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準,釋放投資潛力、發展活力;部署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製造”。 知識産權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得到了世界各國越來越大的重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我國在知識産權的保護上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的,乃至侵權事件層出不窮,一方面導致知識産權領域的司法官司不斷,耗費了大量的司法資源,也牽扯了企業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因為在知識産權上頻頻發生的“盜版”“山寨”行為,也讓“中國製造”背上了“山寨産品”的原罪,很難在世界市場形成屬於自己的形象和品牌,阻礙了産業和經濟的發展。 知識産權與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密不可分,如果知識産權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那麼就會鼓勵個人和企業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與成本進行科技創新、産業升級。而通過這樣的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個人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企業可以在市場上獲得可觀的市場效益。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最終形成以科技創新帶動産業發展,産業發展進一步鼓勵科技創新的局面。但是反過來説,如果知識産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自己的東西剛一齣來就被人模倣、克隆和山寨,自己根本無法通過創新創造獲得應有的個人回報和市場效益,那麼就會大大抑制整個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 國家和政府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2008年《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的出臺發佈,就是證明之一。綱要的最終目的,就是打造更好保護和運用知識産權的法治、市場和文化環境,讓千千萬萬創新者以創造成果造福人民,實現自身價值,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高産業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最終打造創新性社會和創新性國家,依靠知識創新和科技創造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提升産業科技含量,推動産業升級換代。 但凡事總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保護和運用知識産權的法治、市場和文化環境,就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舉措來引導,來推動。為此,在本次國務院會議上,也確定了具體的政策或措施。比如強化知識産權保護,鼓勵創新創造。加強重點領域知識産權執法,大力打擊各種侵權行為,將惡意侵權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比如要建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知識産權目標評估制度,促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針對重大産業規劃、政府重大投資活動等開展評議,規避知識産權風險。 只有當這些具體的舉措都被落實到位,才會給個人和企業以信心,才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保護知識産權的大環境。就以知識産權領域的執法為例,現在我國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一大弊端,就是執法不利。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企業,在自己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作品、産品受到侵害以後,不知道該找誰維權,向有關部門投訴以後,也基本上沒有下文。如此一來,也就很難談得上真正的保護。所以,借助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機會,必須把“執行難”的問題解決好才行。(苑廣闊)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