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擠乾統計水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2-17 07:4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統計造假也是腐敗。確保各項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就必須依法統計,讓那些“注水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日前,湖南一些地方曝出基層統計數據造假現象。一些企業被拉來“濫竽充數”,甚至已停産、連地址都找不到的,也在上報“産值”;有的地方“老鼠變老虎”,5.8億元産值變成44億元,1.1億元的收入吹大為7.8億元。種種問題令人觸目驚心。

    統計數據是對經濟活動的查體測溫,數據造假干擾人們對經濟運行狀況的正常感知,帶來形勢誤判,讓決策者無法對症下藥,于國於民,害莫大焉。從某種意義上講,統計造假也是腐敗,而且是危害不小的隱形腐敗。而“數字注水”現象在一些地方屢禁不止,折射出一些幹部扭曲的政績觀。

    在“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惡性循環下,一些人肆意描繪“想象的大餅”。為了政績更“亮麗”,一些幹部在上報之前對企業進行“規劃”,將指標數據分解攤派,讓企業“按需填報”。“看上去很美”的數字,讓一些幹部仕途敞亮,而接任者往往被迫將泡沫越吹越大,最終積重難返。

    數據造假如列車脫軌,要及時糾偏,就必須扼住車頭,轉變幹部們的政績觀。觀念的轉變,既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導,也需要改革幹部考核、選拔的機制。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明確了不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導向,幹部考核體系呈現多樣化、差異化、科學化的新趨勢。進一步完善制度,並且真正落實下去,從而推動各級幹部將精力、能力投入到實打實的建設中,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目前,統計數據造假被發現之後,相關人員往往只受到警告、記過等行政處分,或是罰款了事,很少有人受到法律懲罰,統計法等法規效力並未釋放出來。執法不嚴、違法成本過低,導致了破窗效應,催生了僥倖心理。

    確保各項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就必須依法統計。一方面加強統計工作的規範性、嚴肅性,在上報、審核等環節,減少權力干預空間,防止“貓兒膩”的滋生。另一方面,則要嚴格執法,強化統計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對違法造假者,要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加以懲處,讓那些“注水者”付出應有的代價。惟有多管齊下、依靠法治,才能擠乾統計數據中的水分,推動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劉暢)

責任編輯: 穆淼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