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常態下,經濟何以增長,2015年兩會期間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動力來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前者將人口數量紅利升級到人口素質紅利,後者填平經濟洼地,將投資領引到教育、衛生等過去投入不夠的地方。 跟一輛車一樣,當有了提供動力的引擎後,就需要與之匹配的變速箱、地盤、控制系統等配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其他措施,如減稅放權、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讓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雨露甘霖、發展互聯網在各行業的應用等就是雙引擎的配套措施。這些配套措施在矢量上也就有了目標。本屆政府報告經濟發展方面的邏輯也在於此。 於是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圖景展現在眼前。(曹元) 重點提示 通過大眾創業繼續加大就業保障,是政府主動調低經濟增速,同時兼顧民生保障的重要信心來源。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向中高端邁進,關鍵是要發揮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智慧,把“人”的積極性更加充分地調動起來。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式寫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國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新態勢。僅僅半年後,這種理念上的宣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施政綱要。 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一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定義為推動中國發展調速不減勢、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 這聽上去十分振奮人心。“我覺得非常受鼓舞!”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他們更有信心“和小夥伴們一起讓更多的人把科技和創新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創客”。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則表示,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真正落到實處,要著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環境,把創新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産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過大眾創業加大就業保障,中國經濟要向中高端邁進 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一萬七千多字,13處談及創業。 大約一個月前,李克強邀請來自32個國家的60多名外國專家舉行座談。在與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交流時,李克強説,“之所以提出‘大眾創業’,是因為中國就業壓力巨大,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有一千五六百萬人,所以我們首先鼓勵‘大眾創業’”。 這在經濟增速下調的情勢下,顯得尤為重要。所幸的是,如今GDP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含金量已大有不同。僅就業而言,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2005年,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吸納就業80萬人,而2013年這個數字提高到了140萬至160萬人。 可以説,通過大眾創業繼續加大就業保障,是政府主動調低經濟增速,同時兼顧民生保障的重要信心來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監事梅興保説,如今服務業等第三産業佔GDP將近一半,超過第二産業,加上電子商務、互聯網經營等,在家就可以創業或就業,因此就業彈性發生了變化。 對於萬眾創新,報告中也是多次提及。李克強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説,中國經濟要轉型升級,向中高端邁進,關鍵是要發揮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智慧,把“人”的積極性更加充分地調動起來。 這樣有質量的增長探索,深圳近年走在全國前列。 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被認為是體現一個地區、城市創新能力的核心指標。在2013年,深圳這項指標已達到4%,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下,與創新驅動強相關的戰略新興産業發展迅猛。2013年,深圳生物、互聯網、新能源等六大戰略性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超過五成。近年深圳更是在引領起中國硬體創新創業浪潮。從掉進美國白宮的無人機,到可以實現人際互動的智慧手環,深圳不僅涌現出大疆科技這樣世界級的創客公司,還有無數個正在成長的小微型科技創業企業。 但就全國而言,這種創新驅動的局面還遠沒有形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馬名傑表示,當前支持中國向技術前沿發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礎仍然薄弱,增加創新機會、強化創新動力、端正創新行為的適宜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尚待形成。 “有權不可任性”,給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留出空間 在總體部署方面,對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説,“政府要勇於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個人和企業要勇於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 如何去落實,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部長呂薇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著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環境,包括法治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以及調動人的創新積極性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等。 她認為,目前,我國採取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創新模式,政府支持創新的方式以直接選擇企業的研發和建設項目實行點對點的資助為主,其結果容易造成企業間不公平競爭,可能扼殺一些更好的創新。“企業創新的動力是在市場競爭中獲利,政府鼓勵産業技術創新的正確方式是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創新企業能夠在市場上盈利,而不是直接挑選企業和研發項目。”呂薇説。 從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權不可任性”等新提法看來,中央政府已釋放出明確信號,那就是政府要勇於自我革命。要加快改革步伐,給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留出空間,搭好舞臺。加大進一步簡政放權力度,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來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 呂薇還表示,發揮市場在配置創新資源方面的主導作用,也是現階段我國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 她認為,目前我國在不少新興技術産業領域已經有領先態勢,這些領域具有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由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項目計劃方式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在技術追趕階段,政府可以通過一些大項目和計劃推動技術追趕。但是在一些技術前沿和新技術領域,則要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此外,在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林生看來,落實大眾創新創業在實踐中還有三大障礙亟待破除: 一是惰性障礙。周林生説,“上面的政策如果沒有執行的藍本,下面一些地方一些具有惰性的官員在制定所謂實施細則時,也就有了打折扣的餘地。這樣,再好的政策,到了下面也會走樣、變味。”因此,他建議,在制度的頂層設計中,除了有鼓勵、引導、加快等原則外,還應該有具體的清單、數額和落實限期。 二是誠信障礙。周林生説,從行政審批制度來看,我們注重於比較輕鬆的事前審批,事中、事後監管的缺失,社會誠信缺失,難免在經濟生活中出現各種監管漏洞,出現各種各樣的失信企業,因此清除誠信障礙,構建完備的誠信體系迫在眉睫,政府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企業運作過程和産品的監管上。 三是偏好障礙。“這主要體現在貸款方面,國有銀行對公有制企業貸款比較偏好,而對民辦小微企業貸款則表現得不甚熱情。”他表示,國家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創業困難的群眾救急,引導擔保、金融和外貿綜合服務等機構為民辦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但關鍵是這項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實。(記者 卜凡 實習記者 雷捷 胡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