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範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討論通過部分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會議強調要做到“一口受理”、“限時辦理”、“規範辦理”、“透明辦理”、“網上辦理”,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審批打造政府服務品牌。 很多人可能都還記得,先前媒體曾經爆出過一幅計生審批流程“萬里長征圖”。在這一“萬里長征圖”中,辦個準生證涉及8個部門,蓋13個章,辦16道手續,需時19個工作日,讓人觸目驚心。以此為縮影,行政審批項目過多、過繁,這種計劃經濟年代留下的弊病,在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發育日益成熟的今天,已經亟待解決。而今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規範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的確是個利好消息。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提出,政府應扮演“守夜人”角色,即要盡可能縮小管理權限、減少行政干預,以確保市場經濟得到充分的自由和競爭。具體到中國來説,就是行政審批是政府職能中的“支柱性權力”,涉及政府和市場、社會分界問題,取消和下放審批權限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正是著眼於此,近年來國務院就曾多次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也確實産生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另一方面,提升改革的透明度,推進政府行政作風的轉變,規範辦事流程,並真正強化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定位,則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同樣應該重視的“立”。實行“限時辦理”,依法依規明確辦結時限;嚴格“規範辦理”,明確審查內容、要點和標準等;堅持“透明辦理”,杜絕暗箱操作……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確實有助於推進行政作風的轉變,重塑管理者和服務者的角色定位。 最為關鍵的,就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質量如何,最終取決於政府的服務水平能否跟上市場和民眾的需求,能否給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而今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對審批事項編制服務指南,不讓地方、企業和群眾摸不清門、跑累了腿;各部門要積極推行網上預受理、預審查,加強國務院部門間、中央和地方間信息資源共享,盡可能讓地方、企業減少為審批奔波,這樁樁件件都足以讓民眾享受到實惠。 毋庸置疑,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步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困難增多、市場預期波動不穩,倒逼著我們要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改革,以降低整體經濟運行成本、並釋放市場主體內生活力。而今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在行政審批改革方面的決心和信心,當然有利於通過行政審批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進行政權力法治化,營造便利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激發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楊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