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治理“禮金腐敗”須遏制“群發”模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09 17:5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鄭昕)網絡近日曝出廣西一家房産商給玉林市政府、供電局、名山街道等多部門負責人的“送禮清單”,直指“官商勾結”。玉林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聯合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這種“群發送禮”並非孤例,近期,南京、深圳等地接連有企業向官員“群發送禮”被曝光,凸顯當下頂風違紀現象依然存在。

    “群發送禮”之所以屢禁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人情禮節”以“群發”“群收”形式進行。禮金支出不受約束,能走賬,好報銷,企業自身有“空子”可鑽;更重要的則是收禮者多懷著法不責眾的心理,甚至認為人情往來無關法紀。

    相比一般的腐敗行為,“以禮代賄”具有更強的隱蔽性與迷惑性。因為禮金往往伴隨節日、喜事等,在中國的人情社會中,容易形成認識偏差,把“受賄”當作正常禮尚往來。而“群發”更能讓收禮者“心安理得”,因為禮金涉及面廣人多,“反正大家都有,我收也很‘正常’”的心態成為闖紅線的重要動因。

    以權謀私或錢權交易,背後反映的是特定公共資源的稀缺與旺盛的社會需求之間的灰色勾兌。公司企業向政府機關人員“群發送禮”,無非是想從稀缺的資源中分一杯羹,用非法攫取的公權力撬動更大的經濟利益。

    “群發送禮”的一送一收中,官員將自己手中的權力變現為金錢,而商人利用自己手中的金錢控制官員手中的權力,雙方在利益交換中“你情我願”,踐踏的是人民的利益,蠶食的是市場的公平。

    讓“群發送禮”送不出,同時也不敢收,首先要堵住制度的口子,讓企業的財務制度更加清晰透明,決不能讓這些禮金大搖大擺地打著各種冠冕堂皇的旗號“群發”;紀檢監察部門對於此類現象應嚴肅處理,從遏制“節日腐敗”著手,嚴查幹部群收禮金行為,不管涉及到誰、多少人,抓住一起處理一起,形成警示效應,讓官員縮回收禮之手。

    讓權力遠離金錢交易,使“群發送禮”這樣的隱性腐敗無所遁形,關鍵是要建立起制度體系,形成剛性約束。特別是在最容易産生官商勾結現象的地産、資源、交通等領域,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受到更嚴格的監督。同時,不能忽視對送禮者的依法打擊,以免投機者鑽了空子。

責任編輯: 傅義洲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