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關鍵地位 運用改革推動工作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重要講話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對於一個曾經貧窮落後而今卻日益繁榮進步的國家而言,沒有誰能比中國更深切地體會和理解這句話的歷史分量與現實意義。如今,中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正行進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新征程。如何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時代條件下推進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改革實踐,是一個矢志復興夢想的國家和民族必須回答的重大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指出,必須從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氣和魄力,自覺運用改革思維謀劃和推動工作,不斷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這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所處戰略地位的深刻論斷,是對其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和目標指向的清晰界定,也是對運用改革思維推動實際工作的再次強調。 改革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戰略舉措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源泉和方法路徑,同全面依法治國一起,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共同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順利實現。只有把全面深化改革置於“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置於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之中,我們才能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對於當今中國的關鍵地位,對於未來中國的重要作用。 如果説,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是對當年進行改革歷史原因的形象化概括,那麼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則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敏銳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歷史變化,科學分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的銳意進取戰略抉擇。改革是永無止境的實踐,也是推動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能否自覺運用改革思維謀劃和推動工作,是對改革意識的檢驗,也是對改革能力的測試。 今年以來,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提出“提高改革方案質量,加大改革落實力度,深入開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確保各項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真正解決問題”,到第十次會議要求“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再到本次會議強調“提高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始終貫穿以人民利益為目標、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以狠抓落實為基本要求的指導思想。改革越是向縱深推進,面對的情況也越複雜,面臨的各種阻力也越大。惟有善於運用辯證思維、改革方法破解難題,才能有所突破、有所進展、有所作為。 改革是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法治保障,而法治建設則需要通過改革來推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而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本次深改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是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施工圖和總臺賬。要按照中央部署組織好規劃實施,確保改革任務相互協調,改革進程前後銜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及時解決實施中的矛盾問題,努力把各項重要舉措落到實處。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大勢已起,改革、法治雙輪驅動態勢凸顯。今年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任務很重、時間很緊,容不得半點懈怠。一方面,應加大改革方案出臺力度,抓緊抓實試點工作,細化改革任務的責任主體、完成時限、考核問責,不搞花架子,增強操作性;另一方面,改革方案通過後,能公開的要向社會原原本本發佈,以利社會共同監督落實,確保改革讓人民受益。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