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奮力開新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首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2023-02-01 07: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奮力開新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首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掃描

新華社記者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拿出“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幹勁,以新氣象新作為奮力開新局、啟新程。

新年新氣象 為經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1月9日至12日,汕頭“百企千人”玩具外貿企業組團參展香港玩具展,向全球採購商展示了超3萬個産品,成交額約60億元。

廣東森寶文化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澤哲此行收穫了約3500萬元的訂單。“我們針對歐美客戶喜好研發了新品,接下來將參加更多境外展會,加大海外電商和國際自媒體帶貨力度。”

1月13日,在江蘇連雲港港口碼頭,一批國産小汽車在等待裝船出口海外(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耿玉和 攝)

2022年,面對諸多超預期因素衝擊,我國外貿規模再上新臺階,首次突破40萬億元。新年伊始,多地繼續多舉措穩外貿,多省市包機“出海”招商。

全力“跑起來”的外貿企業,是我國經濟奮力開新局的生動縮影。

人勤春來早。隨著防疫政策轉段,各地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政府到企業,從城市到農村,從工廠到田間,人們鉚足幹勁,按下“快進鍵”。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1月以來,多地主動作為,著力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

在海南,力度誘人的促銷折扣,形式新穎的新春市集……離島免稅店推出多樣活動,吸引遊客紛至沓來。1月1日至28日,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51.9億元,購物人數53.4萬人,迎來“開門紅”。

1月19日,消費者在中免集團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電子産品。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天津將2023年定為“消費年”,多領域多元化的消費促進活動接踵而來;上海明確實施綠色智慧家電消費補貼,並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陜西提出積極培育運動、康養、托育、家政等消費新熱點;黑龍江加大對旅行社“引客入省”支持……各地拿出真招實招,進一步推動煙火氣旺起來、人氣聚起來、經濟內生動力強起來。

1月26日,遊客在天津古文化街遊玩時留影。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從長白山下到松花江畔,吉林省迎來了冰雪旅遊黃金期,賞霧凇、滑粉雪、看冬捕、泡溫泉……吉林加快打造獨具地域特色的冬季旅遊産品,吸引著眾多遊客來吉林“快樂過冬”。

春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電影票房取得影史春節檔第二的亮眼成績;全國攬投快遞包裹量超7億件,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2.2%……一個個躍動的數據,彰顯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強勁脈搏。

1月24日,市民在瀋陽一電影院等待入場觀影。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不少機構和海外人士認為,春節消費潮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彭博社報道稱,春節假期的數據讓市場普遍認為中國整體經濟增長將快於此前預期。

1月21日,順豐深圳南山科技園站點快遞小哥楊磊(左一)和同事們忙著分揀快遞。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新年新目標 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開局關乎全局。1月以來,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繪發展藍圖、定目標任務、列項目清單、劃工作重點,全力以赴穩經濟促發展,以奮發有為姿態闊步前行。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經濟大省勇挑大梁、著力穩增長拼經濟;擴投資、強創新、惠民企、促開放、推改革……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1月的重慶,多個建設工地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在長安汽車渝北新工廠項目建設現場,60多臺旋挖鑽機同時作業。“項目投資達63億元,建成後將具備年産28萬輛新能源整車能力。”項目總監吳克志説。

1月23日,工人在重慶兩江新區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現場進行鋼結構材料拼裝作業。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春節假期之後,全國多地重大項目建設“加速起跑”。1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市2023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此次集中開工的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約486億元。

浙江印發《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2023年重大項目實施計劃》;今年重慶計劃實施市級重大建設項目1123個,年度計劃投資較上年初增長18.5%;吉林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會議,全力解決項目困難,掀起建設熱潮……各地真抓實幹,努力將“規劃圖”變成“實景畫”,利當前、惠長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狠抓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向“新”發力,成為多地開年以來的重要工作。

陜西將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提升製造業重點産業鏈驅動力;福建省將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上海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慧終端四大新賽道……

