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始深度融入全球化的歷史新征程,並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3年後,全球化進入新階段,國際貿易規則面臨全面升級,中國正加快構建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網絡,以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 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是我國主動適應國際國內新形勢作出的部署。從國際上來看,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大一輪重構。由美國主導的部分經濟體正在訴諸更高標準的區域貿易協定,希望借助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TTIP)等談判來推動國際貿易規則升級。這些談判的主要關注點已從傳統的“邊境上措施”延伸到“邊境後措施”,要求成員方就投資、公平競爭、健康和安全標準、技術監管等方面的諸多規則達成一致,並修訂國內法規以與之相協調。 從國內來看,入世帶來的“制度紅利”已基本消化,中國進入經濟增長“新常態”,對外開放也進入一個新階段,要想享受新一輪全球化帶來的“制度紅利”,就需要調整對外開放政策,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與國際規則和標準進行再次接軌,並借助自貿區對貿易投資的促進作用,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目前,我國正多管齊下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首先,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大棋局。自去年以來,我國先後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亞太自貿區等多項重大倡議。這些戰略不僅貫通東西、聯結南北,橫跨亞歐大陸,而且又立足周邊區域。隨著這些倡議的不斷落實,我國將逐步構築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 其次,紮實推進、打好基礎。目前,我國已簽署12個自貿協定,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還正在與23個國家正在談判8個自貿協定。今年以來,中國自貿談判進一步提速,中韓、中澳自貿談判均已結束實質性談判。這些雙、多邊自貿協定也為我國謀劃自貿區大棋局打下了堅實基礎,為最終“連點成面”形成覆蓋亞太、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提供動力。 再次,先行先試、堅守底線。去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一年多來,上海自貿區探索與國際貿易新規則對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擴大服務開放。根據WTO標準,上海自貿區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部門覆蓋率已達83.33%。但同時,上海自貿區的政策試驗仍堅持底線思維,注意風險防控,在“成熟一批、推廣一批”的原則下,已形成第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27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或部分地區推廣。(新華社經濟分析師 楊曉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