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0億元,重點産業扶貧,5年人均收入翻番”。12月1日,中國知名民營企業萬達集團獲准以“企業包縣”形式扶持貴州省丹寨縣。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稱,這是中國扶貧模式的創新之舉。 長期以來,“扶貧”被看成是一種單方面的給予,是政府的特定責任。扶貧的確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絕非獨有責任,絕非非政府包攬不可。相反,改革開放的設計者早就設定了“先富帶後富”的路線圖,以政府為主導,調動、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本來就是提高扶貧效率和質量的重要途徑。 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有認識,但認識得不夠深刻,並且一直止于認識層面。“企業包縣”扶貧模式的出現開了新氣象。它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通過民營資本的全面參與讓人們看到扶貧走向市場化,變純粹輸血為有機造血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一旦被證實,對整個中國扶貧事業的改革推進作用將非常可觀,對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也將意義深遠。 應該看到,萬達集團與丹寨縣的聯姻頗具代表性,一個是中國民營企業的巨鱷,一個是地處西南一隅的貧困縣;一個擁有遍佈全國的銷售網絡,一個具備土豬養殖和硒鋅茶葉種植基礎。前者圍繞這兩個行業投資建廠、深加工;後者將固有資源通過前者的渠道進行包裝、銷售,提高附加值,更多獲利。運作得當的話,這將是一個互利雙贏的結果。而且這種結果有它的可預期性。 扶貧不是單方面的給予,更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而是一種建立在責任和信任基礎上的合作與共贏。也只有合作與共贏的扶貧才是可持續、有後勁、成體系的扶貧,而這不正是扶貧的理想狀態麼?今天的中國,已經告別了物資極度匱乏,需要政府發放救濟款或“以工代賑”解決溫飽的時代。現在欠發達地區民眾最需要的是挖掘潛能、搭車發展、提振經濟的高品質扶貧。“企業包縣”扶貧模式,至少與現階段的扶貧需要相吻合,體現了改革的方向。 還值得一説的是,除了産業扶貧外,萬達掌門人王健林更提出兩點計劃:第一,與當地高職院校合作,每年招生300-500名丹寨籍學生入學,畢業後擇優錄取到萬達就業;第二,每年從丹寨招聘約1萬名農民工,到萬達戰略合作夥伴旗下施工企業務工,實現脫貧。這對一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縣市而言,影響之大不難想象。資本有它的趨利性,民營企業最終是要賺錢的,但以市場的眼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合作共贏中既豐富自己,又兼濟天下,才是商道的至臻境界。萬達若有此志,丹寨正是機會,我們樂見其成。(李思輝)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