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更大範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決定:(一)把6項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推向全國;(二)在所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推廣實施4項先行先試政策;(三)圍繞鼓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設立適應科技企業特點和需求的保稅倉庫等,研究推動在中關村開展新的政策試點;(四)依託國家高新區,在天津、湖南長株潭以及東中西部一些地方再建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使先行先試政策在更大範圍、更多地區發揮效益。對具備條件建成示範區的高新區,要加強培育指導、加快建設,讓創新創業之火形成燎原之勢。(中國政府網12月3日) 這些措施無疑都是在總結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成功經驗基礎上,針對我國目前的科技經濟發展現實,而採取的針對性動作。 2010年底,為落實《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等戰略部署,推進首都創新型城市建設,著力提升中關村的自主創新能力,聚集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高端領軍人才,加速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國務院同意支持中關村實施“1+6”等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高聚工程)。即搭建一個平臺: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産業化促進中心,紮實推進6項先行先試政策,包括:關於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試點;關於股權激勵改革試點;關於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稅收政策試點;關於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關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關於建設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 此外,財政部、國稅總局等還研究制定了支持中關村創新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教育經費列支等4個方面,在中關村開展稅收政策試點。 “1+6”等系列先行先試政策的實施,激發了人們尤其是科研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加快了創新成果轉化,推動高新技術産業成長,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和進展,比如加快建設了中關村人才特區,創新創業人才加快聚集;加快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高校院所和央企創新活力顯著提升;大力推進協同創新發展,初步形成新型創新組織模式;啟動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加快聚集科技金融服務資源;戰略性新興産業策源地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一系列數字可以形象説明這些政策實施取得的成果。截至2013年,中關村示範區實現總收入超過3.05萬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超過4100億元,佔北京市GDP比重超過20%;企業實繳稅費1506.6億元;企業利潤總額2265億元,同比增長26.6%;實現出口336億美元,同比增長28.5%,約佔全市出口總額四成;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165億元,同比增長27%。中關村作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産業的重要支撐,不斷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由此可見,中關村“1+6”促進科技創新的一系列先行先試政策,是符合我國科技和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的,有力促進科技轉化存進經濟發展的。中關村試點政策,具有較大的示範引領作用。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包括高科技在內的科技和研發成果也日新月異。但客觀而言,儘管就經濟發展轉型而言,我們也亟需要由傳統的過多勞動密集型産業向高科技産業的轉化,可在科技、人才的吸引和扶持上,就全國整體環境和政策而言,還存在著不夠高、不夠有力的問題;我們的科技成果在轉化為生産力方面,還與實際需求有較大差距,亟需採取措施改變這一現狀。 而今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關村試點政策的擴大乃至全面推廣,目的就是要打破這些政策瓶頸和與實際需求不相匹配問題,必將進一步激發人們尤其是科研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高新技術産業成長,從而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促進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余明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