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百分點的深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05 17:23 來源: 瞭望
【字體: 打印本頁

預計經濟增速7%左右——剛剛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證實了此前外界關於2015年中國GDP增速下調的猜測。

  看到這一數字,一些熱衷於“唱衰”中國經濟的人似乎找到了新的“證據”。有的公正的旁觀者,對此也唏噓不已,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兩位數左右的奔馳增速。

  增長目標放低,是否真的意味著中國經濟陷入頹勢?

  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需要明確一點,要看增速,還要看增量。

  根據統計,去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較2013年多出了8665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

  有兩組數據可資參照,其一,1996年中國全年的經濟總量為8608億美元;其二,2014年土耳其的GDP為8389.7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過去一年所實現的增量,從縱向看,比1996年全年的總量還高出約57億美元;從橫向看,比土耳其去年全年的經濟總量還要多275億美元——而後者是當今全球排名第十七的經濟體。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2014年中國的GDP增速“只有”7.4%——對於“速度控”來説,這好像不怎麼給力。而兩相對比,闡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真實的增量,乃是增速與基數的乘積。當基數不同時,每一個百分比所代表的數量也不同。如果基數足夠龐大,即使增速有所放緩,實際的增量不僅不會減少,還會增加。

  在此不妨將2014年與2007年進行一番比較。2007年是近20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水平最高的一年,當年GDP較上年增長14.2%,屬於名副其實的高增長。如按當年人民幣平均匯率折算,新增GDP約合7944億美元。這意味著2007年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其所對應的GDP新增量是559億美元。

  而2014年7.4%的增速儘管是中國經濟進入新世紀以來增速最低值,但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對應的GDP新增量高達1171億美元,是2007年的兩倍多!

  這背後,得益於中國龐大的經濟總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成就顯著,而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不斷擴張的經濟體量。2000年,中國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的大關,此後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又迅速成長了十倍。根據初步的核算,去年中國的名義GDP達到了63.6萬億元,按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計算,首次超過了10萬億美元大關。

  如此的天量GDP,意味著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每一個百分點的“含金量”都不同於以往,其對整個發展改革大局所産生的影響也將更加深遠。

  長期以來,在全球經濟舞臺上,中國一直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由於基數相對較低,因此只需要靠更高的速度來換取競爭優勢。雖然成就卓著,但這一方式也導致産生了産能過剩、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後遺症”,阻礙了中國經濟進一步的健康發展。

  如今,每一個百分點所代表的增量大幅提升,意味著即使增速放緩,總的經濟增量有可能不減反增。

  最典型的例證就是就業。長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強調要“保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那個基數較低的經濟發展時期,只有達到這一增速,才能實現既定的就業目標。但在去年,就業在經濟增速放緩情況下不減反增,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這説明如今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體能帶動180萬人就業。而在2009年,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體只能帶動80-100萬人就業。

  正是有了這樣的改變,具備了這樣的基礎和迴旋餘地,決策層在面對增速下滑的現狀,依然能夠“穩坐釣魚臺”,謀局新常態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篤力推動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責任編輯: 劉笑迪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