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GDP目標——新常態下地方經濟發展新邏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8 16:2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朱薇、何欣榮、楊紹功、吳曉穎、明星、李丹、周暢、王軍、胡星、程群)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步入中速增長的新階段,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傳遞出“淡化GDP”一致信號,成為解構新常態下地方經濟發展新邏輯的一個窗口。 

除西藏去年實現預期的12%增速、今年保持同樣的增長預期外,重慶、浙江、上海、廣東等多數省區市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均出現微幅下調,但仍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

在制定今年經濟發展“藍圖”時,一些地方開始嘗試優化或取消GDP目標。上海市20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與此同時,貴州省也取消了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GDP目標。

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淡化GDP目標,地方發展的增長動力、質量、效率從哪來備受關注。地方兩會陸續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答案——更加注重經濟結構優化、創新驅動、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成為各地轉換發展動力、培育發展新引擎的著力點。

重慶對接國家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大部署,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通過産業佈局、財政扶持、生態環保、考核評價等分類扶持、差別約束的配套措施,促進了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功能區域呈現出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新局面。同時,做大做強集成電路、機器人、頁巖氣等10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把創新作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在化解過剩産能、治理大氣污染影響全省生産總值增速約1.75%預期下,河北省提出,“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今年將堅定不移調整經濟結構,繼續化解過剩産能,推動傳統産業向中高端邁進,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新機遇。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GDP增長目標逐步調整是必然的趨勢。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在調降預期的同時,還需保持一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呂余生委員説,欠發達地區有著後發優勢,要找準增長點,積極培育發展新業態,走出一條新常態下具有廣西特色的發展之路。

2015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淡化GDP目標,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騰出空間;向改革要動力,通過改革解決發展新常態下的新矛盾新問題,為地方發展注入持續“活水”,淡化GDP目標與深化改革的“雙向互動”在各地兩會上成為共識。

作為首個取消GDP增長目標的城市,上海市表示,我們不是太關心GDP,而是更加關注自貿試驗區改革對上海“四個中心”的影響,包括服務功能的提升、功能性機構的集聚等。

我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安徽省,今年將致力於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認真辦好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將在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同時,開展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探索發展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改革新舉措,將繼續引領安徽再立農村改革新潮頭。

淡化GDP目標,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給綠色發展留出空間,也是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西藏提出,通過完成環境功能區劃和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劃定、落實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落實生態效益補償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推進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湖南省提出,全面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實行重大環境問題責任追究。

江蘇省人大代表、鹽城市委書記朱克江説:“淡化GDP目標,強化綠色發展,考驗著地方戰略發展定力。實踐證明,當環境成為城市發展名片時,城市也有可更寬廣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經濟增長降速、民生改善提速,在地方政府施政報告中,攸關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的“民生清單”,卻是件件有目標、句句有承諾。重慶、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提出,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大民生投入,健全城鄉公共服務體系,重點辦好就業社保、文化教育等惠民實事,既解決民生突出問題,又持續提升民生整體水平。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