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框架初顯:互聯網+十領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26 17:53 來源: 一財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製造2025”起錨了!

    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會議提出,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領域。

    與之前出臺或定義的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及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不同,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産品質量,推進智慧製造、綠色製造。促進生産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按照三步走的戰略,“中國製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要力爭通過這十年的努力,進入全球製造業的第二方陣,為後兩步走奠定好的基礎。

    “互聯網+”好處多

    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製造2025”上升為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業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這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一件大事。”苗圩表示,在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中國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打造中國製造業升級版,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根據官方媒體報道,應用工業互聯網後,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

    海爾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們正在打造“互聯網工廠”。目前,海爾開始從大規模製造轉變為大規模定制——用戶下訂單,訂單上生産線,生産線通過系統可以形成一個大的系統,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海爾還在探索將消費者與生産線機器人互聯,比如,有消費者想把自己的頭像印在飲料瓶上,信息便可通過網絡傳給生産線機器人,機器人獲取頭像後就可以將其印在瓶子上。

    本報記者採訪2015德國漢諾威電子展時感到,德國的“工業4.0”可以借鑒的是物聯網結合大數據。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告訴本報記者,作為德國最大的電梯公司,蒂森克虜伯選擇與微軟的雲服務平臺合作,“我們幫助它整理和分析120萬台電梯的大數據,提前做出預測和商業決策。比如,哪一台電梯在什麼時候要更換哪一個零部件。”

    “搭建好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框架,就會為發展提供更多機會。”苗圩表示。

    工藝水平和産品質量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業一直是優勢産業。但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在下降,甚至面臨製造工藝粗糙、假貨橫行的困境。面對“中國製造”逐漸呈現後勁不足的疲弱態勢。

    以我國的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為例,雖然2014年全年,中國造船廠的完工量達到681艘、3630萬載重噸,為全球第一,但造船總值卻不如韓國造船廠。

    一位海工企業內部管理層對本報記者説,由於我國的造船産品與韓國有一定差距,如以集裝箱船、散貨船等為主流産品,若能增加海工和高技術的船舶(如LNG)等産品,那麼中國的造船産值及附加值將會得到提高。

    而對於高技術船舶方面,工信部也曾發佈過相應科研指南,其中包括:重點開展高速天然氣發動機、雙燃料發動機攻關等,對於船型設計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關鍵配套設備研製、LNG燃料加注船、極地多用途運輸船和超大汽車滾裝船等都可做更多探索。如果在以上領域有重大突破,對於我國的整體船舶技術性能和掌握國際船舶話語權,將起到推動作用。

    電力裝備方面,李克強總理年初在廣東考察時,曾與廣東電力設計院工作人員就燃煤電廠能耗、核電系統生産流程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他希望中國電力裝備更多地實現“走出去”。

李克強在廣東電力設計院

    “我們國家是後來者。”一家國有大型核電設備公司的高層此前向本報記者表示,“從農村包圍城市是我們最擅長的。”在他看來,按照目前世界核電的格局,現在是中國發展和出口核電最好的機會。

    智慧製造和綠色製造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産品質量,推進智慧製造、綠色製造。“比如通過智慧系統汽車把人從駕駛的位置上解放出來等,都是未來發展方向。”苗圩説。

    國家此前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重點和發展目標,並計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産銷量爭取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今年以來,多家自主車企已在新能源領域加快佈局。比亞迪繼推出雙模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後,今年還將先後推出唐、宋、元等三款SUV新能源車;吉利則和新大洋牽手開始搶佔微型電動車的市場份額;不僅車企在搶佔新能源車市場,樂視、百度、騰訊等IT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加入推動汽車電動化、智慧化。

    “但與美、德、法、日、韓相比,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處於競爭劣勢,即使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也只是處於中間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説。

    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則向本報記者表示,由於新能源車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隨著今後産品更加成熟豐富,以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國未來幾年新能源車的發展將加速。

    不僅是汽車産業,服裝、鞋子、玩具等産業也在不斷創新升級中。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目前中國鞋業的工藝水平以及産品質量也一直不斷提升,“部分鞋機設備的水平甚至已經超過歐美日本等西方國家或地區,國內一些鞋機鞋材製造商一直與鞋産品製造商共同研究開發一些産品,並不斷導入一些電子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

    政策傾斜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提出,堅持市場主導、改革創新,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中小企業配套推進,務求重點突破,取得實效,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

    這一消息將給武漢一家只有22名員工的小公司帶來曙光。

    武漢雲鶴定宇製冷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小,卻掌握著世界上熱能化學製冷的最核心技術,但卻面臨貸不到款的困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在這家公司採訪時,該公司董事長程秋海告訴記者,他們生産的製冷機不使用壓縮機或氟利昂、不消耗電能和燃氣,而是從柴油機尾氣、工業低壓廢蒸汽或太陽光熱中直接吸收熱能,再將其轉換為冷能。

    在一間破舊的倉庫裏,程秋海開動了一台發電機,煙氣順著管道排入一旁的製冷機裏,不一會兒,從製冷機裏便吐出大大小小的冰塊。不到10分鐘,就裝滿了一個大澡盆。程秋海對記者説,如果汽車安裝上這樣的發動機尾氣製冷系統,可以大大減少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

    “過去我們主要著眼于一些大企業、規格化産品。鼓勵研發的政策最終大部分落到大企業、大院所。”苗圩説,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有天然、內生的動力和活力,創新力極強。要高度重視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創意和創新,保護好、發揮好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章軻、王珍、李溯婉、林春挺、王佑)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