教育事業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事關國家民族發展和萬千家庭未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王瑞志説,雄安新區將健全現代化教育發展體制機制,立足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打造京津冀教育高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征程上,希望的田野正孕育著新的夢想。

這是治理後的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小春河下游景觀(6月15日攝)。新華社發(楊金 攝)

“大雪”節氣過後,呂梁山區寒意襲人,山西省汾西縣後加樓村的果農們不懼嚴寒,忙著用石灰給梨樹刷白。“這既能保溫,還能減少來年春天害蟲繁殖。”67歲的脫貧戶陳銀有這些年入股了村裏的專業合作社,靠著種植玉露香梨,年收入超過5萬元,日子越過越好。

“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專業合作社,也可以入園管理梨樹。”後加樓村黨支部書記陳華偉説,現在村裏玉露香梨種植面積達上千畝,許多村民像陳銀有一樣,都獲得了穩定收入。

這是位於山西省汾西縣的一處梨園(2022年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創造更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陳華偉説,接下來要做好“梨”文章,通過建設梨酒釀造、有機肥加工等項目,打造新的增收點。“相信隨著特色産業項目落地,我們的日子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持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農民收入水平連續18年居全省首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降至1.6:1,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1.14:1……革命紅船起航的浙江嘉興,正加速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地。

“共同富裕,就是要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嘉興市委社建委專職副主任周彬説,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我們將進一步促進生産要素流動,推動高質量發展,千方百計讓人民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同時,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社保體系、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參與發展過程,分享發展成果。

“我們將以産業經濟發展築牢穩就業基礎,推動就業增收,夯實‘擴中’基石,健全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加大‘造血型’保障幫扶力度,確保‘提低’成效,讓共同富裕圖景更真實可感,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周彬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