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將在中低速區間合理運行以實現穩定增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0 11:3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張驥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並答記者問。中國政府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張驥】實際上當前的外貿形勢和中長期的走勢是相關的。我們整個的走勢,既有一些外部的因素,也有一些內在的因素,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

    從1978年-2008年,按照海關統計,中國貨物貿易一直是高歌猛進,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概括,年均增速接近18%,世界排名從1978年的32位提升到現在的第1位,應該説取得這個成績來之不易,是在國家正確發展戰略指導下,廣大外貿企業艱苦努力取得的,也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果和體現。同時,我認為,也有它特殊的背景,這種背景的變化,對我們進一步判斷中長期的走勢會有幫助。

    這個特殊背景有幾點:一是世界經濟長週期的繁榮。從1979-2008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速3.4%。世界貿易年均增長8.2%。二是全球化加速發展。一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紡織服裝、傢具這種勞動密集型産業,由亞洲四小龍向中國大陸轉移。九十年代後期,IT産業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組裝環節也從日韓和歐美向中國轉移,形成了強大的出口能力,也助推了我們貿易大國的形成。三是美國的IT革命和金融創新,助推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另外也助推了國際産業的轉移。四是我國具有低要素的成本的比較優勢,在長時間當中是比較穩定的,土地、、勞動力、環境成本相對較低。

    1995年-1999年,我國製造業工人的年均勞動成本是729美元,是美國的1/40,泰國的1/4,甚至還低於印度的水平。所以在那種背景下,我們的外貿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也就是靠我們的傳統優勢,靠我們的低要素成本取得的。以機電産品為例,如果不發生金融危機,還是保持2002到2007年的增速,那麼到2012年時,就將是日本、美國、德國出口的總和,佔到世界的40%,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不可持續的。

    現在,剛才説的這些因素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既要看到當前的困難,同時也要看到深層次因素的變化,我們也應以更平和的心態來看待貿易發展。一是世界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尚難以快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發達國家均提出産業回歸,對我國的産業轉移放緩。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産品首當其衝,從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延伸,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延伸。四是傳統競爭優勢逐步弱化。但是我們還有我們的優勢,還有諸多的有利條件和機遇。

    第一,世界經濟還在緩慢復蘇,外需有望逐步改善,我國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實質進展,東方不亮西方亮。

    第二,我國仍然具備基礎設施完善、産業配套完備、人力素質較高、營商環境良好等綜合競爭優勢。

    第三,已經培育出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最具活力和出口潛力的市場主體。

    第四,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外貿易工作。近年來,出臺一系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文件,為外貿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五,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的重大決定,特別是隨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各項改革任務的推進落實,將為外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總的來説,外貿持續高速增長的時代應該説已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裏,我國對外貿易將在中低速區間內合理運行。我們有信心,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實現外貿穩定增長、結構改善,發揮外貿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 王欣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