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三大動力結構論”構築中國經濟新支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1 19:22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徐曼曼 李天真)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將從三個方面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即向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動力,向改善民生要動力。這意味著,“三大動力結構論”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支撐點。

    在中國國民經濟運行一季度“成績單”出爐的前夕,李克強總理髮表主旨演講的意義顯得非同尋常。結束兩位數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邁入提質增效“第二季”的道路註定會異常坎坷——不僅觸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宏觀調控的創新,更需深入挖掘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機制。

    新動力之一非改革莫屬。李克強在演講中指出,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並著力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

    新一屆中央政府執政一年多以來,推動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建立上海自貿區等,多項改革緊鑼密鼓地部署落實。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所言,市場中蘊藏著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唯有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才能避免年年打“下限保衛戰”。

    以行政審批為例,去年兩會,李克強總理曾公開承諾,本屆政府將削減國務院各部門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中的1/3以上。截至今年2月,國務院共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取消和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並修訂了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都將為市場各類主體創造廣闊的空間。

    新動力之二是調結構。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進,圍繞調結構展開的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內需動力。李克強總理在演講中指出,要向調結構要動力,圍繞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和解決産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

    新一屆政府精準拿捏著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既要把握總量平衡,更需著眼結構優化。有學者表示,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當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時,要主推調結構,這體現了其“轉型主導論”的經濟理念。

    一二三産業結構調整方面,為加快彌補服務業這塊“短板”,“營改增”試點逐步擴大到郵政電信等更多服務領域,用稅收等杠桿來培育壯大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更多運用社會資本,增加養老、健康、旅遊、文體等服務供給;城鄉結構調整方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將破解城鄉之間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等難題,有序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更大規模改造各類棚戶區;區域結構調整方面,正加快推進沿海向內地梯度發展,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重要陸路交通幹線,培育新的經濟支撐帶。中西部地區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産業轉移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行業結構調整更是不斷提速,綠色工業、新能源、節能環保技術和産品開發正逐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此過程中落後産能加速淘汰,進一步緩解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

    新動力之三體現在改善民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民生。中國13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就業、收入、社保和住房保障制度等直接關係公平正義,也涉及穩定居民消費預期。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加快推進則有助於逐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釋放廣大農民及2億多農民工的消費需求。

    隨著民生的改善,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不斷增強。過去擴內需政策難以發揮其實效,推進舉步維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老百姓的口袋裏錢不多。我們需要隨著經濟發展,同步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就業是收入的來源,是民生之本,要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創業的財稅金融扶持和服務力度。

    2014被視為中國的“改革元年”,簡政放權、營改增、工商登記制度、棚戶區改造等一系列舉措落地有聲,預示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基本走出以投資刺激為單一驅動力的階段,從而進入增長動力趨於多元化、均衡化的新階段。

    單純的高增速不再是我們發展所追求的唯一目標,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才是今後保證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形勢下,三大穩增長“動力結構”正在形成新的支撐點,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責任編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