上肢康復機器人、下肢康復機器人……走進位於張江科學城的上海傅利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多個機器人展現“智造”魅力。“今年我們將錨定創新,在智慧機器人應用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性。”公司康復創新項目産品總監楊志豪説。

各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為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1月5日,在合肥市瑤海區長三角數字科技示範園,合肥統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在智慧顯示屏生産線上作業。新華社發(解琛 攝)

1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印度尼西亞正式生效首日,南寧海關下屬邕州海關簽發廣西首份RCEP項下輸印尼原産地證書。“憑著這份證書,我們的蜂蜜製品混合糖漿在印尼通關時,關稅將由原來的5%降為零關稅。”廣西蜜博士蜂業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周桂華説。

深化改革,更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浙江日前公佈《浙江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提出涉及四大領域的19條具體舉措,在市場主體準入、準營、運營、退出等環節,解決一批堵點難點問題,實現企業辦事無憂、政府無事不擾。

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春節期間跑出“加速度”;江蘇南京發佈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首批六大開放場景;新疆跨境電商全貨機專線正式開通;山西將複製推廣一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湖北明確將“一業一證”改革行業拓展到25個以上……

1月22日,農曆新年首趟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發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中國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信號,給世界帶來融融“暖意”。“極其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這樣形容中國經濟恢復前景的世界意義,稱這將是影響“2023年全球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新年新作為 聚焦關切事織牢民生保障網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各地善作為、出實招,織牢織密民生保障網。

大年初七,鄭州東站內人潮涌動。

為應對春運期間大幅增長的客流,車站內檢票口增設25組雙向便捷換乘閘機,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配屬動車組增至9種車型122列169標準組……

與此同時,在中歐班列(鄭州)圃田車站,一列列中歐班列化身為“年貨班列”,運載著牛奶、巧克力、紅酒等,豐富民眾餐桌。

1月13日,在位於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愛菊健康生活體驗館,消費者挑選進口食品。近年來,隨著中歐班列開行力度不斷擴大,越來越多外國商品搭乘中歐班列來到國內,豐富了廣大消費者的購物選擇。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今年春運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第一個春運。鐵路、電力、民航、交通等部門堅守崗位,強化出行服務和安全管理。春節假期全國共發送旅客約2.26億人次,流動的中國彰顯著團圓的溫情、發展的活力。

1月7日,旅客在長沙南站進站準備乘車。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歲寒最是問暖時。面對寒潮來臨,多地細化措施保障生産生活;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加大價格監管力度;增強基層醫療資源統籌,做好農村防疫工作……

除夕夜,山西大同。在西煤東運大動脈大秦鐵路的一個重要“節點”——湖東站的集控樓裏,燈光徹夜不滅,電話鈴聲此起彼伏。

“近期電煤需求量大,為了讓列車不積壓不延點,這裡24小時都有人值守。”車站值班員黃文傑説。春節假期,大秦鐵路外送煤炭78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0%。

1月19日,在大唐安徽發電有限公司淮南洛河發電分公司,工作人員進行卸煤作業。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就業是民生之本,牽動著千家萬戶。

1月27日,求職者在山東省滕州市2023年春風行動暨返鄉人員專場招聘會上了解就業信息。新華社發(宋海存 攝)

1月8日,湖北省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正式啟動,至今已累計舉辦招聘活動800余場,提供50多萬個崗位,5萬餘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

“我們突出對就業困難人員‘一對一’幫扶。”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艷紅説,人社部門還發動4000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促就業行動,強化400多家“零工驛站”服務功能促進靈活就業。

一年之計在於春。連日來,湖南省雙峰縣許多種糧大戶組織工人和技術人員翻耕育秧田、檢修農機、儲備農資,下好春耕備耕“先手棋”。

1月29日,在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青樹坪鎮歸古新村,農民駕駛農機在大棚內整地。新華社發(李建新 攝)

眼下,不少地方均開始備戰春耕。及早謀劃糧食生産,做好農資儲備和調運,抓早抓實小麥、油菜春季田管……田間地頭涌動的春之生機印證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

癸卯兔年,奮躍而上。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各項政策不斷落實落細,生産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將不斷積聚增強。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