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判2015改革大勢:國企改革關鍵在做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2 14:01 來源: 瞭望
【字體: 打印本頁

    “儘管四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但其不僅僅是一個法治綱領,同時也是一個改革方案。”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強調,現在談改革,不僅要看三中全會的決策,還要看四中全會的決策。

    在這位長期深耕國情研究的學者看來,法治是“立”,改革是“破”,二者結合起來,樹立起了一道“破立觀”。

    “所以説,四中全會決定出臺,是進一步和改革決定配套的。改革開局之年,是把兩個決定一起雙輪推動。”他表示。

    《瞭望》:業界對改革是否影響增長多有討論,深改關鍵之年應如何把握其中的關係?

    胡鞍鋼:毫無疑問,要在改革、發展和穩定之間找平衡點。有一些相對容易的、大家已形成共識的改革很快就推出了。有些沒有完全形成共識的,可以先擱置一下,再進行調研和討論。另外有一些爭議比價大的改革,要鼓勵地方先探索,可以有一個“試錯”的過程。深圳從2013年3月份開始實行的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很大成功。2013年6月國務院開始調研,到2014年3月份就全面推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一些改革成果不是立竿見影,需要一個過程。總之還是要在統一部署下,激勵地方創新。在中國,任何一個小的創新,只要是制度創新而不是簡單的優惠政策,就會很快複製。優惠政策受益的是一地,而制度創新是為了追求所有人的紅利。

    《瞭望》:回顧深改開局年,經濟體制改革為你最看重的亮點是什麼?

    胡鞍鋼:過去一年多來,國有企業、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等方面的改革都進展迅速。其中,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大量釋放了新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2014年3月份全國實行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60多萬戶。

    創造了企業,才能創造就業。2014年1~9月份已經完成了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1000萬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全年可能會突破1400萬。除此之外,還包括營改增、對微小型企業減免稅收等,不僅降低市場準入,而且還給企業減負,這在很大意義上也會創造很多的就業。

    《瞭望》:國企改革要如何把握方向?

    胡鞍鋼:國企改革作為歷次改革重點,均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國務院已成立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相關部委正在積極推進和制定相應的改革方案,在各省試點基礎之上將完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

    2014年《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大陸上榜的92家企業中,大部分是國企,這是國企過去十幾年改革最成功的標誌。

    中國的國企改革,會形成完全和東歐不一樣的情況。東歐通過20多年前的私有化改革以後,基本上外資達到百分之七八十,而中國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所以,國企不能完全從競爭性行業退出,退出的結果可能是其他企業沒法和外資企業抗衡,市場被外資佔領。

    《瞭望》:經濟體制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又如何評價?

    胡鞍鋼:政府職能轉變、政府預算改革和法治建設成為政治體制改革三大突破口。政府職能轉變尤其取得較大突破。宏觀調控進一步完善,政府履職更加規範,政府“越位”情況迅速改善。中央層面核準的投資項目數量大幅減少。中央政府目前已累計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將近700項,前置審批大幅減少。

    社會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涉及教育招生制度、城鄉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等改革。其中城鄉保障取得重大進展,國務院決定合併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事業單位改革也在不斷推進。

    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像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等,都有一些具體舉措。生態文明體制也進一步完善,主要包括生態紅線等制度進一步法治化,環保指標進一步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納入績效考核指標等。

    總體上看,從改革的領導機制和領導機構開始,快速有效地建立起改革的核心大腦,為之後從容不迫推進各項改革做好了準備。同時更加突出改革的重點和方向。改革體現了由粗到細、由總到分的改革邏輯,明確方向後逐一細化分解,這樣既不至於在改革中陷入細節而迷失方向,也不會失之於宏觀而無法落實。(王仁貴 實習生張楚君)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