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23年要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

2023-01-10 08:0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飯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穩步增加,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當前,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進展如何?各地在建設和管護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創新?今天起,本版推出“經濟聚焦·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系列報道,展現地方在擴規模、提質量和長效管護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耕地保護和耕地質量提升,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創造新輝煌,實現量和質“雙提升”。到2022年底,全國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産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踏上新征程,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邁出新步伐。2023年要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擴規模,種糧農民增添底氣

高標準農田佔我國19.18億畝耕地的一半以上

冬日暖陽下,行走在河南省獲嘉縣照鏡鎮的田間地頭,廣袤田野裏一派繁忙景象:鋪路基、和水泥、運砂漿、整修溝渠……高標準農田建設如火如荼,村民們熟練地操作著挖掘機和攪拌機。忙碌幾天后,數條縱橫交錯的機耕道慢慢成形舒展。

説起建設高標準農田,照鏡鎮樓村黨委書記張洪飛打開了話匣子:“現在將佔用耕地的苗木騰退,保糧食種植面積,高標準農田建設有了增量空間。另外,耕地平整讓原先的小田變成了成片的‘大田’,溝渠排灌及時,機械化加力推進,鄉親們的種糧積極性更高了。”

“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持續擴大。”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介紹,到2018年,我國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6億多畝,佔耕地面積不足三成。2018年機構改革後,農業農村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特別是近兩年,每年建設任務由8000萬畝提高到1億畝。“到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佔我國19.18億畝耕地的一半以上。”

農田提標準,種糧增底氣。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毛山村的高標準農田裏,挖掘機來回作業,挖高填低,不一會兒,就平整出了連片土地。“土地平整後,可利用的土地增加了700多畝。”項目負責人廖愛飛説,2022年長塘鎮重點對9個行政村9000畝土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鎮共建成高標準農田2.6萬畝。

“修了高標準農田之後,我們種糧的日子越來越好。”吉安市吉水縣水田鄉孔巷村糧農胡富根説,“項目區的莊稼旱能澆、澇能排,高溫乾旱影響不大,2022年秋糧再奪豐收,畝産1200斤左右。”算起種糧賬,胡富根底氣十足。

近年來,吉水縣集中精力推進整鄉(鎮)整村高標準農田建設。2017年以來,吉水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0.52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5%,共投入各級財政資金9.15億元。

高標準農田建設,讓中國飯碗端得穩、端得牢、端得好。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吳洪偉説,高標準農田在確保重災區少減産、輕災區保穩産、無災區多增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質量,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升

從2023年起,全國年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

2022年秋收,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金豐家庭農場收穫雙份喜悅: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裏,黃燦燦的玉米、圓滾滾的大豆實現“一田雙收”。

很難想象,眼前這片充滿希望的田地,曾經是令人苦惱的鹽鹼地。

為了改造這裡的鹽鹼地,多年來,東營區堅持良種良法良田配套,目前5.3萬畝高標準農田續建項目順利完工,5000畝新建項目規劃設計正有序推進。同時,當地多方面推進鹽鹼地改造分類施策,持續改良土地質量。

鹽鹼地一改,“米糧川”就來。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提升等措施,牛莊鎮推廣間作套種,不斷提高復種指數和土地綜合利用水平,糧食年産量由2012年的4.7萬噸增加至2022年的9.36萬噸。

“提質量,就能不斷推進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提升。”郭永田説,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産穩産,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郭永田介紹,在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2030年規劃建成12億畝的基礎上,加快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步改造提升超過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以此穩定保障1.6萬億斤以上糧食産能。

按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從2023年起,將啟動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全國每年平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吳洪偉説,通過改造提升,解決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設標準低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地力水平。

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吳洪偉介紹,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等級,畝均糧食産能增加10%—20%,許多農田達到“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近期,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115億元,提前下達農田建設補助資金346億元,支持各地提前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並重,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推動項目早建設、早建成、早見效。

強管護,高標準農田長效機制拔節生長

多方參與、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

天剛濛濛亮,四川省旺蒼縣白水鎮勇敢村村民曾遠明就來到田裏,巡護起了千畝高標準農田。“作為勇敢村8名管護員之一,我主要負責高標準農田建後的日常清淤、應急維修、垃圾清理,確保負責管理的標段設施完好、良性運行。”曾遠明説。

近年來,旺蒼縣探索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長效機制,健全縣、鄉、村、組四級網格長機制,實現“網格長制”全覆蓋。同時,還確定縣級田長29名、鄉(鎮)級田長23名和村級田長243名,劃定1701個網格管理區域、確定網格員1701名,有效解決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最後一公里”問題。

“既當承包戶,又做管護員,改造後農田每畝增收近500元,一年收入五六萬元,還能照顧家裏。”曾遠明感慨,“日子更好了!”

高標準農田如何管?近年來,各地通過實踐,制定出臺了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制度辦法,明確管護責任和具體要求,保障管護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了多方參與、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

山西省長子縣將項目建設與建後運維有機銜接,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制定運維考核標準,總承包企業對項目的全生命週期負責,確保工程長效良性運行。湖南嶽陽、遼寧瀋陽、福建泰寧等地探索引入財産保險,發揮商業保險在事前評估、事中預防、事後賠償方面的功能作用,為加強高標準農田管護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此外,各地各部門精準發力、多措並舉,調動各方積極性,有效拓寬資金來源。河南省結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以電折水、計量收取水電費等方式籌集日常管護經費;江西省永修縣在落實適當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用好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村集體經濟收益等,多渠道籌措建後管護資金。

郭永田説,下一步,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按照權責明晰、運行有效的原則,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制。同時,完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管護的政策措施,保障管護主體合理收益,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紮好高標準農田長效運營“籬笆”。(記者 高雲才 常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