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今年兩會上激蕩人心的熱詞,尤其讓無數青年心潮澎湃。正如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 唯物辯證法指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要讓“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就是要借政策激勵之勢,激活青年人的內生動力,燃燒起以青年為主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燎原之火。 激活市場細胞的內生動力,首先要有激情衝動。對於青年來説,創業創新的激動衝動是精神支柱。而惰性與激情相剋,激情必須克服惰性。惰性表現在小富即安的保守心態和模倣複製的投機心理。缺少危機感又是惰性根源。市場經濟的潮水載起創業之舟,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明白這個道理,創業創新就會激起心潮澎湃,就會迸發勇氣壯志。 1997年底,辭去大學老師職位的馬雲和他的夥伴,開發了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府站點。可是,技術上的成功並沒有讓他們得到相當的回報。他們四顧茫然。1999年春節前,馬雲和夥伴們擠上開往杭州的列車,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業拼搏開始了。誰也沒想到,15年後,馬雲帶著他的創業團隊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響阿裏巴巴上市的鐘聲,他們締造的阿裏巴巴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電商公司。創業的衝動就是這麼神奇。 激活市場細胞的內生動力,還需要智力支撐。否則,創業創新只能是畫餅之想。只有讓智慧充分涌流,讓人才儘快成長,創業創新才會有保障,才能接地氣,才有持續性。凡是創業有成、創新極致的佼佼者,無不是靠智力獲得成功,靠技術引領行業潮流,成為市場的標桿、財富的象徵。 激活市場細胞的內生動力,也離不開資本積累。資本是企業的血液,創業創新的創意再好,技術再先進,倘若沒有資本從中潤滑,也無法形成生産力,無法與市場對接。楊志賣刀,一錢逼到英雄漢,資金特別是第一桶金對於創業創新者來説至關重要。 1982年,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劉氏四兄弟聽説鄉下“萬元戶”事跡,怦然心動,開始在自家陽臺上養鵪鶉,賣鵪鶉蛋。小打小鬧的,積聚點收入,貼補家用。這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小事業,沒有什麼政策風險。後來,有了創業的衝動,又有了成熟的飼養技術,但由養鵪鶉進而建立一個鵪鶉養殖場,他們卻從銀行拿不到一分錢貸款。於是四兄弟變賣家産,籌集了1000塊錢,最終在新津縣古家村建立了“育新良種場”,這正是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希望集團的前身。回過頭來看看,那1000元錢的創業資金是多少重要。 太多案例説明一個道理,激活很重要,但市場細胞的內生活力,最終還要落實到青年人自己。當激情衝動不再是紙上談兵,技術革新不再是沿襲老套,加上資本的順暢流淌,千千萬萬個青年人、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就會活躍起來。 去年,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達到1293萬戶,其中新登記註冊企業增長45.9%。經濟增速放緩,新增就業不降反增,顯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場的無限潛力。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匯成壯闊的時代潮流,前行者已經做出榜樣,蘊藏在青年人中的創造力正在勃發,資本和小額貸款遍地都是,只要我們鼓起幹勁,腳踏實地,中國經濟何愁沒有勃勃生機?(蔡恩澤)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